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能较好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对预测体动,术中知晓以及意识的消失和恢复都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同时还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已成为麻醉深度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BIS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深度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80例择期在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BIS监测组(Ⅰ组)与常规监测组(Ⅱ组),每组40例。静脉给予舒芬太尼5ug、丙泊酚1.0mg/kg负荷量后,丙泊酚的维持量I组根据BIS值(40~55)调节,II组仅根据临床体征调节。记录丙泊酚用量、术中反应、手术时间及留观时间等。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及麻醉前MAP、HR、SpO2、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留观时间I组显著短于Ⅱ组(P〈0.01)。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和扩宫口时两组均有下降,但I组降幅低于Ⅱ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I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BIS监测用于手术麻醉对预防麻醉药用量不足或逾量,减轻血流动力学改变,避免术中肢动与知晓有重上意义,有利于提高麻醉安全,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宫腔镜手术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大脑双频指数在临床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的患者中抽取74例为对象,以随机对照为原则,并经罗马数字排序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37)和研究组(n=37),分别进行参照试验(麻醉医师监测)和研究试验(大脑双频指数(BIS)监测),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经大脑双频指数(BIS)监测下的研究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SBP、DBP、HR相对平稳,而经麻醉医师监测的参照组患者则相对有较大波动,且参照组在插管后3、5min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多巴胺使用剂量、丙泊酚诱导剂量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诱导患者使用大脑双频指数进行监测可有效避免麻醉药物使用过量,减少患者在术中血压和心率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监测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应用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治疗的9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8例输尿管结石中一次性碎石成功90例,成功率为91.8%;其中输尿管上段成功率为82.9%(29/35)、中下段合并另一侧多发结石成功率为96.9%(64/66);一次性碎石成功者碎石时间为20~60min;平均40min;碎石失败者均改开放手术取石。术后9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给予对症处理1~5d后尿液变清;术后无感染、输尿管穿孔、狭窄、膀胱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对软组织损伤小、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功能单一、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碎石方法。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双频双脉冲激光 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的护理,体会BIS在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将BIS监测的4个电极,分别放置于前额中心,鼻上(两内眦连线)5cm,太阳穴区(眼角和发线之间),一侧眉弓平行上部,连接电极传感器与BIS模块后,显示数值及波形。结果均顺利完成BIS监测。结论BIS可以作为麻醉镇静和深度的监测指标,也可作为监测脑代谢的指标,BIS使用人群广泛,操作简便,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直观性。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BIS)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镇静浓度可行性。方法纳入需镇静治疗CCU患者40例,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同时进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和RAMSAY评分,并记录靶控输注系统预测的效应部位浓度值(Ce),比较脑电双频指数与效应部位浓度值、Ramsay评分相关性,以观察脑电双频指数评价镇静深度准确性。结果随Ce增加,Ramsay评分越高、BIS过越低,BIS与CE、RAMSAY呈负相关(<0.05).结论BIS能准确反应镇静深度,可用于CCU镇静深度监测。

  • 标签: CCU 镇静 脑电双频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对高龄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高龄鼻内窥镜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BIS组(A组)和常规组(B组),均采用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语言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B组(P<0.05),而且其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语言指令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BIS监测可减少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用量,并改善麻醉苏醒质量。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高龄全凭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胆道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有外科手术、内镜下介入治疗等,但部分困难结石临床上仍面临挑战。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因其安全、高效等特点,是解决困难结石的有效方法。双频双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是目前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用于胆道结石碎石的激光技术,但其适应证、导入方式和操作规范等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为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特邀国内消化、内镜与外科等相关领域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形成本专家建议,以期为国内规范开展胆道结石激光碎石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胆道疾病 碎石术,激光 专家委员会
  • 简介:目的评价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经输尿管镜粉碎上段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采用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器经输尿管镜治疗的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碎石成功率为88.2%(75/85).平均手术时间35(15~60)min,平均激光工作时间2.8(1~5)min.碎石后平均15(7~28)d结石排净.其中,5例因结石被息肉包裹或其远端输尿管紧闭而直接伸进光纤行盲目碎石,有4例获得成功.10例一次碎石失败的原因为:结石冲入肾盂6例,插镜失败2例,碎石不完全2例.无一例发生输尿管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能迅速高效地粉碎上段输尿管结石,对正常输尿管壁无损伤.

