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锁定钢板(LPHP)治疗复杂的肱骨近骨折的价值。方法采用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治疗17例复杂的肱骨近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4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均愈合,按照ConstantScoringSystem评分标准,观察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患者满意率为90%。结论LPHP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并且对骨和软组织损伤小,可使患肩早期安全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是一种治疗肱骨近复杂粉碎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复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髓内钉(PFNA)固定术治疗股骨近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骨折23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优19例(82%),良2例(8.69%),可1例(4.34%),差1例(4.34%)结论PFNA对各型股骨近骨折治疗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A1、A2、A3)和高位转子下骨折,手术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功能恢复。

  • 标签: 股骨骨折 内固定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1年12月对84例中老年肱骨近骨折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9-16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按Const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4.5%。结论肱骨近锁定接骨板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的特点,是肱骨近特别是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接骨板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肱骨近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应用于肱骨近骨折的效果加以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肱骨近骨折患者56名,分成A、B组,A组治疗组33名患者,B组对照组23名患者,分别给予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方法加以医治。结果经医治,A组患者Neer功能分数高于B组,有效率高于B组,并发症概率低于B组患者。结论肱骨近加压锁定钢板应用于肱骨近骨折,效果较好。

  • 标签: 加压锁定钢板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肱骨近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肱骨近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组和T型钢板治疗组,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锁定钢板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5%,显著高于T型钢板治疗组患者的73.8%,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型钢板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骨折的疗效优于T型钢板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T型钢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儿童股骨近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6例术后患者采取加强术后对疾病的健康宣教、加强对患肢感觉及血液循环等的观察,以及维持良好的术后体位,加强基础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病例,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儿童因年龄特点,不会表达或是表达不清自己的真实感受、要求及意愿,同时又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及操作,术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家属及患儿的依从性了,可使手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儿童 股骨近端骨折 术后护理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老年肱骨近骨折予以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4周(6~l2周)。26例均采用AO肱骨近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按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85.4分(71~95分),其中优16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84.6%。结论肱骨近锁定接骨板治疗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肱骨近端 骨折 锁定接骨板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肱骨近锁定钢板(LPHP)在治疗肱骨近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LPHP治疗22例肱骨近骨折,其中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3例。结果22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无塌陷及内固定物松动,患者12个月ASES评分优良率达82%。结论LPHP在治疗肱骨近骨折中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稳定的骨-钉板结构,在牢固固定的同时,加上中药薰洗,可使肩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僵硬,尽早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术 中药薰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57例有手术指征的肱骨近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螺钉和普通解剖钢板(普通解剖钢板组,n=38)或肱骨近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组,n=19)治疗,同时植骨,比较了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论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疗效确切,适应证相对较广。

  • 标签: 骨折治疗 手术 锁定钢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颈残癌临床资料,为宫颈残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16例子宫颈残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10例为分化鳞癌,1例为宫颈高分化腺癌,1例高中分化黏液腺癌,1例宫颈6-11点鳞状原位癌累及腺体,1例为宫颈高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为子宫颈苗勒氏管混合瘤,1例转至上级医院治疗。结论:宫颈残癌的预防关键在于子宫切除前不漏诊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对保留宫颈者应严密随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 标签: 宫颈残端癌 子宫次全切除术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6月收治肱骨近骨折26例。按Neer分型Ⅱ型19例,Ⅲ型7例。术中骨折复位后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有骨缺损者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患肢用三角巾悬吊,3周后功能锻炼。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7个月,平均11个月,无畸形愈合、感染、肱骨头坏死、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肩关节撞击症、骨化性肌炎等。根据Neer评分,优1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II、III型骨折疗效满意,是治疗肱骨近骨折的较好选择。

  • 标签: 肱骨近端 骨折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38例。结果38例均获得随访,随防时间为8~16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22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92.1%。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对2006年1月~2010年1月分娩490例产妇中发生的产后出血的4例采用临床总结分析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产后出血原因中,早期残血管结扎不牢或残缝合不严密所致;中期为鉻制肠线融化引起;10天以上的晚期出血感染所致。结论晚期残端出血和感染关系密切,加强预防。

  • 标签: 阴道残端晚期出血 原因 出血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近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C臂X线机下应用股骨近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观察预后。结果术后经6~18个月的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3.5个月,无髋内翻畸形,无脱钉、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100~90分)髋关节无疼痛,步态正常;良(89~80分)髋关节无疼痛,轻度跛行;可(79~70分)髋关节偶有疼痛,需扶拐行走;差(<70分)髋关节持续疼痛,无法行走。本组优31例,良17例,可4例,优良率92.3%。结论股骨近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病人易耐受,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患者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NeerⅢ、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1年2月应用肱骨近普通解剖型钢板和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NeerⅢ、Ⅳ型骨折114例。观察组62例用肱骨近锁定钢板内固定(NeerⅢ型50例,NeerⅣ型12例)。对照组52例用肱骨近普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NeerⅢ型42例,NeerⅣ型10例)。结果114例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6.6个月。按照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观察组优20例;良38例;可4例;差0例。对照组优10例;良28例;可10例;差4例。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NeerⅢ、Ⅳ型骨折,操作简单,内固定坚强,效果满意。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骨板 内固定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在肱骨近骨折中应用锁定钢板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2011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肱骨近骨折患者,根据Neer分类为三部、四部骨折者60例,随机分为应用锁定钢板的试验组30例和采用传统钢板固定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分析随访1年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在随访1年后采用Neer百分法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两种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年期间,试验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2例出现感染,8例内固定松动,1例骨折不愈合。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Neer百分法功能评定标准结果显示试验组15例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对照组2例优、5例良、10例可、13例差。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3.3%、23.3%,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锁定钢板是肱骨近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和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骨折34例的治疗分析。方法自2009年3月~2012年9月,对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6岁的肱骨近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应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对术后肩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和解剖回复进行评定。结果经术后平均4~13月随访,34例中优(90-100)14例,良(80-89)15例,可(70~79)3例,差(<70)2例,优良率85.29%。结论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疗效理想。

  • 标签: 肱骨近端 骨折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出现十二指肠残漏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十二指肠残漏的发生、表现和治疗进行分析,提高对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漏认识。结果:十二指肠残漏的发生原因和残病变情况、病人的一般状况及处理方法不当有关;临床表现与十二指肠残漏发生的时间、漏口的大小有关,根据临床表现选择治疗方法。本组5例发生于术后5-9d,以局限性腹膜炎为主要表现,均经腹腔引流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正确处理十二指肠残可减少残漏的发生;残漏发生后,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十二指肠残端漏 防治 腹腔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2年间收治的43例股骨近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3例患者经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术后随访发现髋关节功能恢复优3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0%。结论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段骨折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解剖钢板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