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良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病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重庆铜梁402560
  • 简介:病理诊断是通过在活体上用钳取、搔刮、细针穿刺和切取等方法取得病变组织后,进行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诊断疾病。病理诊断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病人所实施的治疗手段,意义尤为重大。尽管在当前各种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新型影像技术,但是病理诊断仍然是疾病中各种检查方法中最可靠的,有着“金标准”的称号,也是疾病的最终诊断。由于病理诊断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客观或主观人为因素,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衔接工作时,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病理诊断的结果。为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更好的进行病理诊断工作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 标签: 临床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肠内窥镜技术的完善与提高,末端回肠内镜检查逐渐普及,末端回肠活检已成为病理临床实践中的常见标本之一。末端回肠黏膜病变非常复杂,既可以是炎性病变,也可以为肿瘤性病变,既可以是原发性病变,也可以为某些系统性疾病的局部反应。因此,末端回肠活检的病理诊断问题已经构成了病理医师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末端回肠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信息,认真观察活检末端回肠组织结构,注意绒毛改变、上皮损伤性变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特别关注有无肉芽肿形成、溃疡或糜烂、淋巴组织增生及肿瘤等特殊病变。为协助病理医师,特别是基层医院病理医师强化对末端回肠活检诊断工作的认识和把握,该文从末端回肠的组织结构特点、常见病理变化、末端回肠活检的诊断思路、常见疾病鉴别诊断等方面做了初步梳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病理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探究,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病理和临床之间的交流,通过在实际的工作中寻求和总结病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确定了在诊断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们发现,最明显的就是术前的诊断,尤其是对于滤泡性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工作,其次是术前的取材不够充分,容易遗漏血管侵润的病例。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我们就应该加强与临床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 标签: 甲状腺 病变 病理诊断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结合某医院200例牙髓炎病例,对临床治疗的效果以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方法针对某医院在2012年6月—2013年8月中前来就诊的200例牙髓炎患者,对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牙髓炎患者,医生多采用的是根管治疗方法。结果针对200例牙髓炎患者,医院采用根管治疗等方法后,疗效显著者为106例,占53%;有效者为74例,占37%;无效者为20例,占10%。结论通过临床诊断与治疗发现,采用根管治疗这一方法,疗效较好,而且疗程比较短,患者复诊的概率大大减少了,采用这种牙髓炎临床治疗方法,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量,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效果,但是在牙髓炎的临床诊断中,也会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医生的判断不够精确。由于牙病之间有着一定关联性,牙髓的病理会出现改变,所以,牙髓病变组织检查的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的问题

  • 标签: 牙髓炎 临床诊断 疗效 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不良反应是用药过程中常遇到的且十分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皮肤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皮肤称之为“药物性皮炎”,即“药疹”,少数情况下甚至会出现累及生命的重症药疹,但由于临床混合用药的情况导致真实的致敏药物难以明确,致使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无法使用。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许多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等位基因和特定药物导致的药疹发病有着密切联系,用药前进行HLA风险基因筛查可显著降低相关药物重症药疹的发病率,但HLA基因筛查仅能预防有限的药物导致的重症药疹,大多数药物尚未发现HLA风险基因位点,因此只能通过其他检查明确致敏药物。目前药物激发试验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明确致敏药物的“金标准”,但由于此测试方法风险较大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除此之外,多种体内外检查方法(体内试验包括斑贴试验及药物皮肤试验,体外试验包括血清IgE检测、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也为明确致敏药物提供依据。

  • 标签: 药物过敏 药疹 人类白细胞抗原 易感基因 致敏药物 药物激发试验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 简介:胎儿宫内死亡,即死胎,也包括死产,在当今围产儿死亡比例中居首位,诊断明确,但是获得确切的病因学诊断困难。预防胎死宫内关键明确病因,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将死胎相关病因学诊断分为胎盘、母体、胎儿相关因素以及原因不明四个类别,每一类别中各有着重,借此希望给临床工作者进行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胎儿宫内死亡 病因学 诊断 预防 干预
  • 简介:摘要在本文中,对肺结核病放射诊断中较常遇见的问题进行分析,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病例分型、分期和书写格式这三个方面,促使主治医生能够清楚明了的了解和掌握肺结核病患者的放射诊断结果。也有利于主治医生知晓患者病情、指导用药、观察用药结果和判断转归。通过文本研究,为肺结核病防治专家在制定放射科诊断标准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使其可以尽可能的兼顾实际问题,指导实际肺结核病诊断医生实践。

  • 标签: 肺结核 放射诊断 问题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中型动脉血管炎,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小儿获得性心脏病的病因。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约25%的患儿会出现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由于川崎病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手段,诊断川崎病主要依赖于临床诊断标准,因此,对于典型的川崎病诊断不难,但对于表现不完全和不典型的川崎病诊断却面临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目前全世界都面临的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情况下,使川崎病的诊断更为复杂。本文结合最近美国心脏病协会发表的川崎病诊治指南,对川崎病诊断中的热点问题给予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对川崎病患儿的诊断有所帮助。

  • 标签: 川崎病 诊断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广义的老年哮喘是指6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根据临床特征,老年人哮喘可细分为2类:①早发性哮喘或陈年性哮喘(ageingasthmatics);包括在儿童或青春期发病并迁延至老年的哮喘患者。②晚发性哮喘(late-onsetasthmatics):包括60岁以后新发生的哮喘患者,常继发于某次肺部感染之后。

  • 标签: 老年哮喘 60岁以上 治疗 诊断 哮喘患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的一种急症类型,能否正确迅速做出诊断与争取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与其预后关系极大,特别是降低死亡率方面.更有重要意义。诊断AMl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ECG)改变、心肌酶谱进行综合分析.由于心肌酶需要一定时间才有结果,临床表现在某些患者还会出现“假象”,故ECG诊断AMI非常重要。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2018年由Chang等首先提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概念,并依据这类肿瘤组织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特征将细支气管腺瘤分为近端型和远端型两型。经典型细支气管腺瘤是由腔面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共同构成,同时也是与肺腺癌鉴别的要点。随着临床诊断病例数的不断增加,作者发现存在非经典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表现为肿瘤局部区域缺乏基底细胞层,有些甚至完全缺乏基底细胞层),致使细支气管腺瘤在临床病理诊断实践中遇见一些问题和困难。该文将作者在诊断这类肿瘤遇到的问题诊断体会提出讨论。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主要是分析了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方面的问题。 方法 选取到了我院 2011.12-2013.12 月期间收治到的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 34 例作为了这次研究的对象,为他们进行了心电图的一个检查,并且把心电图检查的结果特点以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一个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 在心电图检查的诊断里,对右胸所采取到的 V3R-V6R 这四个导联里任何一个导联所出现的 ST 段抬高都在 1mV 以上的情况都可以被诊断成了右室心肌的梗死情况。 结论 现在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倒的都是一些常规的十二导联对右室心肌梗死进行了一个心电图的诊断,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做右胸导联的检查,主要是为了提升到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的机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