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29例(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针静脉滴注治疗)和研究组29例(基于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肝功能指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疗效确切,可促进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病症及肝功能的明显改善,保证其预后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还原型谷胱甘肽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不同剂量下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以40为样本量,筛选病毒性肝炎者,各样本就诊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5月,掷骰子后分组,有基础组和实验组,均有20例样本,选用药物均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前组在1g的剂量下用药,后组在2g的剂量下用药,评估肝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前检测三项肝功能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P>0.05。用药后检测三项肝功能指标,符合正态分布,P

  • 标签: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治疗效果 剂量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ICP患者13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8)。对照组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采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外周血辅助型T细胞1(Th1)、辅助型T细胞2(Th2)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水平、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9%(65/68)高于对照组82.35%(56/68)(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24.74±4.58)U/L比(36.58±5.77)U/L,(22.32±5.11)U/L比(38.51±6.32)U/L](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54.47±9.25)ng/L比(46.32±8.96)ng/L],IL-4水平低于对照组[(31.47±5.32)ng/L比(38.24±5.47)ng/L](均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ICP患者治疗中,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腺苷蛋氨酸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通过调节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肝脏损害,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腺苷蛋氨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功能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为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蛋氨酸胆碱充足饮食,MCS)、模型组(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和干预组[MCD+1.25(OH)2D3],干预组每天按体质量给予3 ng/100 g的1.25(OH)2D3花生油溶液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花生油灌胃。4周后实验结束,下腔静脉取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留取肝组织观察肝脏形态和病理改变(油红O及HE染色),并检测肝脏总甘油三酯(TG)含量以及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脂肪酸转运蛋白36(FAT/CD36)、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 mRNA及其蛋白水平。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油红O染色及HE染色均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大量脂滴空泡,干预组明显减轻。干预组肝脏TG含量(2.23±0.98)μmol/g较模型组(3.53±1.06)μmol/g明显降低(F = 5.930,P = 0.035)。干预组ALT含量(35.99±9.54)U/L较模型组ALT含量(57.65±19.42)U/L显著下降(F = 13.790,P = 0.034);干预组AST含量(16.9±3.73)U/L较模型组AST含量(27.81±13.31)U/L显著下降(F = 3.084,P = 0.046)。干预组大鼠FAT/CD36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mRNA:1.21±0.61,蛋白:1.54±0.75)较模型组表达水平(mRNA:2.31±0.81,蛋白:2.83±1.42)显著降低(mRNA:F = 8.370,P = 0.001;蛋白:F = 7.212,P = 0.043);同样,ACC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mRNA:0.89±0.54,蛋白:0.28±0.11)较模型组表达水平(mRNA:1.39±0.19,蛋白:0.47±0.24)显著降低(mRNA:F = 3.948,P = 0.036;蛋白:F = 10.933,P = 0.048)。结论1.25(OH)2D3减轻了MCD饮食大鼠的肝脏脂肪沉积,这可能通过抑制FAT/CD36以及ACC1的表达来实现。

  • 标签: 脂肪肝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脂肪酸转运蛋白36 乙酰辅酶A羧化酶
  • 简介:摘要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GHK)存在于人血液、唾液、尿液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据目前知识所知,这些作用都是对健康有益的。其可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抗炎、抗氧化,还可增加胶原蛋白、弹力蛋白和糖胺聚糖的合成。目前已经证明GHK可以作为治疗性成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代谢性癌症中应用。本文主要关注GHK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及指导临床奠定基础。

  • 标签: 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特发性肺纤维化 急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武警部队海警总队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肝性脑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氨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血氨水平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分别为(61.84±11.34)IU/L、(47.67±12.37)IU/L、(37.96±5.56)μmol/L、(54.85±12.73)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48±10.63)IU/L、(64.30±13.52)IU/L、(50.74±6.73)μmol/L、(68.56±12.63)μmol/L(t=8.935、6.417、10.352、5.406,均P<0.05);观察组肝性脑病评分为(0.77± 0.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0.10)分(t=55.17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45/50),高于对照组的74.0%(36/50)(χ2=5.263,P<0.05);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为(45.85±4.27)s,短于对照组的(59.58±5.63)s,数字符号试验(DST)、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分别为(56.25±9.76)分、(4.76±0.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1.53±9.62)分、(3.31±0.25)分(t=13.740、7.595、15.127,均P<0.05)。结论门冬氨酸氨酸可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降低NH3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预后。

