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硅烷偶联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在钡玻璃表面的分子取向.方法:应用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对γ-MPS在钡玻璃表面吸附的特征谱带进行分析,根据C=O基谱带的变化判断γ-MPS在钡玻璃表面的分子取向.结果:γ-MPS低浓度时,分子在钡玻璃表面的吸附既有垂直取向又有平行取向;随着γ-MPS浓度的增高,垂直取向的分子逐渐增多,而平行取向的分子逐渐减少;当γ-MPS的浓度达到其在钡玻璃表面形成整体覆盖(单分子覆盖)时,γ-MPS分子在钡玻璃表面趋向于垂直取向.结论:揭示了硅烷偶联γ-MPS在钡玻璃表面的吸附特征,为新型复合树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硅烷偶联剂 无机填料 分子取向 复合树脂 钡玻璃
  • 简介:目的研制ZY-1加成型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支架粘结用的复合偶联。方法在大量预试验的基础上筛选了5种配方,最后配置成甲基氢硅氧烷低聚物和双官能团硅烷低聚物两种偶联,通过拉伸剪切实验,筛选最终配方。结果使用双官能团硅烷低聚物偶联可以大大提高硅橡胶和丙烯酸树脂的粘结,其增粘效果明显优于甲基氢硅氧烷低聚物偶联,最高粘结强度为1.98MPa。结论研制出偶联ZA-1,其主要成分为γ—MPS和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

  • 标签: ZY-1加成型硅橡胶 丙烯酸树脂 偶联剂
  • 简介:目的:研究ZA-1偶联在两种加成型硅橡胶及两种丙烯酸树脂之间交叉使用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ZY—1硅橡胶与A-2186硅橡胶分别与临床中常用的凝丙烯酸树脂和自凝型树脂制成硅橡胶一偶联一丙烯酸树脂粘接试件,分别测试试件粘接强度。选择ZY-1组进行氧老化试验。结果:四组硅橡胶偶联粘接系统中,ZY-1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A-2186组(P〈0.05)。凝和自凝丙烯酸树脂对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无显著影响。所有实验组的破坏方式均为内聚破坏。氧老化处理后ZY-1丙烯酸树脂粘接试件的粘接强度与未老化组相比有显著性提高。结论:丙烯酸树脂材料的种类对粘接强度的影响不大。两种不同的加成型硅橡胶与ZA-1偶联交叉使用时粘接强度略有下降,但粘接效果不影响临床使用。氧加速老化实验使ZY-1加成型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的粘接强度有所提高。

  • 标签: 偶联剂 弹性聚硅酮类 丙烯酸树脂类 抗剪切强度
  • 简介:摘要:挤出技术作为药物制剂领域较为成熟的一种制剂技术,相比传统制剂方法挤出技术一方面在药物前处理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操作也较为简单,能够更快更方便的制作出药剂,而且还可以使药剂的一些属性有所提升,具有高效率的生成效能。本文将从挤出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挤出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造粒技术通过科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内部设备的改进;医用高分子材料科学的进步带来了更多的辅料造粒和其他技术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改善复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这些技术进步将通过改进造粒技术,促进药物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提高药物的开发质量。

  • 标签: 热熔制粒 口服固体制剂 应用
  • 简介:硅烷化玻璃酸酯复合物(silanolhyaluronatecompound,SHAC)是一种透明质酸衍生物。类人胶原和肌肽是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抗皱成分。本研究将SHAC用于皮肤抗皱中,研究其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SHAC分别与类人胶原和肌肽复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检测正常细胞的增殖活性和UVB损伤细胞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1)肌肽能促进L929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UVB照射细胞引起的氧化损伤的能力。类人胶原蛋白没有明显效果。(2)SHAC分别与类人胶原、肌肽制备复配制剂,均能够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UVB照射引起的细胞损伤。SHAC能增强类人胶原和肌肽的功效,在开发皮肤抗皱功能的产品领域前景良好。

  • 标签: 硅烷化玻璃酸酯(SHAC) 类人胶原 肌肽 复配 增殖活性 紫外损伤
  • 简介:本文对挤出技术的原理、设备、常用物料以及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指出目前挤出技术制备口服缓控释制剂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热熔挤出 缓控释制剂 骨架材料
  • 简介:本文介绍了残杀威的配方组成,解决了残杀威在加工时溶解性能差,发烟量不够等问题。

  • 标签: 残杀威 热雾剂
  • 简介:摘要解偶联蛋白(UCP)属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线粒体载体蛋白家族,主要包括UCP1、UCP2和UCP3等。研究表明,UCP通过脂质褐变过程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细胞分泌锌-α2-糖蛋白刺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诱导脂质褐变并表达UCP1,促进肿瘤的生长。磷脂酶C样蛋白1可上调UCP1表达,消耗异常脂质,使肿瘤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抑制肿瘤的迁移和侵袭。另外,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辅助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β能增强p53缺乏的脂肪细胞中UCP1的表达,UCP2的上调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p53介导的细胞凋亡,激活活性氧系统,增强肿瘤的活力和增殖能力。

