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Graves眼病是一种与甲亢相关的眼部疾病,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氧化应激产物升高、抗氧化系统的失衡存在于Graves眼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通过炎症途径、粘多糖沉积等参与GO发病。深入研究氧化应激与Graves眼病的关系,可能为相关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新靶点。

  • 标签: 氧化应激 Graves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维生素E和氧化应激在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患者200例患者,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适量的维生素E。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人数。结果在两组患者进行连续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人数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可以通过其抗氧化作用的机制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可以很好限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减少其带来的对机体不利的影响。

  • 标签: 维生素E 氧化应激 糖尿病 抗氧化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镍离子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规律及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不同镍离子浓度(0、200、400、800μ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24、48、72h,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值率(relativegrowthrate,RGR);培养48h,利用荧光探针DCFH-DA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通过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丙二醛(maleicdialdehyde,MDA)。结果: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不同时间点下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浓度组均表现出细胞毒性,中浓度组及高浓度组细胞毒性程度较高。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48h,各组间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浓度越高,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越高。结论:在镍离子刺激下,L929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明显抑制,且呈现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趋势;一定浓度的镍离子可诱导L929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镍离子细胞毒性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镍离子 L929细胞 细胞毒性 活性氧 丙二醛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不同剂量同型半胱氨酸(Hcy)预处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HUVEC-12细胞株进行人工传代培养,并随机分为三大组,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Hcy0.05mmol/L)、中浓度组(Hcy0.2mmol/L)及高浓度组(Hcy0.4mmol/L),干预24h后应用MTT法观察其对内皮细胞存活的影响、激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其对对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Hcy处理后,细胞明显受抑制,呈浓度依赖性(P<0.01)。Hcy能诱导内皮细胞产生氧自由基(ROS),胞内ROS含量随Hcy浓度增加而升高,不同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可通过增加细胞胞内ROS生成引起内皮细胞氧化损伤。

  • 标签:
  • 简介:目的检测变态反应性哮喘产妇新生儿脐血的氧化应激状态,及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分娩的16例妊娠前有变态反应性哮喘史产妇(哮喘产妇组)和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产妇18例(正常产妇组)的新生儿脐血中提纯嗜碱性粒细胞,采用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测定嗜碱性粒细胞CD63及白细胞介素(IL)-4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3-硝基酪氨酸(3-NT)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孕龄及新生儿脐血采集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哮喘产妇组新生儿脐血嗜碱性粒细胞CD63的表达高于正常产妇组(215.59±47.15vs.11.33±3.26,233.65±51.25,12.98±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8.97;P〈0.01);所释放的IL-4亦高于正常产妇组[(3.27±0.40)pg/mLvs.(1.78±0.48)pg/mL;(3.56±0.47)pg/mLvs.(1.92±0.52)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3.61;P〈0.01).哮喘产妇组的产妇外周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产妇组[(443.86±95.20)μg/mLvs.(288.17±57.23)μg/mL;(474.69±92.55)μg/mLvs.(273.7±68.09)μ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79;P〈0.01).IL-4水平与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相关(r=0.607,P〈0.05;r=0.619,P〈0.05).结论哮喘中,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的刺激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这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变态反应性哮喘 氧化应激 嗜碱性粒细胞 脐血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氧化应激及肾功能变化的影响,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雄性10周龄的WistarKyoto(WKY)大鼠6只和同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2只,SHR又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及高血压药物干预组(Losartan组)。氯沙坦组按每只大鼠30mg/kg/day的计量灌胃,根据大鼠体重,每周调整药物剂量一次。WKY组及正常SHR组每日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测量大鼠血压、体重。8周后,肾组织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比色法测定血肌酐、尿素氮、NO、SOD、MDA水平。结果高血压组SCr、BUN水平较同期WKY组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但β2-微球蛋白明显增加,氯沙坦治疗后显著降低;高血压组NO、SOD、MDA水平较同期WKY组均显著性升高,氯沙坦治疗组各指标明显降低。结论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机制;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肾病的防治可能部分通过改善氧化应激作用实现。

  • 标签: 氯沙坦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氧化应激 肾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66例OSA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施治予中药(免煎颗粒)开水冲服,1日2次;对照组采用安慰剂(中药免煎颗粒类似)处理,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指标差异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力(TAOC)、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夜间末梢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累计时间(T<90%)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力、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较治疗前升高,血清丙二醛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在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指标的同时可能具有抗氧化作用。

