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院自2011年6月—2018年5月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58例幕上少、中量(<30ml)脑出血,取得较好效果。作为对比,从本院2011年6月—2018年5月采用保守治疗的幕上少、中量(<30m1)脑出血的病人中,筛选出与立体定向手术组在出血量相匹配的66例资料完整的病人,对两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 标签: 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 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Fraxion放射治疗定位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raxion放射治疗定位系统对2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完成放射治疗计划后在加速器下行位置验证,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启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BCT)程序进行扫描获取治疗部位三维影像,与计划CT影像进行比对。结果:应用Fraxion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系统进行颅内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患者体位舒适,自动识别和抽吸口腔内的唾液;锥形束CT(CBCT)验证提示,X轴即患者的左右方向线性误差最大值为0.1cm,均值为(0.08±0.04)cm,旋转角度最大值为0.8°,均值为(0.53±0.30)°,Y轴方向上即患者的头脚方向线性误差最大值为0.3cm,均值为(0.20±0.06)cm,旋转角度最大值为1.5°,均值为(0.88±0.58)°,Z轴方向即患者的前后方向线性误差最大值为0.1cm,均值为(0.01±0.04)cm,旋转角度最大值为1.5°,均值为(1.08±0.44)°,三维影像与计划CT影像进行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t=4.92,t=10.18,t=4.25,t=1.90,t=6.91;P<0.05)。结论:应用Fraxion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系统进行头部颅内的放射治疗体位固定,能够满足放射治疗靶区的治疗精度和重复性,并可自动识别和抽吸口腔内唾液,保证了治疗安全。

  • 标签: 放射治疗定位系统 位置验证 治疗安全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绳带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步行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绳带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分级、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分级、步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步行能力0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步行能力≥3级率、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绳带疗法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同时还能改善其步态异常,进而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预后效果。

  • 标签: 绳带疗法 脑卒中 恢复期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站立架训练对偏瘫患者能力提高的影响。方法随机将住院医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偏瘫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站立架训练治疗,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步行距离和运动功能恢复评估上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治疗来说,早期站立架训练对提高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更好,在临床疗效中起显著作用。

  • 标签: 早期站立架训练 偏瘫患者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力绳带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20例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和神经生理学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佩戴弹力绳带,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mMWS),进而得出两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FMA-L、BBS、FAC评分及10mMWS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辅助弹力绳带环绕捆绑能够有效的提高平衡功能,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加快步行速度。

  • 标签: 偏瘫 弹力绳带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步行训练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和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强化训练,训练10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结果干预后,仅观察组各指标有明显变化(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步行训练作为低强度有氧运动,能改善糖脂代谢,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步行训练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 简介:调查装配踝关节平衡装置步行时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电活动。16个健康成人(男8名,女8名)参加了这项研究。测量装配踝关节平衡装置步行时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内侧、胫骨后肌肌肉电活动。支撑相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的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峰值在踝关节平衡装置失衡和制动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踝关节平衡装置可能有益于踝关节外侧扭伤后的康复治疗,特别是步行训练。

  • 标签: 肌电图 踝关节平衡装置 步行 踝关节扭伤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设计一种胰岛素注射盘并探讨临床实用价值。方法2016年使用扁平式胰岛素注射盘与新发明的立体式胰岛素注射盘对比,结果发现安全性,取放胰岛素注射时间,性价比清洁便利度,防盗,使胰岛素管理更规范,减少差错事故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岛素注射盘 立体式 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绳带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步行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绳带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分级、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分级、步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步行能力0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步行能力≥3级率、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绳带疗法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同时还能改善其步态异常,进而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预后效果。

  • 标签: 绳带疗法 脑卒中 恢复期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肌内效贴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记录比较治疗前、后的两组患者生理消耗指数(PCI)评估、起立和行走计时测试(TUGT)、10m最快步行速度(10mMWS)测试以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治疗周期为1个月。结果在接受治疗周后,两组组患者的PCI、TUGT、10mMWS以及FMA—L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CI、TUGT、10mMWS以及FMA—L评分分别为(0.45±0.10)、(16.47±3.26)s、(0.87±0.12)m/s、(28.34±2.7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56±0.11)(20.43±5.23)s、(0.68±0.14)m/s(24.87±2.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肌内效贴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效果显著,康复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肌内效贴 脑卒中偏瘫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步行锻炼对低劳动强度人群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法,对我市120名长期参与步行锻炼的低劳动强度人群进行了走访调查,对其健康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受访者三高症状、神经官能症症状、体脂管理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锻炼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长期步行锻炼对低劳动强度人群健康状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步行锻炼 低劳动强度人群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采取运动疗法,并观察其对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加入运动疗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0S、BBS、ABC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采取运动疗法能够提高患者平衡能力,改善步行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帕金森病 步行功能障碍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是脑出血重症患者采取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术后患者预后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使用软件GeoGebra绘制多面体的方法。首先简单介绍GeoGebra软件的窗口功能,简单绘图方法;之后对几种常见的多面体进行简单介绍;然后,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在GeoGebr中实现三维空间中动态旋转的正八面体和截角正四面体、截半正方体的构造,进而展现多面体构造过程和使用GeoGebra软件给数学学习带来的便利。最后,介绍足球、菱形六十面体等复杂多面体的构造方法。

  • 标签: GeoGebra 多面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社会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住院时间自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将其按照住院单双号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2)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n=32)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步行速度、步行功能(FAC)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OH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及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早期 康复治疗 社会功能 步行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平板组,每组43侧。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平板组仅予以减重平板训练,联合组在平板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双侧平均步长、肢体负重时问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Fugl-Meyor运动功能量表(YMA)评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10m最快步行速度(MW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平均步长、双侧肢体负重时间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等步态评定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联合组步态效果较平板组改善更明显(P〈0.05);FMA、CSS、MW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联合组较单纯平板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提高其步行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步态。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减重平板训练 脑卒中 步行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训练对其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每天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30分钟,每周5次,共3周;观察组接受传统康复治疗步行训练,每天30分钟,每周3次,共3周。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3周后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Timedwalkingtest)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结果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结果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变(p<0.05),而且治疗组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两方面得分改变更为明显(p<0.05)。结论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 步行功能 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