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适应光学(AO)技术能够实时测量和校正波前像差,使光学系统能适应外界条件变化,保持良好光学性能,在眼科领域逐渐受到关注。AO技术可以根据波前像差进行验光,提高主客观验光的效率和准确性;消除人眼像差对视网膜成像的影响,为视神经功能评价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改善视知觉学习训练的效果,为特殊人群提供视力保健和治疗方法;模拟和预测术后视觉效果,为屈光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个性化方案选择提供依据。AO与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光学扫描激光检眼镜、共焦扫描激光检眼镜等结合,可以实现实时眼底成像和视网膜血管成像,提供更高的视网膜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分辨更精细的视网膜血管以及视锥细胞细节,表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拓扑和变形,其在眼后节激光手术、青光眼诊断与随访、色盲和视网膜生理活动研究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就AO技术原理及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光学和光子学/方法 验光 角膜波前像差 自适应光学 视功能 视觉模拟 视网膜成像
  • 简介:摘要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SGRT)是一套采用光学跟踪捕获患者的体表信息,记录和纠正患者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以提高放疗精度的零辐射图像引导系统。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必须对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因此,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本指南。指南内容涉及:SGRT的定义和基本原理;SGRT的配准算法;SGRT的测量方法和类别;SGRT的质控要求;SGRT的放疗规范。

  • 标签: 放射疗法 质量控制 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是一种非染料的、无创的新型眼底成像技术,安全、迅速且清晰,是目前眼科检查中发展最迅速的检查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中的微血管病变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而且可以量化血流灌注,这在眼科临床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OCTA已广泛应用于眼科各个领域,现对OCTA在眼科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病 眼前节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8月—2021年5月,采用同一技术方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白光组和新光学染色组,采取序贯检查方式(白光→新光学染色或新光学染色→白光),分别记录两组先行白光或先行新光学染色检查时的内镜诊断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结节性胃炎和弥漫性发红5个方面进行内镜胃癌风险评分。结果共入组病例合计419例,白光组208例,新光学染色组211例。结合内镜及病理学结果,对胃内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期癌病变,白光组检出率分别为:28.9%、40.4%、64.9%、17.8%、0.5%、0.5%,新光学染色组检出率为:30.8%、42.7%、62.6%、15.2%、2.8%、0.5%,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国产内镜诊断各类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胃黏膜萎缩的诊断白光组分别为92.9%、61.3%、74.0%、61.9%、92.7%,新光学染色组(SFI模式)为94.4%、64.5%、77.3%、66.4%、94.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白光组为68.1%、72.6%、69.7%、82.1%、55.2%,新光学染色组(VIST模式)为87.1%、89.9%、88.2%、93.5%、8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结果为金标准,对HP感染判断,白光组为90.2%、84.3%、87.4%、86.8%、88.2%,新光学染色组为92.6%、77.1%、85.4%、82.2%、90.1%;胃癌风险评分≥4分的病例,新光学染色组高危病变的占比更高(P<0.05)。结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白光内镜;以胃癌风险评分为工具进行精查胃镜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检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癌前病变及HP感染诊断效能与进口内镜相近,是发现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新光学染色技术 萎缩 肠上皮化生 胃癌风险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的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颗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去除牙齿冠方1/3暴露牙本质,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颗牙。于各组牙齿牙本质表面涂抹粘接剂并光固化后,保持A组及C组牙齿表面干燥条件下树脂粘接。于B组及D组牙齿牙本质表面喷洒水雾模拟唾液污染后树脂粘接。在牙本质树脂粘接后使用OCT对样本扫描成像。结果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在OCT图像上显示为显著高亮度影像,与周围正常组织及粘接区域分界清晰。无论是在激光蚀刻后或是酸蚀剂蚀刻后,干燥条件下的树脂粘接并不能完全杜绝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水汽污染条件下树脂粘接后的粘接界面缺陷更加明显。结论OCT系统在牙本质树脂粘接过程中可对牙本质及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进行有效监测,能准确显示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具有作为临床治疗过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潜力。相比于激光蚀刻技术,磷酸酸蚀剂蚀刻操作简便,且能减少干燥或污染状态下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

