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节能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部份,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各气候区的气候特征,讲述了各气候区采用节能措施的方法。

  • 标签: 节能设计 能耗
  • 作者: 王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04-14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4期
  • 机构:摘要:钢结构建筑由于材料的可循环利用及建造方式的快速环保,已成为政府大力推行的建筑工艺。但因现阶段钢结构建筑的设计体系还未系统化,导致钢结构的具体功效无法充分发挥。本文结合广钢环保迁建湛江钢铁基地厂东生产配套工程10#单身宿舍建筑项目、兰州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二期)钢结构居住建筑工程实例,详细地论述了钢结构居住建筑在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设计要点。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应用及工程提供参考。
  • 简介:由于老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和家庭中度过,为了老人健康长寿,子女要尽量帮助老人避开一些不良的居住环境。

  • 标签: 健康长寿 居住环境 环境影响 老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工业区周围的空气组成成份和远离工业区的广阔的原野不同,充盈着各种有害成份。这些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空气中滞留的时间,足以妨碍人们的舒适和健康,影响动植物生存,形成“大气污染”。混人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成份,成为大气的污染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各种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对城镇居住环境构成极大危害。为防止工业生产对城镇环境的大气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是控制工业污染源。但在当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还不可能完全不排放污染物,因此,根据气象条件,按照大气污染物传输、扩散、稀释和净化的规律,对工业区与居住小区进行规划与布局,设置不同的功能分区,可使居住小区的居民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业污染的侵害。

  • 标签: 工业区 居住小区 污染物浓度 工业布局 污染系数 气象条件
  • 简介: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室内居住环境空气中绌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方法使用直读式监测仪器对西北某地农村中有代表性的居住环境进行连续监测。结果采样期间室内PM2.5浓度介于0.035-2.3mg/m^3之间,平均水平为0.089±0.188mg/m^3。结论本次监测结果表明,某地农村居住环境由于人为活动如燃料燃烧、吸烟、清扫等的影响,使得在某个时间段中PM2.5水平较高,因而需进行厨房通风和炉灶改造,减少由于燃料燃烧等引起的室内颗粒物水平的增加,降低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标签: 空气污染 农村 室内 细颗粒物
  • 简介:在2008年“5·12”抗震救灾的防疫工作中,笔者发现在陇南市西郊白龙江畔分散临时居住的灾民院落的蝇密度较高,为确保广大灾民不受病媒生物的危害和困扰,指导灾民做好蝇类防治工作,对灾民居住院落蝇类开展了调查和防治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抗震救灾 防疫工作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居住地(村镇、县城、中等城市、大城市)的职业学校医护生学业情绪进行调查,发现职业学校医护生学业情绪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查阅大量国内外学业情绪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董妍、余国良编写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在某市随机抽选职业医护生800名(中职和高职),进行调查统计,进行严格剔除无效问卷之后,进行信效度检验,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职业医护生学业情绪在家庭居住地存在显著差异,村镇比县城表现出更多的焦虑、羞愧、沮丧、消极高唤醒。

  • 标签: 医护生(中职和高职) 不同居住地 学业情绪
  • 简介:目的研究环境因素对帕金森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变量包括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及饮用水等.结果病例组44例,对照组36例.在众多的环境暴露因素中,病例组中喝井水的比例(50%)和接触过化肥的比例(18.1%)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χ2=5.15,P=0.02和χ2=5.15,P=0.03,其他的环境暴露如农药的接触,种农作物,合成树脂的接触以及居住在农村等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了居住在农村和用井水的相互作用发现,居住环境和饮井水之间无交互作用,即χ2=1.48,P=0.22和χ2=1.11,P=0.29,喝井水与PD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以未曾饮用井水作为参照,饮用时间<9年是其4.1倍(OR=4.1,P<0.01),饮用时间10~20年时OR=1.13,饮用时间>20年OR=1.17,随着饮用时间的延长,这种关系有所减弱,但危险性仍高于未曾饮用井水者.结论环境因素中井水的饮用与PD的发病可能有关.

  • 标签: 居住环境 工作环境 帕金森病 PD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临夏州在历史上曾是麻风病中流行区之一,居甘肃省第三位,从50年代至2009年底累计发病596例,发病率6.83/10万。本地区麻风病患者尤以西南片临夏县、和政县、积石山县、康乐县的丘陵山区最为集中,患病人数为520例占全州麻风病患者总数的87.75%,患者均为从事农业兼搞畜牧养殖的农民。长期居住生活环境相似,大多为夏季潮湿,冬季寒冷的山阴地区。

