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沈阳地区30岁及以上眼健康筛查人群眼压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2016年3—9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预约进行体检的30岁及以上的本地城市居民,按登记的居住地所属辖区分布,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所有被纳入者在全身健康体检时增加生活视力、眼压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且不伴有眼底异常者定义为可疑高眼压征。眼底照相存在2项及以上青光眼性视神经改变者定义为可疑青光眼。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眼压分布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5 303例,最终12 374例被检者的数据用于结果分析,包括11 296例(91.3%)眼部健康者、801例(6.5%)可疑高眼压征和277例(2.2%)可疑青光眼。健康组被检者年龄为(50±13)岁,双眼平均眼压为(16.2±2.2)mmHg,左眼眼压(16.3±2.3)mmHg,高于右眼的(16.0±2.3)mmHg(t=-19.813,P<0.001);女性眼压为(16.1±2.3)mmHg,高于男性的(15.9±2.3)mmHg(t=-3.264,P=0.001);眼压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29.729,P<0.001)。可疑高眼压征人群年龄为(49±13)岁,右眼眼压为(21.7±2.3)mmHg,性别及年龄对眼压分布无显著影响。可疑青光眼人群年龄为(56±13)岁,右眼眼压为(18.0±4.0)mmHg,显著高于健康组的眼压,且低于可疑高眼压征(F=2300,P<0.001)。可疑青光眼人群中单眼或双眼眼压>21 mmHg者仅为16.6%,不同性别和年龄在个体间的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沈阳地区成年健康人群的眼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眼压高于男性。单纯眼压测量在青光眼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有限,建议联合眼底照相,以提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 标签: 眼压 健康体检 沈阳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筛选温胆汤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药物靶标数据库(TT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数据库收集高血压疾病靶点,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采用Cytoscape v3.7.1构建网络,再用ClueGO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以适合的分子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温胆汤141个潜在活性成分和108个潜在治疗靶点;通过cytoHubba中MCC算法筛选出排位前20的核心靶点,GO分析包含164条显著性条目,包括生物过程133条、分子功能24条、细胞定位7条。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7条枢纽通路,且活性成分与靶点间对接良好。结论温胆汤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高血压,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

  • 标签: 温胆汤 高血压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Schlemm管为基础的各类型青光眼内引流手术术后眼压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以Schlemm管为基础的青光眼内引流手术(黏小管成形术和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入选其中随访时间≥6个月,且末次随访在未用药情况下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分析患者的眼压分布特征。各类型青光眼的眼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04例(236眼),术前眼压为(33.4±12.1)mmHg,用药(2.7±1.2)种。术后末次随访时(6个月及以上)眼压为(13.9±3.3)mmHg。其中眼压分布在5~10 mmHg有37眼(15.7%),分布在>10~12 mmHg有43眼(18.2%),分布在>12~15 mmHg有78眼(33.1%),分布在>15~18 mmHg有56眼(23.7%),分布在>18~21 mmHg有22眼(9.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8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眼)、继发性青光眼(76眼)和先天性青光眼(45眼)的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3.9±3.2) (14.5±3.0) (14.0±3.3) (13.2±3.7)mmHg,各类型青光眼总体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1,P=0.289)。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中、晚期青光眼的目标眼压达标率分别为82.4%、81.8%、36.8%。结论:以Schlemm管为基础的青光眼内引流手术术后平均眼压为14 mmHg,80%的早、中期以及1/3的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达到目标眼压。

  • 标签: Schlemm管 青光眼 内引流手术 眼压分布
  • 简介:摘要:基于空间能谱体匹配框架SSCMF的CT图像重建方法具有其局限性。为保证充分利用图像的非局部相似性,通过张量分解探索能谱CT图像特征,采用非局部低秩体张量分解方法,利用张量分解挖掘出高低能量通道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互补性,据其构建三阶的低秩张量体,实现更加充分的编码非局部相似性,完成高质量的图像重建。通过数字仿真和能谱数据集的验证,结果表明非局部低秩体张量分解(NLCTF)能获得比其他方法更高质量的图像。

  • 标签: X射线CT 图像重建 能谱 张量分解 低秩张量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高血压治疗阶段使用高血压分级管理以及预防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病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2月-2021年2月,收集病例对象和数量分别为居家治疗高血压患者300例,临床分组方式为硬币抛投法,设置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数量均分为1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药物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选择常规药物治疗+分级管理以及预防措施,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显著组间差存意义,P