  • 标签: 铒激光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树脂充填 牙本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在头部无框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中应用的基本流程,评价OSMS在头部模体和应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头部SRT患者中,分次内实时监测位置误差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头部SRS仿真模体OSMS的监测位移与Edge六维床预设位移的偏差,评估OSMS实时监测运动偏差,及在治疗床非零角度和其中一组摄像头被加速器旋转机架遮挡的情况下,OSMS监测头部运动的能力。同时本研究选取10例50分次接受头部无框架SRT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经Q-Fix开孔面罩固定并整个治疗分次内应用OSMS监控,通过分析离线日志文件获得OSMS实时监测的分次内误差;患者治疗后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六维度误差作为CBCT验证的分次内误差。结果模体研究中,OSMS监测偏差与预设位移在六维度方向均有较强相关性;治疗床与机架0°时,OSMS探测的平移方向和旋转角度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28±0.10) mm和(0.15±0.09)°;有一组摄像头被遮挡的情况下,平移和旋转方向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5±0.13) mm和(0.17±0.09)°;床非0°时OSMS监测偏差值均大于床0°偏差值,床270°时三维矢量偏差最大,分别为平移方向(0.69±0.19)mm和旋转角度(0.32±0.12)°。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SRT患者中,OSMS与CBCT监测的分次内运动幅度差异较小,平移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40±0.26)mm和(0.29±0.10)mm;旋转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3±0.20)°和(0.26±0.08)°。结论OSMS是一种有效的光学引导放射治疗工具,OSMS的分次内实时运动监测功能具有亚毫米级精度,可以实现分次内误差的精确监控。为保障无框架头部SRS/SRT治疗精确实施,有必要联合OSMS进行分次内位置监控。

  • 标签: 分次内运动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 Q-Fix面罩固定系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光学引导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儿童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后的主观视觉质量,并与角膜塑形镜、单焦点镜片相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7—10月在南宁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31例(31眼) (DIMS组)、OK镜32例(32眼) (OK镜组)、单焦点镜片30例(30眼) (SV组)共93例(93眼)近视患者。配戴矫正镜片1个月后,采用Oculus视功能检查仪对3组进行全程视力、对比敏感度、中间视觉、眩光、立体视等主观视觉质量检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戴镜后近、远视力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近、远立体视锐度当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600″~200″立体视视锐度的人数分别都是最少的。3组之间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6, P<0.001),合格例数最多的DIMS组有20例(65%)被检者对比敏感度≤15%。DIMS组在有无眩光情况下,对比度等级(1:2.7、1:2.0)的通过率均高于OK镜组、SV组,且1:2.0对比度等级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立体视锐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 P=0.008),与屈光度数无相关性。眩光与对比敏感度间呈正相关(r=0.64, P<0.001),与性别、年龄、屈光度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相对于角膜塑形镜及单焦点镜片而言,可提供更好的主观视觉质量,有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 主观视觉质量 近视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用光学干涉断层成像辅助冠脉介入治疗中护理的配合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院内进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用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的46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23例,用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23例,用综合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护理配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参照组,平均治疗时间短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少于参照组,有差异(P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信号强度下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采集的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差异,讨论信号强度对其影响,为准确分析视盘RNFL提供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8年12月10日至2019年8月16日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进行OCT视盘扫描的患者90例(90眼),男43例,女47例,其中RNFL正常组30例(30眼),RNFL变薄组30例(30眼),RNFL增厚组30例(30眼),年龄(41.8±18.0)岁。所有患者屈光介质清楚,在采集过程中已获取了不同信号强度扫描图像,规定信号强度0~3为低信号,信号强度4~6为中信号,信号强度7~10为高信号,分别统计盘周3.46 mm直径RNFL平均厚度值及RNFL异常组在低信号与高信号强度下异常象限个数。组间年龄和性别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分析;不同信号组间整体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异常组低信号强度与高信号强度之间异常的RNFL分布情况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一致性,kappa≥0.75表示一致性较好,kappa≤0.40表示一致性差。结果:RNFL正常组、RNFL变薄组和RNFL增厚组在不同信号强度下RNFL平均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F=137.78,P<0.001;变薄组:F=66.91,P<0.001;RNFL增厚组:χ2=60.00,P<0.001)。在RNFL变薄组中,低信号强度与高信号强度下异常象限分布高度一致(kappa=0.88,P<0.001);在RNFL增厚组中,低信号强度与高信号强度下异常象限分布不存在一致性(kappa=0.20,P=0.009)。结论:OCT扫描的视盘RNFL平均厚度值因其信号强度变化而有差异,信号强度越高结果可靠度越高。低信号强度时可以确定变薄RNFL的象限分布,但是不能准确判定增厚RNFL的分布。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信号强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体表引导摆位对于颅内转移瘤放射治疗精度的提高作用。方法收集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拟行大分割放疗的颅内转移瘤患者19例,采用头颈肩联合开放式面罩固定。第一次治疗使用体表标记线辅助摆位(简称标记线摆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六维位置校正后采集体表轮廓作为后续治疗的参考图像。后续治疗分次随机分为标记线摆位(85分次)和光学体表引导摆位(简称光学摆位,101分次)。每分次治疗时均记录光学体表监测数据并采集CBCT图像进行验证。比较采用两种摆位方法患者的六维误差数据,用x¯±s表示。在采用标记线摆位的分次,比较光学体表监测和金标准CBCT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相关性,Bland-Altman法检验两者的一致性。结果两种位置验证方式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平移误差以及俯仰、翻滚、旋转3个角度的旋转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70、0.78、0.75、0.85、0.77(P<0.01),且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呈正相关,六组数值95%一致性限度范围分别为-0.29~0.19 cm(左右)、-0.25~0.25 cm(头脚)、-0.27~0.19 cm(腹背)、-1.76°~1.76°(俯仰)、-1.54°~1.60°(翻滚)、-2.18°~1.69°(旋转),均<3 mm/3°。与标记线摆位相比较,光学摆位三维误差从(0.35±0.16)cm降低到(0.14±0.07)cm。结论光学体表监测误差和CBCT误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光学摆位可减小开放式面罩固定下颅内转移瘤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