  • 标签: 肝性脑病 肝硬化 门冬氨酸鸟氨酸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胆红素 认知 预后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新生儿期发病的甘氨酸脑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应差、肌张力低下、呼吸节律改变、惊厥及打嗝等,并且症状在短期内进行性加重,治疗效果差,均因呼吸衰竭死亡。基因检测分别发现GLDC基因和AMT基因突变,均为甘氨酸脑病的致病基因。新生儿期发病的甘氨酸脑病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甘氨酸脑病 婴儿,新生 GLDC基因 AMT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辅助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及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诊治的ICP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辅助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妊娠结局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血清TPOAb、IL-1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14,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疸、瘙痒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ST、ALT、TBA与TPOAb、IL-1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57.49 ± 11.45)U/L比(83.70 ± 13.57)U/L、(87.61 ± 29.03)U/L比(126.24 ± 33.28)U/L、(13.24 ± 5.48)μmol/L比(21.39 ± 7.20)μmol/L、(9.18 ± 2.41)kU/L比(12.97 ± 2.73)kU/L、(11.37 ± 2.05)ng/L比(18.26 ± 2.54)ng/L];两组治疗后血清IgM、IgA、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1.40 ± 0.09)g/L比(1.28 ± 0.11)g/L、(1.96 ± 0.14)g/L比(1.82 ± 0.12)g/L、(11.53 ± 2.80)g/L比(9.37 ± 2.5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地塞米松辅助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患者可提高肝功能与免疫功能,降低血清TPOAb、IL-12水平,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 胆汁淤积,肝内 妊娠结局 地塞米松 白细胞介素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辅助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及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诊治的ICP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辅助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妊娠结局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血清TPOAb、IL-1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14,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疸、瘙痒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ST、ALT、TBA与TPOAb、IL-1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57.49 ± 11.45)U/L比(83.70 ± 13.57)U/L、(87.61 ± 29.03)U/L比(126.24 ± 33.28)U/L、(13.24 ± 5.48)μmol/L比(21.39 ± 7.20)μmol/L、(9.18 ± 2.41)kU/L比(12.97 ± 2.73)kU/L、(11.37 ± 2.05)ng/L比(18.26 ± 2.54)ng/L];两组治疗后血清IgM、IgA、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1.40 ± 0.09)g/L比(1.28 ± 0.11)g/L、(1.96 ± 0.14)g/L比(1.82 ± 0.12)g/L、(11.53 ± 2.80)g/L比(9.37 ± 2.5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地塞米松辅助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患者可提高肝功能与免疫功能,降低血清TPOAb、IL-12水平,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 胆汁淤积,肝内 妊娠结局 地塞米松 白细胞介素12
  • 简介:摘要神经酰胺作为结构骨架可构成各种复杂鞘脂,是脂毒性发挥作用的核心鞘脂代谢物。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肠源神经酰胺在多种代谢性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激活不同组织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应激、内质网稳态失调及炎性反应机制等影响疾病进程。肠组织能够直接感知肠道微环境变化(如饮食结构变化、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改变等),响应多种不同的信号刺激(如胆汁酸、低氧和炎性反应信号等),激活包括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等信号调节通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控神经酰胺代谢。因此,深入探究肠源神经酰胺对不同代谢性疾病发展过程的影响,将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肠源神经酰胺 代谢性疾病 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 缺氧诱导因子-2α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其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异常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系统的介绍了近年来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及其代谢产物在抑郁症中的相关研究,并梳理了基于该代谢途径的靶向药物潜在的抗抑郁效果,为探索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犬尿氨酸 抑郁症 喹啉酸 神经炎症
  • 作者: 贺飞 梁锌 梅志红 李国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统计室,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环磷酰胺(CTX)相关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癌患者应用CTX后出现重度低钠血症的诊治经过,并对该例以及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截至2021年1月26日)收集到的相关病例主要临床资料[性别、年龄、CTX用药指征、CTX用法用量、应用CTX至发生低钠血症时间(潜伏期)以及重度低钠血症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4例,男性4例,女性30例;年龄27~87岁,中位年龄56岁;原发疾病为恶性肿瘤者22例(乳腺癌1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肾小球肾炎3例,硬皮病2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1例。34例患者中,31例静脉应用CTX者中有22、8、1例患者分别在第1、2、7剂次用药后发生重度低钠血症,其中27例有潜伏期记录,为用药后3~96 h(中位时间24 h),25例潜伏期≤48 h;3例口服用药者潜伏期分别为1、21和30 d。34例患者血钠最低值为102~124 mmol/L,<120 mmol/L者30例(88.2%);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20例)、恶心、呕吐(17例)和癫痫样发作(15例);22例(64.7%)给予CTX前后短时间内进行了水化补液,1例未行水化补液,11例无相关描述。出现重度低钠血症后,34例患者均停止CTX治疗,经补钠、限水等处理,血钠在停药后8 h~24 d(中位时间48 h)恢复正常,5 d内恢复正常者27例(79.4%),其中1例血钠恢复正常后仍处于昏迷状态,1周后诊断为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结论CTX相关重度低钠血症多发生于静脉用药后48 h内,口服用药者潜伏期延长;易发生于用药前后短时间内大量水化补液者。停用CTX并补钠、限水,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低钠血症 环磷酰胺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治疗多种癌症和疾病,包括非小细胞性肺癌、胃癌和肾损伤等。本文就舒尼替尼治疗的癌症、药物联用以及当前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 标签: 舒尼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癌症