  • 标签: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质类 肿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磷脂酶C样蛋白1
  • 简介:目的:观察ObturaⅡ?A系统牙胶充填根管的中短期疗效。方法:120个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均以Profile器械预备根管至06/^#25,A组用ObturaⅡ?A系统充填牙胶;B组充填氧化锌丁香油糊+牙胶尖。分别观察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治疗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结果。结果:A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0.3%、92.3%,B组分别为87.9%、85.4%,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牙胶作为根充材料中短期疗效肯定。

  • 标签: 根管充填 热熔牙胶 Obtura 疗效观察 根管充填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为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依托科睿唯安Cortellis数据库,通过检索全球ADC的上市情况、研发地域分布、药物适应症分布及临床试验部分管线等数据,分析目前ADC的整体研发态势和全球布局。结果截至2020年11月20日,全球处于活跃状态的ADC共414个,其中已上市10个;美国ADC研发数量居全球首位,中国位居第二;ADC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肺癌、胃癌等癌症治疗;国际在研管线中,靶点分布较为多样化,国内在研管线则相对集中,主要聚焦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结论对ADC的研发态势和全球布局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我国ADC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抗体偶联药物 临床试验 研发管线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方剂学清热的组方思路进行探讨,包括三种间接除的方法。

  • 标签: 清热剂 间接清热
  • 简介:机体能量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线粒体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proteins,UCPs)是线粒体内膜上具有调节质子跨膜转运作用的蛋白家族,能够降低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梯度,使呼吸链和ATP合成解偶联,将产能转化为产,提高静息代谢率。UCPs在适应性产、体重调节和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解偶联蛋白 适应性产热 低氧 能量代谢 体重调节 ATP合成
  • 简介:摘要:抗体偶联药物(ADC)利用抗体肿瘤高特异性将高毒性分子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杀灭,已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截至2021 年 12 月全球已有14款ADC药物获批上市,治疗领域涉及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头颈癌、尿路上皮癌等;此外,还有100多个ADC候选药物处于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在传统ADC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复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血液毒性副作用、ADC的分子量大在肿瘤部位的渗透率低,严重限制了ADC的肿瘤靶向和有效载荷释放。随着抗体偶联药物设计概念的拓展——借助靶向配体将治疗介质选择性地递送到疾病灶点处发挥治疗效果,催生出了抗体与药物偶联的多种形式和技术,本文详述肽偶联物(PDC)、抗体偶联其他生物制剂(ABC)、抗体-siRNA偶联物(ARC)三种偶联药物的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浴净搽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外感高热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35%乙醇擦浴;观察组予小儿浴净搽擦浴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降温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1h后观察组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3h后对照组体温有回升趋势。观察组体温呈渐退状态,维持时间长;对照组体温呈骤降状态,维持时间短。结论小儿浴净搽降温效果较好,患儿体温呈渐退状态,维持时间长,副反应小,给药途径适宜。

  • 标签: 热证 外治法 浴热净/治疗应用 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反光材料在上下肢标本制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人新鲜冷冻上下肢标本,用不同配比的反光乳胶染料对动、静脉进行血管灌注,观察关注效果及标本制作情况。结果在5组,标本制作中,浓度比大于0.7倍的组别标本血管神经效果较好,保存时间较长;浓度比为0.1倍的组别标本效果相对较差,血管神经标记颜色很浅,放置后较易褪色,但标本能辨认;而浓度比为0.3倍的标本血管神经颜色略微较浅,灌注效果一般,放置一段时间后有褪色,但是褪色较0.1倍浓度是轻;浓度比为0.5倍的标本效果良好,放置后标本褪色程度轻,但是颜色对比度较活体标本有所不足;浓度比为0.7倍以后的标本颜色较深,标本显示结果较好,放置后也不易褪色。相较之下,0.7倍的标本制作效果较好,而3.0倍、5.0倍的反光材料和增光剂量消耗大,制作时容易出现血管破裂,因此最适宜的为0.7倍浓度。结论反光材料运用于人体标本制作中,其标记和显示效果好,放置后不易褪色,是较为理想的标记材料。

  • 标签: 反光材料 标本制作
  • 简介:高分子与药物偶联是靶向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此项研究探讨了高分子偶联药物的设计原则,并对近年高分子偶联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靶向药物 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偶联 综述 方向
  • 简介:偶联蛋白(uncouplingproteins,UCP)位于线粒体内膜上,是线粒体阴离子载体蛋白大家族(mitochondrialanioncarrierproteins,MACP)的成员,目前已知有5种。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通过解偶联作用减少细胞内ROS(reactiveoxygenspecie,活性氧簇)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脂质过氧化反应,

  • 标签: 解偶联蛋白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感冒患者采用中药饮片与中药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治疗的风感冒患者162例,将162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参照组(n=81例)与实验组(n=81例),将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的病症消失时间及临床效果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经不同药物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病症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指标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相比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备价值及意义。结论风感冒患者采用中药饮片治疗较中药颗粒治疗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可以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中药颗粒剂 饮片 治疗 风热感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风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风感冒患者98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颗粒与中药饮片在治疗风感冒方面都具有不错功效,从便利性来讲中药颗粒治疗更为便捷,从功效来讲中药饮片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在临床治疗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情的要求为其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风感冒的相关治疗。

  • 标签: 中药颗粒剂 中药饮片 风热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