  • 标签: 碎石术 激光 输尿管结石 上段
  • 简介:摘要胆道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有外科手术、内镜下介入治疗等,但部分困难结石临床上仍面临挑战。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因其安全、高效等特点,是解决困难结石的有效方法。双频双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是目前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用于胆道结石碎石的激光技术,但其适应证、导入方式和操作规范等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为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特邀国内消化、内镜与外科等相关领域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形成本专家建议,以期为国内规范开展胆道结石激光碎石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胆石 激光碎石 双频双脉冲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在麻醉深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7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0例,分别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常规方法进行麻醉深度检测并指导麻醉管理。结果观察组术中MAP变异指数、HR变异指数、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循环紊乱、苏醒延迟、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检测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管理,可提高麻醉管理质量,使患者获益。

  • 标签: 麻醉深度 脑点双频指数 麻醉质量 并发症 苏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临床监测控术的发展,脑电监测有望成为临床麻醉,急诊及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规监测手段,其中研究较多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已在麻醉诱导,维持,恢复等方面显示出优势。近年也有研究报道在特殊情况下应用BIS监测,包括在颅脑损伤,低温体外循环,心跳骤停等,为临床更深一步应用BIS提供了帮助。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颅脑损伤 体外循环 心跳骤停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BIS监测在小儿腺样体手术中应用可行性。方法: 60名择期 4-10岁腺样体增生患儿,随机分为 2组,每组 30例。 BIS组将 BIS值维持在 40-60之间,无 BIS组依据经验维持血压、心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关闭七氟醚至拔管时间、关闭七氟醚至完全清醒的时间。 结果: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BIS组短于无 BIS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BIS监测在小儿腺样体手术中应用缩短拔管和清醒时间。

  • 标签: 脑双频指数 小儿 腺样体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对异丙酚镇静深度的调控作用。方法60例ASAI~II级择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调控组,每组30例。术中持续输注异丙酚,对照组4~8mg·kg-1·h-1,调控组依据BIS值(40~60)维持输注速率。记录术中异丙酚维持用量、发声时间、术毕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调控组异丙酚维持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调控组的发声时间、术毕定向力回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脑电双频指数是调控异丙酚镇静深度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异丙酚 镇静 调控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 (BIS) 监测在对接受手术的斜视患儿进行可唤醒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斜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灵族斜视患者都进行一样的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之前,都进行可唤醒麻醉。两组均采用吸入七氟烷行全身麻醉,在麻醉期间,在对照组这一方面,根据幼儿的体征调整麻醉药的输液速度,在观察组这一方面,进行脑电双频指数检测,术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电图(ECG)、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 2 ),记录眼心反射的发生率及呼气末七氟烷体积分数,根据这些数据来调整麻醉药的输液速度。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进行比较观察的是这些指标:瑞芬太尼的用量、丙泊酚的用量、术中唤醒的时间以及苏醒的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药的药量,相比于对照组来说使用的量比较少,其麻药诱导时间以及苏醒时间也是少于对照组的。结论:脑电双频指数的监测在小儿斜视手术可以可减少其麻醉药的用量,对于小儿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斜视手术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双频激光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的104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应用硬性输尿管镜双频激光治疗。结果本组104例,痊愈64例(61.54%),有效35例(33.65%),失败5例(4.81%),碎石成功率95.19%。结论输尿管镜下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输尿管镜 双频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因其安全、高效等特点,为困难胆道结石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进一步规范和合理应用这一技术,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牵头,制定了《中国胆道结石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专家建议》。本文对困难胆道结石的定义、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的优势、导入方法、围手术期管理、治疗效果等做深入解读,供临床医生参考学习,提高对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的认识。

  • 标签: 碎石术,激光 脉冲 结石 胆道 专家委员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被应用于临床腹部手术的麻醉深度监测中后的效果。方法接收于我院的82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用BIS对其麻醉深度监测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诱导时,在心率、血压及BIS值方面,2组患者均显著降低;插管时,2组除BIS值下降外,其余2项指标(心率和血压)均出现上升;在其切皮与缝皮阶段心率、血压方面无显著变化,而其BIS值有所下降;另外,在苏醒、拔管时间方面,七氟醚组显著低于丙泊酚组,2组差异度明显(P<0.05)。结论BIS能够将麻醉深度监测以数字化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出来,其能够提供给腹部外科手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以临床依据。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腹部手术 麻醉深度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将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安氟醚闭环靶控麻醉反馈控制的变量指标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BIS值55为控制麻醉深度的目标,试验组采用吸入麻醉药闭环靶控系统实施麻醉深度维持;对照组由麻醉医师手动调控安氟醚挥发罐实施麻醉深度维持。记录并比较两组实时的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剂量、安氟醚用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的BIS基本在预定值55上下波动,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存在差异,闭环靶控组在安氟醚吸入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在切皮后血压上升的幅度则对照组明显偏低,手术过程中的血压也较对照组者维持较低。安氟醚闭环靶控组的安氟醚总用量和辅助药使用量均明显低于手动控制组。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在剖胸后的单肺通气条件下,安氟醚闭环靶控系统能保证麻醉过程及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术中知晓发生,麻醉药用量可减少。

  • 标签: 安氟烷 闭环靶控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BIS)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应用 安氟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