  • 标签: 中药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36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UUO组和治疗组(肾康注射液组)。三组大鼠于术后20天处死,取左肾组织做HE染色观察和评价炎症程度,检测左肾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检测大鼠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结果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20天后,对照组肾脏病理未见明显炎症改变,UUO组梗阻侧肾脏明显肿大,肾实质变薄,肾间质水肿,弥漫炎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或萎缩,肾间质纤维化。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肾组织中T-SOD和GSH-Px明显下降,但MDA明显升高。肾康注射液治疗后,肾组织T-SOD和GSH-Px活性显著性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单侧输尿管梗阻可以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氧化应激(OS)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肾康注射液可以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氧化应激状态。

  • 标签: 肾康注射液 肾间质纤维化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热毒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方法:选取可疑病毒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门诊患者320例,用RTPCR方法检测病人痰液中流感病毒。共检出流感病毒阳性者42例,随机分为热毒宁组(接受热毒宁治疗)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呼吸困难表(MRC)和基础呼吸困难指数(BDI)]、诱导痰中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血浆炎症因子(IL-6、IL-8)水平。结果:治疗后,热毒宁组BDI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MR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热毒宁组诱导痰中MDA、SOD及血浆中IL8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流感病毒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困难情况。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流感病毒 氧化应激 热毒宁
  • 简介:以咖啡酸苯乙酯(CAPE)为先导物,将其对位酚羟基或间位、对位两个酚羟基进行酰化,制备CAPE的前药,提高其稳定性和脂溶性。并采用了H2O2和6-OHDA两种模型对其进行了神经保护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相较于CAPE能够更好地保护PC12神经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此外,目标化合物也显示出了较强的血脑屏障透过能力。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酰化(产物)反应 咖啡酸苯乙酯 神经保护剂 血脑屏障透过率
  • 简介:目的:研究松花粉对慢性应激小鼠旷场实验行为学及其对脑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35d不可预知性刺激建立小鼠慢性应激模型,统计小鼠旷场实验自主跨格数及直立次数;分离脑组织,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松花粉可显著提高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自主跨格数和直立次数.同时,脑组织MDA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GSH的含量以及SOD的活性较模型组明显提高.结论:松花粉可以改善慢性应激小鼠的活动能力,同时抑制其脑脂质过氧化反应.

  • 标签: 松花粉 慢性应激 脂质过氧化 旷场实验
  • 简介:目的观察三黄抗氧化方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氧化应激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其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术前1d至术后7d服用中药三黄抗氧化方(每天2袋,每袋100m1);对照组的基础治疗同实验组,口服与实验组相同包装的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前1d,术后12h及7d测定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术前1d和术后6h、12h、24h及48h测定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率,同时评价患者应激反应的症状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7d血清中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SOD水平上升;自术后12-24h,实验组患者的血清TNF-a、IL-6及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术后6h表现为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5);术后24h实验组的全身应激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抗氧化方干预可以改善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全身应激状态的临床症状及氧化应激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VEGF表达。

  • 标签: 乳腺癌 围手术期 氧化应激 血管新生 中医药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关系。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保守治疗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于入院第2、5天应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脑水肿指数。入院第2、5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清NO、LPO水平。结果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80例,发生率为12.2%。入院第2、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P〈0.05)、发生首次出血时间越短(P〈0.05)、出血持续时间越长(P〈0.05)、出血量越大(P〈0.05)。不同脑水肿指数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NO、LPO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入院第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血清NO、LPO水平越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血清NO和LPO水平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水肿指数 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一氧化氮 脂质过氧化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应激是指护理工作中各种需求与护士的生理、心理素质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它可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但个体不仅仅只受应激情境的摆布,而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高级生命体,采取正确有效的应激反应处理方法,能够通过有效的应对努力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从而消除或降低应激水平1。

  • 标签: 护理 应激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在2003年3月到2008年8月住院的应激性心肌病的12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分析发现,应激性心肌病患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收治的概率占急性心肌梗死总收治率的1%,所以,有效的鉴别应激性心肌病与应激性心肌梗死以及冠心病的区别尤为重要。结论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特殊的心肌病,通常情况下会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我们应提高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如发现类似症状,要及早就医诊断治疗,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并做好预后工作。

  • 标签: 应激性心肌病 诊断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部外科围手术期应激的处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遵循围手术期应激的规律,密切观察和加强监测,准确认识和掌握机体各方面的变化,适时地采取合理的对策,尽量减轻、消除或纠正引起应激反应的种种不利因素,是防止过度应激反应造成不良后果的基本原则。

  • 标签: 腹部外科 围手术期应激 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的干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急性应激障碍维和女军人患者实施安全干预措施、寻求社会支持干预、药物治疗干预、行为治疗干预及认知治疗干预.结果实施干预治疗13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通过近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痊愈.结论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程度的评估是保证疗效的基础步骤,积极寻求有效的社会(部队)支持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关注军事心理应激障碍的焦虑、抑郁障碍是提高患者康复质量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军事人员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危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