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腓神经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5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腓神经的走行及分支位置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腓神经从坐骨神经分出至小腿之前,走行在致密的胭窝外侧沟和腓管内。胭窝外侧沟的长度为82.5±2.3mm。在腓管内,神经与腓骨颈处的骨膜紧紧相贴,腓管的长度为26.5±1.5mm,腓神经在腓管内的长度为23.5±1.7mm。腓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位置,在进入腓管之前者占42%,在腓管内者占58%。结论致密的胭窝外侧沟,以及腓神经在狭窄的腓管内与腓骨颈处的骨膜紧密相贴,是腓神经容易受卡的两处解剖学位置。

  • 标签: 腓总神经 卡压综合征 解剖学
  • 简介:摘要: 腓神经其走形与膝关节关系密切,由于腓神经又有多个分支,造成腓神经容易卡,症状不典型者感觉障碍较轻,容易漏诊,查体中大都有腓骨紊乱,在临床治疗中通过松动胫腓上下联合解决腓神经受压,同时在“骨正筋柔”的指导下,筋骨并重,通过手法调整,可恢复神经通路,解除神经卡。现将近期诊治过的该疾病进行报道并 附文献复习,为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 标签: 腓总神经 腓骨 腓总神经分支 关节松动术 姿势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肿瘤专科120项肿瘤手术的护理配合难度进行评价,为临床手术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lphi调查法,所有的手术名称来源于HIS系统的手术收费名称,以120项肿瘤手术配合难度系数为主体,形成专家函询表,选取山东省几家肿瘤专科医院手术室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17人,通过由一人进行发放、讲解和回收的方式,对专家进行了两轮咨询,同时专家之间不能进行任何的沟通。两轮调查后综合分析专家意见,对变异较大的项目,进行第2次专家函询,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结果专家函询,第1轮调查中10名专家均参与,回收1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第2轮调查中17名专家参与,回收1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专家最小权威系数为0.9。两轮函询中,函询的变异系数均<0.35,协调系数为0.821和0.953,结果可靠。结论通过对肿瘤手术难度系数的调整和排序,护士可以参照难度系数值对自己的收费项目进行核对,减少差错;同时,可以加快手术的衔接,促进医院手术台次的周转,促进手术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发展。

  • 标签: 肿瘤手术 难度系数 量化考核 手术配合
  • 简介:通讯作者黄亮,上海市闸北区牙病防治所摘要目的研究与不同难度系数的根管对根管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2年2月需进行根管治疗的412例根管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定的根管治疗难度评估标准进行分级,统计学分析不同难度根管治疗的成功率。结果Ⅰ度、Ⅱ度、Ⅲ度根管的成功率分别为984,892,774%,卡方检验显示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根管的难度系数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建立客观的根管评估体系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根管治疗 难度系数The effect evaluation on treatments of the root canal in the variable difficulty
  • 简介:【摘要】 介绍缪奇祥主任中医师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结合水分离治疗腓神经卡综合征验案1则,疗效显著,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腓总神经卡压 针刀治疗 水分离治疗
  • 简介:【摘要】 介绍缪奇祥主任中医师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结合水分离治疗腓神经卡综合征验案1则,疗效显著,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腓总神经卡压 针刀治疗 水分离治疗
  • 简介:1803年Henry提出惰性气体在各种物质中的溶解度概念。1891年Ostwald描述了分配系数(partitioncoefficient,λ)的定义。麻醉药的分配系数是麻醉药溶解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定义为在一定大气压和温度条件下,麻醉药分子在两个物相间的运动达到平衡,即麻醉药在两个物相间的分相等时的浓度比值。

  • 标签: 麻醉药 分配系数 测定方法 惰性气体 溶解度 物相平衡
  • 简介: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学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热稀释法测量微循环阻力系数(IMR)已成为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就IMR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微循环 热稀释法 微循环阻力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巧用输液器点滴系数之比来计算输液速度,简化计算程序,缩短计算时间。方法甲、乙、丙三人分别用传统计算输液速度的方法所花费的时间与用输液器点滴系数之比计算输液速度所花费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甲、乙、丙三人用输液器点滴系数之比计算方法所花费的时间均短于用以传统方法计算所用的时间,此方法简便、节省时间。

  • 标签: 输液器 点滴系数之比 计算 输液速度
  • 简介:牙列缺失患者,行义齿修复后,一旦适应、习惯,成为生活所必需.对于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的义齿,尤为珍爱.病人常需按照原样再做一副,有的病人则在第一次义齿修复时,要求做2副,以便备用.