  • 标签: 麻风病 发病 居住环境
  • 简介: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硒与人体健康有密切联系,高硒地区人、畜均可患硒中毒病症。而我国现阶段石油化学、橡胶、玻璃、陶瓷和电子等行业使用硒及其化合物却较为普遍,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加强大气中硒含量的检测。本文采用北京海光公司生产的AFS-23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结合氢化物发生技术测定大气中硒的含量,具有灵敏度和精密度高、干扰少等优点,且操作简便快速,仪器也易于普及,很有发展潜力和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氢化物 原子荧光 居住区 大气监测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500 m水深、6人饱和潜水居住舱外循环式环境控制设备系统循环风量、制冷和制热量的计算思路,制冷机组、循环风机、磁耦合传动装置、冷热交换器组件等的设计选型要求,以及该系统制冷、制热等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为大深度饱和潜水居住舱外循环式环境控制设备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 标签: 饱和潜水 居住舱 外循环 环境控制系统
  • 简介:摘要本文就老年人健康相关居住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综述,简介了其从人-环境-职业模型概念提出、到环境因素风险评估方法、再到人-环境因素交互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The Enabler"人体功能与环境障碍评估工具、功能与康复环境的安全性评估(SAFER)、功能与康复环境的安全性评估——健康结局测量与评价(SAFER-HOME)、Westmead居家安全评估(WeHSA)、居家跌倒和意外筛查工具(HOME FAST)、Cougar居家安全评估(CHSA)、居家职业物理环境性能评估(I-HOPE)、居家职业物理环境性能评估照护者版(I-HOPE Assist)及居家药品管理运行情况评估(HOME-Rx)等多个居住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 标签: 居住风险评估 健康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分类,为进一步制定健康对策提供可行性研究资料。方法依照王琦教授的九种中医体质进行辨体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于2011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541名体检中心体检的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使用χ2检验。结果除去健康的平和质之外,痰湿质(占总例数26.06%)和阳虚质(14.97%)最多,其次为湿热质和气虚质(均为9.98%),最少的为阴虚质和瘀血质(均为4.99%)。但男女例数分布有偏差。男性以痰湿质最多见,占男性总例数的39.68%,其次是湿热质为14.28%,阳虚质和瘀血质最为少见,均为1.06%;而女性以阳虚质最多见,为22.44%,其次是痰湿质为18.75%,特禀质最为少见,为3.98%。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在西北地区的人群中体质分布有差异,且男女分布有偏差。我们建议,起居调摄与良好的健康教育是改善偏颇体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体质分类 人群 辨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高原居民红细胞生理指标变化与冠心病(CHD)间的相关性。方法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CHD的140例高原患者行造影检查,确诊67例(试验组),取同期体检健康的70例志愿者(空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受检者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差异,以及D一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胆红素(BIL)、脂蛋白(HDL)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表明,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年龄、D-Dimer、RDW及LDL-C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诱发高原居民CHD的因素很多,应加强防控。

  • 标签: 高原居住人群 红细胞生理指标冠心病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城区社区居住老年人贫血患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城区社区居住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测试和血样本采集进行横断面研究;贫血判定标准采用WHO标准,问卷调查健康评价指标包括人口学资料、饮食习惯、社会经济信息、享受卫生服务的信息和健康体能状况等信息,血样本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共调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1 947名,其中男性789名(40.5%)、女性1 158名(59.5%);1 947名调查对象中,288名老年人贫血,贫血患病率为14.79%(288/1 947),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16.35%(129/789)、女性的患病率为13.73%(159/1 158),不同性别老年人贫血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0、P=0.097)。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贫血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高(OR=1.055,P=0.000)、进食肉类食品频率越高(OR=1.353,P=0.046)、进食水果频率越低(OR=0.759,P=0.048)、同住者健康情况越差(OR=0.757,P=0.037)、BMI值越低(OR=0.905,P=0.001)和运动频率越低(OR=0.769,P=0.012)的老年人群的贫血发生的风险越高。结论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的贫血发生率较高,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老年人应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前提下减少食肉频率、增加水果的摄入量,且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老年人贫血的患病率。

  • 标签: 贫血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居住情况与身体活动状况的相关性,并探讨独居对不同类型、强度身体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虹桥、石门二路以及潍坊社区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使用老年人体力活动量表(PASE)对受访者的身体活动状况进行调查,PASE得分越高表示运动程度越高。结果家务性体力劳动和PASE总分方面,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0(35.00)分比80.00(55.00)、85.80(67.23)分比110.80(75.18)分,Z=1.984、2.102,P=0.047、0.036];进一步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了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后,结果显示,独居与家务性体力活动程度低(OR=2.56、95%CI:1.26~5.07、P=0.009)的风险具有相关性。结论上海社区老年人独居与较低的体力活动水平相关,尤其是家务性体力活动,需要提高独居老年人的身体活动水平与对运动的积极心理认知状态,从而维持其良好的身体健康水平。

  • 标签: 居住特征 运动活动
  • 简介: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高海拔地区居住不同年限人群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海拔高度3000m以上294例居住不同年限人群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RI)、心率,分析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EDD)功能,并与100例海拔高度1560m居民(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海拔地区居住1~2年组人群肱动脉基础内径为(3.97±0.41)cm,3~4年组为(3.87±0.30)cm,≥5年组为(3.69±0.57)cm,前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组肱动脉基础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1~2年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12.42±3.13)%,3~4年组为(11.62±1.03)%,与对照组的(10.30±1.0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5年组为(12.58±1.9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居住时间不同肱动脉检测指标也不同,久居高原低氧环境EDD功能下降。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肱动脉 血管内皮功能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