  • 标签: 高血压 分级管理 预防措施 社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后表现为低电压的意义。方法:选入样本26例,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将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另外选择26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所有受检者都要经过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的心电图相关指标(肢体导联电压振幅、QRS间期、QTc间期)、患者QRS低电压布情况(I导联-QRS、II导联-QRS、III导联-QRS)。结果:实验组在肢体导联电压振幅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低,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慢性心衰 心电图检查 低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级管理模式结合目标分解法在新护士岗前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适应能力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度与2018年度上海长征医院新护士252名,将2017年度新护士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度新护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总带教-片区总带教-科室总带教层层负责、逐级培训结合目标分解法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操作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操作综合能力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对操作培训模式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实施三级管理模式结合目标分解法进行操作培训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操作培训效果,提升新护士的教学满意度,以进一步提升临床适应能力,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三级管理 目标分解 新护士 操作培训
  • 简介:摘要口面部疼痛常为困扰患者的一大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但口面部疼痛发生的机制仍在探索之中。三叉神经是口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随着瞬时受体电压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ankyrin 1, TRPA1)在三叉神经及其下级神经元中的发现,近些年TRPA1在口面部疼痛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了解TRPA1在疼痛中的作用及调控对于了解疼痛机制以及未来治疗疼痛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TRPA1在口面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TRPA1 口面部疼痛 三叉神经 疼痛机制
  • 简介:摘要电压门控型钠通道(voltage gated sodium channels, VGSCs)在细胞兴奋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痛觉的产生与传导。其中钠离子通道1.7(sodium channel 1.7, Nav1.7)在痛觉的产生和痛觉信号的传递中都发挥重要作用。Nav1.7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在部分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文章主要阐述Nav1.7与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关系、Nav1.7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综述Nav1.7基因突变在痛觉异常疾病中的作用以及Nav1.7作为潜在靶点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发Nav1.7靶向药物进行疼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电压门控型钠通道 钠离子通道1.7 疼痛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扫描方案在CT泪囊造影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拟人头颈部模体,将对比剂(碘海醇)与盐水1∶3混合液置于模体鼻翼一侧模拟泪囊。分别采用80、100、120和140 kV对模体进行扫描,每种管电压选择相应的mAs使设备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10、15、20、25、30、35和40 mGy。结合对每组图像的客观评价,以临床扫描参数120 kV/180 mAs的对比度噪声比(CNR)为基准,得出相同CNR时的最低剂量扫描参数80 kV/240 mAs。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来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62例泪囊CT扫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管电压组(120 kV/180 mAs)和低管电压组(80 kV/240 mAs),每组各31例。测量两组图像的CT均值、噪声(SD)及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由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5分制评价。结果模体研究中相同管电压下,CTDIvol增加CNR也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985、0.965、0.971、0.972,P<0.05);相同CNR下,管电压越低,辐射剂量越低;临床扫描参数120 kV/180 mAs的CNR为27.8,而80 kV在相同CNR时对应的是240 mAs;临床研究中常规管电压组和低管电压组的CTDIvol分别为31.2和12.8 mGy,低管电压组较常规管电压组降低了约59 %。两组图像泪囊区CT值、眶内脂肪区CT值与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6、2.601、-5.704,P<0.05),两组图像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技术扫描可以获得满意的泪囊CT图像质量,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CT泪囊造影 辐射剂量 低管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发伤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于同济医院创伤外科的1 083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年龄<18岁,住院时间<15 d,以及既往有恶性肿瘤,免疫性、消耗性、代谢性疾病史的患者。依PIC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ICS组与N-PICS组(不伴PICS)。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及ISS评分、GCS评分及SOFA评分等资料,通过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多发伤患者的PICS发生率为11.7%(127/1 083)。PICS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68.5%伴颅脑损伤,59%伴胸部损伤,其GCS评分更低,而ISS、APACHEⅡ及SOFA评分更高,与不伴PICS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PICS患者79.5%使用机械通气,76.3%伴肺部感染,其28 d病死率为5.5%,180 d病死率为16.5%,与不伴PICS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发伤后PICS发生率较高,常见于伴发颅脑和(或)胸部创伤的中老年男性严重多发伤患者。伴发PICS的多发伤患者中长期预后不良,临床上应加强早期识别与干预。

  • 标签: 多发伤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明确了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第十九章的题目由原来的“糖尿病与中医药”修改为“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按照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并发症期分期论述,重点呈现前期、并发症期的研究成果,增加了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为方便非中医专业医师,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症状描述和注释。

  • 标签: 糖尿病 指南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电压依赖性钠通道α2亚基(SCN2A)基因相关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2019年10月22日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诊断为癫痫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视频脑电图、头颅MRI等检查资料,并对患儿家系血液标本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本例患儿为1岁8个月男性幼儿,自幼发育落后,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表现,1岁7个月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孤立和成串痉挛发作或全面性强直发作,家系全外显子检测提示患儿SCN2A基因存在c.4543C>T杂合变异,父母均为野生型。患儿应用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最终加用吡仑帕奈治疗后癫痫发作得到控制。结论SCN2A基因的c.4543C>T杂合变异是患儿的致病原因,该变异可以引起癫痫伴孤独症谱系障碍。SCN2A基因突变的位置以及类型与表型有很强的相关性,尽早明确遗传学病因,有助于患儿的精准治疗。