  • 标签: 牙列缺失 总义齿 复制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疮贴治疗疮的效果。方法对于各期压疮患者使用疮贴治疗,同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各期压疮的治愈和恢复有很大的提高。结论床贴治疗各期压疮有很好的效果。

  • 标签: 压疮 压疮贴 护理
  • 简介:报道了应用液体闪烁技术测量饮用水中α、β放射性活度的一种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α活度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重加回收率为96%-104%,最低测量活度0.082Bq.L^1β活度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重加回收率为97%-104%,最低测量活度0.94Bq.L^1,该法用于生活饮用水中α、β的测量,结果满意。

  • 标签: 饮用水 液体闪烁 放射性 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水中放射性检测的精密度和正确度,对检测项目系统开展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提升实验室放射卫生和环境监测水平。方法采用α分析的厚源法和β分析的薄样法,对实际样品开展多次分析,计算检测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加标回收率实验和2019年全国放射卫生比对样品测试,进行方法的正确度分析。结果精密度实验中,相同样品多次分析的α、β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和13%;3次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分别为103.1%、103.5%和105.8%;2019年全国水中α、β比对样品测量结果,与参考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92%和9.4%,体现了较高的正确度。结论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中的相对标准偏差、回收率、相对误差均在标准限制范围之内。这项工作系统介绍了水中α、β放射性检测可能引入误差的主要环节,进一步提高了放射卫生和环境放射性监测的水平。

  • 标签: 总α总β 质量控制 精密度 正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20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比对样品中α和β放射性测量实践进行总结,以期对同类测量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比对要求,薄层法分别以241Am、Th、90Sr/90Y、40K和137Cs溶液为标准源,测定水样、气溶胶样品中α和β放射性。厚源法和蒸发法分别以241Am、40K粉末为标准源,测定水样、鱼样品中α和β放射性。结果薄层法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和Z比分分别为4.12%~31.6%、0.14~1.71;厚源法联合蒸发法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和Z比分分别为2.63%~32.5%、0.11~0.93,可接受率为100%。结论一般情况下,在样品测量时,应选择与待测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类型、能量相近的标准源。对于事故应急监测,宜采用薄层法;而一般的环境监测或实验室分析未知样品时,宜先采用厚源法和蒸发法,后续根据样品的放射性活度,可结合薄层法进行相互比对。本工作为同类测量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标准源 薄层法 厚源法 蒸发法
  • 简介:本文对亚贡叶中黄酮及酚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供试品酚酸含量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ml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供试品黄酮含量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3ml置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

  • 标签: 叶中总黄酮 含量测定 总黄酮酚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负封闭引流治疗深度疮的护理。方法对11例应用VSD治疗深度疮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加强营养和疼痛护理。结果11例患者行负吸引平均使用9天,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一次性愈合1例,植皮6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4例;皮片及皮瓣均完全存活,局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负封闭引流技术可缩短疮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治疗费用。良好的护理可促进负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深度压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电磁扰动系数与颅内(ICP)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DC)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治疗的43例AIS患者,术后均行24 h持续动态监测有创ICP和电磁扰动系数1~5 d,并根据第1天的ICP平均值将患者分为ICP正常(<15 mmHg)组、ICP轻度增高(15~22 mmHg)组、ICP中重度增高(>22 mmHg)组,根据是否实施DC将患者分为实施DC组和未实施DC组。比较不同ICP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患者电磁扰动系数与ICP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电磁扰动系数对ICP中重度增高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采用ROC曲线分析ICP和电磁扰动系数对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预测价值。结果43例患者中ICP正常组8例,ICP轻度增高组13例,ICP中重度增高组22例。3组患者间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实施DC者所占比例和电磁扰动系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电磁扰动系数与IC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699,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患者的电磁扰动系数诊断ICP中重度增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95%CI:0.690~1.000,P=0.000),最佳截断值为1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基线ASPECT评分、电磁扰动系数、ICP为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CP预测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AUC为0.851(95%CI:0.728~0.973,P=0.000),最佳截断值为18.5 mmHg;电磁扰动系数预测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AUC为0.764(95%CI:0.609~0.919,P=0.004),最佳截断值为137.5。结论电磁扰动系数与IC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均可作为预测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参考指标。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机械开通术 电磁扰动系数 颅内压 去骨瓣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