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主因双下肢僵硬、疼痛伴口干、多尿1个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钙4.35mmol/L,甲状旁腺激素1999mg/L,诊断为高钙血症,给予对症处理,血钙最低下降到3.92mmol/L。15d前又出现恶心。

  • 标签: 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高钙血症
  • 简介:目的比较Dynesys系统治疗单节与多节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采用Dynesys系统治疗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46例。根据患者手术节分为单节组(32例)和多节组(14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片,测量手术节椎间高度、活动度以及近端相邻节的椎间活动度。结果46例患者平均随访30(24~52)个月,两组患者ODI指数术后3个月:单节组(20.5±5.7)%,多节组(21.2±9.8)%;末次随访:单节组(12.2±4.3)%,多节组(15.3±6.9)%,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VAS评分术后3个月:单节组2.9±1.3,多节组3.2±1.4;末次随访:单节组1.4±0.3,多节组1.6±0.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ODI与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节椎间高度术后3个月单节组(11.3±2.7)mm,多节组(11.1±2.0)mm;末次随访单节组(10.8±3.1)mm,多节组(10.3±2.2)mm,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的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单节组(4.3±2.4)°,多节组(4.6±2.7)°;末次随访单节组(4.8±2.2)°,多节组(5.3±2.0)°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近端相邻节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时单节组(9.1±2.1)°,多节组(8.5±1.8)°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末次随访时单节组(10.3±2.7)°较术前显著增加,并且单节组大于多节组(9.1±3.0)°(P<0.05)。结论单节与多节Dynesys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并保留部分椎间活动度�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ST抬高的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资料临床心电图ST在Ⅰ、avL呈下斜型抬高,在V2~V6呈水平型抬高,并与T波前肢融合形成单项曲线,ST在Ⅱ、Ⅲ、avF呈上斜型下移,图未见异常Q波。三天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结论心电图ST抬高必须结合临床与其他疾病所致心电图改变相鉴别。

  • 标签: 心电图 ST段抬高 脑血管意外 儿茶酚胺 心肌酶谱
  • 简介:背景:临床常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研究已证实经伤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脊柱稳定性加强,但也有研究认为经伤椎单节椎弓根螺钉固定足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但此结论缺乏生物力学结果支持。目的:观察胸腰椎体骨折经伤椎单节固定的相关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扬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8具中国人新鲜胸腰标本(T11-L3),锯条横断2/3椎体,制成完整胸腰椎体实验标本,将8具标本等分成跨伤椎固定组和单节经伤椎固定组,分别在跨伤椎临近椎体四钉固定和临近椎体四钉固定+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结果与结论:胸腰椎体骨折后经跨伤椎固定与经单节伤椎固定的载荷-应变关系相差12%、载荷-位移关系相差11%、强度相差18%、轴向刚度相差11%、扭转力相差11%及拔出力相差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伤椎单节固定胸腰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 椎弓根螺钉 单节段固定
  • 简介:<正>手术名称:尿道闭锁绿激光汽化术术者:李鹏手术步骤:1体位:膀胱截石位。2特殊器械使用:美国ACMI连续冲洗膀胱镜,绿激光。3术中精要3.1常规消毒会阴部,铺无菌巾。接好各配件,置入美国ACMI连续冲洗膀胱镜(23F、30°),连接绿激光光纤,冲洗液为生理盐水。直视荧光

  • 标签: 尿道闭锁 汽化术 绿激光 膀胱镜 手术名称 手术步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颈胸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临床预后。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21例颈胸脊柱结核患者,根据胸骨柄上缘和病变节的关系,15例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6例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8例,E级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1.6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1年均获得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颈胸后凸Cobb's角由术前的(30.8±5.7)°改善至末次随访的(10±2.3)°(P〈0.01);ODI评分由术前的49.7±4.8改善至末次随访的23.1±3.4(P〈0.01)。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平均提高了1.6级,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D级2例,E级19例。结论:对于颈胸结核,低位颈前入路可以实现病灶的彻底清除。应根据胸骨柄上缘水平切迹线和病变节的关系,决定具体的个体化固定方式。

  • 标签: 颈胸段 脊柱结核 手术方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S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入治疗后单导联ST回落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急性行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临床比较,A组为ST回落良好组(回降率≥50%),B组为ST回落不良组(回降率<50%)。比较A、B两组预后情况。结果A组190例(61.29%),B组120例(38.70%)。随访3年,A组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低于B组,B组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对危险度较高为45.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回落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心脏事件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固定与跨伤椎短节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经伤椎单节(A组)与跨伤椎短节(B组)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并获12个月以上随访的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d和随访末期时测量伤椎以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观察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改善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度(包括伤椎高度矫正度和Cobb角矫正度)丢失情况,同时比较2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果有65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完整且获得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12~46个月)。术后2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获得显著恢复,但末次随访时A组对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保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单节固定术和跨伤椎短节固定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单节固定术对术后矫正度的保持优于跨伤椎短节固定术。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接骨板(MIPPO)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近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7例老年胫骨近骨折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进行内固定治疗,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60岁—87岁,平均69岁;按AO∕OTA分型A型9例,B型21例,C型7例。结果3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骨折不愈合。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⑴优20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89﹪。结论在老年胫骨近骨折的治疗方法中,MIPPO技术能明显提高膝关节的康复,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微创 胫骨骨折 老年 骨折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方法,降低死亡率。方法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痊愈76例,死亡2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护理措施与预后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提高生存率,缩短临床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脊柱胸腰骨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脊柱胸腰骨折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手术,观察手术进行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具体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对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手术,治愈患者19例,占63.3%,有效10例,占33.4%,无效的有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手术时间为(155.3±43.5)min,术中出血量为(742.3±175.5)ml,住院时间为(10.5±4.9)天,切口长度较小且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结论运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胸腰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脊柱胸腰骨折的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与开展手术前比较,实施手术后1d及随访观察1个月后患者Cobb,s角均明显减小,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腰疼痛,内固定物取出后症状消失2例,内固定钉断裂,有效处理并更换后恢复1例。结论脊柱胸腰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出血少,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操作简便,固定节少,使脊柱的运动功能得以保留,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和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98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致病菌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尿培养前未使用抗生素的患儿阳性率为84.3%,47例尿培养前使用过抗生素的患儿阳性率为31.9%,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氏菌39例,对9种常用抗生素敏感度为50%左右。结论抗生素的使用大大降低尿培养阳性率,大肠埃希氏菌为主要病原菌,已有一定抗药性。

  • 标签: 儿童 泌尿系统 尿培养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160根所检出的椎动脉颈走行变异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超声测量值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行颈部血管超声对所检出的160根椎动脉颈走行变异与180根椎动脉颈走行正常的椎动脉进行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阻力指数、博动指数以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160根椎动脉颈走行变异的患者中,其中有8例是双侧椎动脉颈走行变异,因此患者是156例,156例患者中,头晕头痛患者135例(其中32例合并有高血压)。变异组椎动脉第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自身一、二及对照组三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组内45岁以上头晕头痛者所占比例与45岁以下头晕头痛者所占比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阻力指数、博动指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在颅外段走行过程中变异种类较多,本文主要就椎动脉颈走行变异来讨论,颈走行变异一方面可影响到椎动脉血流量的减少,从而导致患者头晕头痛的症状,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异的椎动脉当转颈时由于各种原因,椎动脉受压明显,可加重椎动脉供血不足,使得头晕头痛的症状更加明显。

  • 标签: 椎动脉 颈段走行变异 超声测量值 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