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为患者的及早康复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4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2例,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22例,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微波照射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81.82%),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波照射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能够及早痊愈。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1月~ 2020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概率,并根据所得数据对脂肪液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体型肥胖者、营养不良者、术中使用电刀者、糖尿病患者和术后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者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概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非营养不良者、未使用电刀者、无糖尿病患者和切口暴露时间较短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有体型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电刀使用情况和切口暴露时间;在手术前应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在手术后应及时找出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进行对症处理,从而加快患者的切口愈合速度。

  • 标签: 外科 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为患者的及早康复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4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2例,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22例,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微波照射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81.82%),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波照射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能够及早痊愈。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 目的 总结 1例卵巢恶性肿瘤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伤口护理。方法 通过正确评估患者的伤口情况、全身情况,合理的选择伤口敷料,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免缝拉合。结果 经过换药患者伤口肉芽生长良好,伤口明显缩小。结论 术后伤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伤口护理需要正确评估和综合评价,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能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

  • 标签: 脂肪液化 功能性敷料 免缝拉合 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 总结 1例卵巢恶性肿瘤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伤口护理。方法 通过正确评估患者的伤口情况、全身情况,合理的选择伤口敷料,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免缝拉合。结果 经过换药患者伤口肉芽生长良好,伤口明显缩小。结论 术后伤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伤口护理需要正确评估和综合评价,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能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

  • 标签: 脂肪液化 功能性敷料 免缝拉合 护理
  • 作者: 杨意如 吕辰龙 赵少琨 李鹤 张占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老年脑健康研究中心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老年脑健康研究中心 100875;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基础科目教研室,北京 100850,北京师范大学老年脑健康研究中心 10087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神经心理学量表和认知范式,研发轻度认知障碍(MCI)风险快速筛查工具。方法应用北京老年脑健康促进计划(BABRI)队列研究两个基线数据集:数据集1受试者5 593例,MCI组患者1 500例,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4 093例;数据集2受试者588例,MCI组患者92例,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496例。数据集1用于对简易精神智能量表(MMSE)的分项目进行简化分析,选取对MCI判别能力最强的分项目组合成为认知快速测评(BABRI-mini MMSE);数据集2用于对编码-再认情景记忆范式进行MCI判别分析,将其改编成情景记忆量表(BABRI-EMT)。分析方法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对照和MCI群体在各项认知能力和情景记忆任务表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应用数据集1对MMSE分项目进行测算,得到MMSE12和MMSE19两个分项目对MCI的判别能力最强,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631;应用数据集2考察情景记忆成绩联合上述两个MMSE分项目对MCI的判别能力,AUC值0.732,敏感度0.731,特异度0.656。结论BABRI-mini MMSE和BABRI-EMT适用于MCI风险大规模普适性筛查。

  • 标签: 痴呆 认知障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 86 例脑出血患者为依据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常规组和实验组各 43 例。常规组患者施行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施行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 IL-6 水平和 hs-CRP 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治疗后的 IL-6 水平和 hs-CRP 水平,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取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水平。并且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抽吸液化引流术 脑出血 微创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经会阴超声(TPUS)实时扫描技术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定性分析并自动判别前列腺癌放疗分次内运动模式,为个体化精确放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TPUS技术记录了61例前列腺癌患者共1265个分次近百万个实时监测数据,划分为稳定型、波浪型、小偏执型、银叉型、回归型、大偏执型和稽留型运动模式。对运动轨迹量化并提取特征参数,通过LDA法建立判别方程式,评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判别效果。结果平均每位患者存在4种不同的运动模式,不稳定型占(35.00±21.49)%。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运动轨迹并未表现出越来越稳定的趋势,不同模式的出现极不规则。构建的线性判别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0.4%和89.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和91.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分次内运动模式多样且随机,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LDA法可以有效地对分次内运动模式进行判别,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判别方程和中心坐标实现对未知样本的自动鉴别。

  • 标签: 线性判别模型 实时超声图像引导技术 前列腺癌 分次内运动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简易负压治疗在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脂肪液化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云南省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伤口造口专科门诊的300名妇科肿瘤患者进行研究。统计结合简易负压治疗的换药方法缩短肿瘤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的时间和节约治疗费用。结果 简易负压治疗充分引流创面的渗液,负压状态可促进肉芽生长,缩小伤口创面。 结论 简易负压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制作方便,能明显缩短肿瘤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的时间,节约治疗费用的优点。

  • 标签: []负压治疗 妇科肿瘤 脂肪液化 伤口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讨论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之劳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与体会。 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 100 例为其提供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护理后切口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程度。 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 10.1±1.3 ) d ,住院恢复时间( 16.3±2.4 ) d 显著优于对照组( 14.1±2.0 ) d 、( 20.2±3.7 )且总满意率 98.0% 显著高于对照组 88.0% ( p < 0.05 )。 结论 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夜液化患者提供封闭式负压引流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可进一步缩短恢复时间,对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 腹部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护理干预 价值与意义
  • 简介:摘要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是ILD的血清无创生物标志物,其水平变化与ILD的活动性及治疗效果相关,近年来受到了临床上的关注。本文就KL-6在ILD诊断、监测和评估中的临床意义进行阐述。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涎液化糖链抗原6 生物标记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6(kerbs von den lungen-6, KL-6)在老年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诊断和治疗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型IPF患者68例,其中老年患者36例(老年IPF组)、非老年患者32例(非老年IPF组),另择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32例(老年健康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KL-6表达水平,记录所有IPF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并对其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病变程度进行评估。比较各组血清KL-6的表达水平及肺部高分辨率CT(HRCT)评分,分析KL-6与肺功能指标和肺部HRCT评分的相关性。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3组患者KL-6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425,P<0.05),其中老年IPF组明显高于非老年IPF组和老年健康组(P<0.01)。ROC曲线显示,KL-6诊断老年IPF的临界值为516.21 U/ml,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4.4%和87.5%。无论是老年IPF组还是非老年IPF组,急性加重患者血清KL-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患者(t=2.843、2.215,P<0.05或0.01);老年IPF组中急性加重患者血清KL-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老年IPF组(t=2.657,P<0.05)。相关分析显示,无论是68例IPF患者还是老年IPF组患者,其KL-6水平与HRCT评分均呈正相关(r=0.748、0.699,P<0.01)。老年IPF患者血清KL-6表达水平与部分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指标呈负相关(r=-0.515、-0.393、-0.384,P<0.05)。结论血清KL-6对诊断IPF有一定临床意义,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呈现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涎液化糖链抗原-6 肺功能 高分辨CT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