  • 标签: 癫痫 孤独性障碍 钠通道 儿童 SCN2A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0 kV管电压联合个体化对比剂低剂量注射方案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需要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136名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区段法分成A、B、C、D 4组,A组为100 kV 15 s团注常规组,53例;其他3组为80 kV 10 s团注对照组,根据≤50 kg、50~70 kg、70~90 kg体重分为B、C、D组,分别给予20、25和30 ml对比剂,B组20例,C组38例,D组25例。比较4组的有效剂量(E)、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结果B、C、D 3组的E分别为(1.85±0.91)、(1.89±1.08)和(2.14±1.27)mSv,显著低于A组的(5.66±0.56)mSv,差异有统计意义(F=169.34, P<0.05),B、C、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图像的主观评价和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颈总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F=14.90、12.94、14.43,P<0.05),但所有颈动脉靶血管内CT值均在250 HU以上,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80 kV管电压10 s团注方案,可有效降低颈部CTA检查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而并不影响诊断效果。因此,该扫描方案可行且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动脉 CT血管成像 对比剂 辐射剂量 管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在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2B (sodium channel-voltage-gated-beta 2B,SCN2B)介导的学习记忆认知功能改善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SCN2B基因敲除小鼠(SCN2B-/-)与APP基因敲除小鼠(APP-/-)、APP基因杂合子(APP+/-)以及APP基因过表达小鼠(APP+/+)配对杂交,用PCR基因检测技术对同窝小鼠尾组织进行基因分型,分为SCN2B-/-APP-/-组,SCN2B-/-APP+/-组以及SCN2B-/-APP+/+组,C57BL/6野生型小鼠则为野生型(wild type,WT)组,每组9只。并将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SCN2B-/-APP-/-、SCN2B-/- APP+/-、SCN2B-/-APP+/+转基因小鼠和同龄野生型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与Y迷宫行为学实验来检测每组之间的认知功能;取6、12、18月龄SCN2B-/-APP-/-、SCN2B-/- APP+/-、SCN2B-/-APP+/+的三种转基因小鼠和同龄野生型小鼠进行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起的检测,同时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基底及远端突起数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行为学实验结果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1)水迷宫实验数据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数据显示18月龄小鼠中逃避潜伏期的组别和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时间×组别=3.63,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18月龄小鼠中,与SCN2B-/-APP+/-组和SCN2B-/-APP-/-组小鼠比较,SCN2B-/-APP+/+组小鼠第4~6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4天:(47.00±2.00)s,(43.11±1.96) s,(41.89±3.06)s,t=-4.16,1.00,均P<0.05;第5天:(45.22±2.54) s,(36.33±2.78) s,(37.00±2.45)s,t= -7.08,-0.54,均P<0.05;第6天:(38.11±2.03)s,(34.11±2.32)s,(33.00±2.91)s,t=-3.90,0.90,均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18.00±1.73)s,(25.56±1.33)s,(24.33±1.94)s;t=10.37,1.56,均P<0.05]。(2)Y-迷宫结果显示,与SCN2B-/-APP-/-组和SCN2B-/-APP+/-组小鼠比较,18月龄SCN2B-/-APP+/+组小鼠新颖臂进入次数减少[(50.22±3.68)次,(57.22±3.74)次,(58.44±5.14)次;t=3.40,-0.48,均P<0.05],在新颖臂内停留时间减少[(10.89±0.62)min,(14.33±0.59)min,(13.89±0.74)min;t=8.16,0.44,均P<0.05]、在新颖臂活动距离明显减少[(37.26±2.01)m ,(45.67±2.45)m,(46.11±3.27)m ;t=7.81,0.91,均P<0.05]。(3)Golgi染色结果显示,与SCN2B-/- APP-/-组和SCN2B-/-APP +/-组小鼠比较,18月龄SCN2B-/-APP +/+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顶端树突数量[顶端树突数量:(1.78±0.37)个,(3.67±0.81)个,(3.00±1.21)个;t=3.36,1.41,均P<0.05]和基底树突数量[基底树突数量:(1.11±0.50)个,(3.11±0.50)个,(2.56±0.69)个;t=4.06,1.21,均P<0.05]均显著减少。结论SCN2B敲低可以改善老年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而过表达APP可以部分抵消SCN2B敲低引起的小鼠认知功能改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基底及远端的突起数量而发挥作用的。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2B 淀粉样前体蛋白 认知障碍 转基因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