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文详细阐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伴幻觉与不伴幻觉的类型之间的临床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精神症状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分别为伴有幻觉组和不伴有幻觉组,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大总体印象量表(CGI),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不伴有幻觉的患者多为起病缓慢,伴幻觉幻觉的患者起病多以急性或者亚急性为主,除了妄想比不伴幻觉的患者严重,其他的精神症状与不伴幻觉的患者相比,无明显区别。结论伴有幻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妄想症状比不伴有幻觉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起病较急,而且持续时间长,顽固型强,对治疗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比重较高。

  • 标签: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幻觉 妄想
  • 简介:摘要:颞叶癫痫与视听幻觉在神经心理学领域已有许多临床案例证实,而相关研究报告也指颞叶区不正常放电会引起与声音有关的远程记忆重现,笔者团队仿效彭菲尔德团队的实验,模仿音乐性癫痫患者进行微电流刺激几大颞叶脑区后发现,经由人为外力介入干预确实可以引起心智呈现复视的双重意识现象,并同时出现幻听与幻视。

  • 标签: 音乐性癫痫 心智型癫痫前兆 失实症 双重意识 微电流刺激
  • 简介:目的:1976年,Marbach将术语咬合幻觉定义为患者自我感知到不规律的咬合,但临床医师却不能发现任何咬合差异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此类患者以前有过改变咬合的治疗经历,对咬合超敏,以及长久抱怨咬合的不适,但往往并不伴有疼痛。存在咬合幻觉的患者往往会经过漫长的、昂贵的、不可逆的、侵入性的以及不必要的治疗手段以试图解决这些症状。本研究的目标是:①了解正畸医师对咬合幻觉及其相关症状和体征的了解:②确定治疗该症状的最常见的方法;③确定地区差异或执医经验的长短是否影响上述因素:④确定咬合幻觉患者的性别特征。方法:该研究采用SurveyMonkey软件电子管理进行了14项调查。根据美国正畸学会(AAO)的医师信息目录,我们通过电子邮件招募了4124名正畸医师参加该项调查,其中337人完成这项调查。结果:在回应的正畸医师中,大约有50%的医师不熟悉“咬合幻觉”这项术语。然而,有许多正畸医师报道说见到过抱怨咬合幻觉的患者。人口地区差异,例如执业的区域和执业的时间长短并不影响对此类症状及其治疗方法的熟悉程度。结论:正畸医师需要提高对咬合幻觉这种症状的认识,并为该类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

  • 标签: 咬合幻觉 咬合 咬合迟钝 咬合超敏
  • 简介: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妙玉。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却又不同于其他十一位。在大观园的众多奇女子中,唯妙玉是出家的尼姑。入得佛门,受到的性禁锢和性戒律更多。自然要五大皆空,六根清净,因为佛家是以“情”为烦恼之根源的,故要戒断情缘。

  • 标签: 妙玉性心理 幻觉描写 性幻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56岁,因“言语不清伴走路不稳ld”于2018年-2月21日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该患者入院前ld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伴走路不稳,头晕,视物双影。有饮水呛咳,无意识不清及抽搐发作。饮食、睡眠尚可,小便如常,大便干结。患者于入院后3d,夜间出现幻视,表现为做穿针引线样动作,到处找笔,诉其能看到过世母亲,儿脾气暴躁,白天症状好转,伴睡眠倒错。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约40年,血压最高达220/120mmHg,口服“硝苯地平”,血压控制在170/100mmHg左右;吸烟史30余年,约10支/d;饮酒史30余年,约100g/d。

  • 标签: 脑梗死 幻觉 黄昏幻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烟雾病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对1例小儿烟雾病的临床资料,结合检查进行诊断。结果1例小儿烟雾病CT显示双侧或一侧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病例均可见脑底部异常血管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检查基本符合。CT对于烟雾病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增强扫描后基底节区异常高密度影提示烟雾病的存在。结论儿童烟雾病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前常有感染、哭闹等诱因;TIA、偏瘫、惊厥、语言障碍等是其主要症状;CT是早期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方法,MRI能提示烟雾病的诊断。

  • 标签: 烟雾病 儿童 诊断
  • 简介:患者,女性,74岁。有糖尿病史17年,初期口服消渴丸降糖,近3年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30~40U/d,血糖控制欠佳。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正规服药治疗。4个月前因一过性意识障碍4小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BAS),治愈出院。头颅CT示双侧丘脑蝶形低密度梗塞灶。发病第7日黄昏时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幻觉,看见厕所里有一青年男子,瘦高个,戴眼镜,穿蓝色衣服,因为害怕。患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大脑脚幻觉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静止性震颤、远动迟缓及肌强直等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同时也可以合并各种非运动症状,如自主神经症状、认知障碍及精神症状等。视幻觉是PD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不仅严重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加其住院率、病死率及照料者负担。但目前PD视幻觉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结构及功能影像学检查被应用于PD视幻觉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反映了PD伴视幻觉患者大脑的结构及功能改变,从而为进一步明确PD视幻觉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

  • 标签: 帕金森病 视幻觉 磁共振成像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幻觉-妄想状态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收治的幻觉-妄想状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包含50例患者。按照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的PANSS总分作为评价标准,对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较护理前更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患者的PANSS阳性分以及PANSS总分较对照组更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幻觉-妄想状态患者采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降低患者的PANSS阳性评分,改善患者得到幻觉-妄想症状,提高其临床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幻觉-妄想 系统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 PANS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现代人知识结构已经难以领略中医内涵的今天,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认为中医的审美价值在于解析古代优秀的认知方式、中医思维特点,乃至中国传统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从而推导出中医理论的现实价值。审美价值研究可以为中医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能为中医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 标签: 中医理论 审美价值 审美能力 中医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妄想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幻觉、妄想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言语性幻听、争论性幻听、被害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存在差距,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幻觉、妄想症的发生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幻觉 妄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幻觉患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50 例精神分裂症幻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康复中是否行整体护理将患者 分为对照组( 25 例:未行整体护理 )与实验组( 25 例:行整体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康复治疗 1 周后每日幻觉持续时间以及每日幻觉发生次数均显著降低, 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 患者入院康复治疗 1 周、 2 周后 PANSS 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 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幻觉患者临床康复中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 。

  • 标签: 整体护理 精神分裂症 幻觉 临床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妄想症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接治的62例精神分裂并伴有幻觉、妄想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根据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阴性、阳性症状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阴性、阳性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伴有幻觉、妄想症状的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最合适且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 妄想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幻听、妄想的临床缓解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64例,随机分为森田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维思通治疗的同时研究组加上森田治疗,共治疗8周,选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并以PANSS中的P1(妄想)、P3(幻觉)评价幻觉妄想的改善。结果森田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5%和77.8%(P<0.05),治疗前后森田组与对照组PANSS总分及幻觉妄想症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PANSS总分及幻觉妄想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森田疗法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优于单纯用抗精神病药物。

  • 标签: 森田疗法精神分裂症幻觉 妄想
  • 简介:审美意识是超知识、超功利、超道德的人类精神最高境界,它不仅是指对美的"愉悦",更是指对万物一体的感悟,对崇高诗意境界的追求.审美轴心说揭示,审美意识决定道德追求和科技发展的目标,引导科技伦理的进步,指引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对于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审美意识指向的伦理准则是:人性原则,明辨义利原则和公平、公正与效益合理性原则;审美意识指向的审美原则是:天人合一、人为中心原则,和谐原则,生态中心转向,"庖丁解牛"的高远艺术境界.

  • 标签: 审美意识 生命伦理 生命科学技术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