  • 简介:摘要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PCMT1)是一种修复酶,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可以催化异构化的天冬氨酸残基转化为正常结构。PCMT1具有双重细胞功能,可作为RNA高甲基化酶和转录辅因子,参与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PCMT1基因的多态性亦与多种疾病有关。PCMT1可抑制神经元细胞和心肌细胞凋亡,参与调节代谢,并且与胚胎发育和衰老相关。此外,PCMT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多种肿瘤性疾病的不利预后因素,其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协助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并且可促进耐药性的产生。未来PCMT1可能作为若干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 异天冬氨酸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大黄合剂联合门冬氨酸氨酸针对早期肝性脑病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氨、内毒素的影响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内我院接治的早期肝性脑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00名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平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单一用药治疗(门冬氨酸氨酸),观察组采用大黄合剂联合门冬氨酸氨酸治疗。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氨、内毒素的影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对比差异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氨、内毒素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大黄合剂 门冬氨酸鸟氨酸 早期肝性脑病 血氨 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长TE单体素不对称自旋回波点解析波谱(PRESS)成像探讨临床中有效判别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状态的功能影像学指标。方法前瞻性纳入术前拟诊为低级别胶质瘤的患者25例,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IDH基因突变组和IDH基因野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长TE PRESS MRS扫描。患者的IDH基因突变状态均以术后焦磷酸测序法获得的结果为金标准。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IDH基因突变组与IDH基因野生组间的2-羟基戊二酸(2HG)、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2HG/Glu+Gln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ROC曲线,获得各自预测IDH基因突变状态的效能。结果25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IDH基因突变组19例、IDH基因野生组6例。IDH基因突变组的2HG蓄积浓度、Glu蓄积浓度、Gln蓄积浓度、2HG/Glu+Gln分别为1.42(1.09,1.93)mmol/L、(1.74±1.31)mmol/L、(1.68±0.66)mmol/L、0.55(0.28,0.77),IDH基因野生组分别为0.00(0.00,1.30) mmol/L、(3.28±1.02)mmol/L、(2.55±1.47)mmol/L、0.00(0.00,0.26)。两组间2HG、Glu、2HG/Glu+Gl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0、0.016、0.004)。2HG/Glu+Gln鉴别IDH突变型与IDH野生型低级别胶质瘤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77),对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也最高(84.2%)。结论2HG联合Glu及Gln可有效实现对IDH基因突变状态的无创评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磁共振波谱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在我院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之间,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在80例由于使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导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其中有57例患者是自身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的疾病,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71.25%;5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6.25%;8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消化系统感染的疾病,消化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10.00%;3例患者是自身存在手术或者外伤导致的感染,手术或者外伤导致的感染患者占比为3.75%;1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淋巴结炎的疾病,淋巴结炎患者占比为1.25%;2例患者是自身患有妇科感染的疾病,妇科感染患者占比为2.50%;3例患者患有口腔感染的疾病,口腔感染患者占比为3.75%;1例患者患者患有肿瘤合并感染的疾病,肿瘤合并感染患者占比为1.25%。在80例由于使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导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其中有60例患者是使用了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了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占比为75.00%。剩余20例患者是使用了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了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占比为25.00%。结论: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呼吸系统感染是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病因,而在含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中最容易使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因此临床在对患者用药时可以尽量规避以上情况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感染 头孢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