  • 标签: 开放式面罩 光学体表引导 放射疗法,大分割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光学区偏中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SMILE者100例(200眼)屈光不正的临床资料。根据偏离瞳孔中心距离(d)将所有受术者分为3组:A组(181眼),0<d≤0.2 mm;B组(13眼),0.2 mm<d≤0.5 mm;C组(6眼),0.5 mm<d≤1.0 mm。随访1年,观察3组术后视力、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Kappa角及各参数与偏中心距离相关性。结果术后6个月透镜偏离瞳孔中心(0.23±0.11)mm。C组的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及Kappa角高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偏中心距离与彗差、三叶草差及Kappa角呈线性正相关(均P<0.001)。结论SMILE术后若存在一定比例的大距离偏中心,可引起高阶像差、彗差及三叶草差的增加,Kappa角越大,偏中心距离也越大。

  • 标签: 激光,飞秒 取出术,透镜,基质,角膜,小切口 近视 偏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高度近视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中的表现。方法:此次研究入组样本选自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30例59眼高度近视患者,统计并分析高度近视患者眼组织结构病变情况。结果: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能定量测量且可分析患者眼组织结构病变特征。结论:OCT检查是一种非创伤和有可重复性的检查方法,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眼部病变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也可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病情进展,在临床诊断和后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高度近视 表现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薄膜联合多模式保温在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收治的60例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方法;实验组在常规保温基础上采用颅脑薄膜联合使用加温毯、输注液加温输入等多模式保温方法,比较2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开始后各时段体温情况;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 麻醉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体温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开始30min,60min,90min等各时段患者体温2组比较均有差异(P

  • 标签: 颅脑薄膜 多模式保温 前列腺电切手术 低体温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薄膜联合多模式保温在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收治的60例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方法;实验组在常规保温基础上采用颅脑薄膜联合使用加温毯、输注液加温输入等多模式保温方法,比较2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开始后各时段体温情况;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 麻醉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体温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开始30min,60min,90min等各时段患者体温2组比较均有差异(P

  • 标签: 颅脑薄膜 多模式保温 前列腺电切手术 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和OCT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以及DSA和OCT影像学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9例患者,有症状组21例,无症状组18例。有症状组纤维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38.1%对77.78%;P=0.023),而斑块破裂(38.1%对5.56%;P=0.023)和巨噬细胞浸润(42.86%对11.11%;P=0.037)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破裂(优势比6.982,95%置信区间1.068~45.660;P=0.043)和巨噬细胞浸润(优势比6.480,95%置信区间1.009~41.625;P=0.049)与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结论OCT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特征具有评价价值。斑块破裂和巨噬细胞浸润为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继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又一重要影像学技术。川崎病最大的危害是引起CAL。近年来应用OCT技术评估川崎病患儿的CAL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OCT在儿童川崎病的CAL病变影像特征、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不足之处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提高川崎病患儿CAL的诊治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仪(VAO)与传统主客观验光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于2019年1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纳入健康受试者31例31眼,其中男15例15眼,女16例16眼;平均年龄(20.1±1.0)岁;均取右眼为受检眼。睫状肌麻痹状态下分别采用VAO和传统主客观验光方法对受试者进行验光,记录球镜度、柱镜度以及矢量散光度J0和J45。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验光方法验光值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评价2种验光方法的一致性。结果VAO主觉验光和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的ICC分别为0.97、0.75、0.84和0.09。VAO和电脑验光仪客观验光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的ICC分别为0.98、0.70、0.74和0.61。VAO主觉验光与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方法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差值分别为(0.05±0.32)、(-0.23±0.28)、(-0.10±0.14)和(-0.04±0.16)D,其中2种主觉验光方法测量的柱镜度和J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球镜度和J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0.18);VAO与电脑验光仪客观验光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的差值分别为(-0.70±0.26)、(-0.07±0.46)、(-0.03±0.27)和(0.01±0.12)D,其中VAO客观验光测量的球镜度较电脑验光仪明显偏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9,P<0.01),2种客观验光方法测量的柱镜度、J0和J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0.59、0.63)。2种客观验光方法测量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与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相应值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睫状肌麻痹状态下,VAO客观验光测量的球镜度与电脑验光仪相比更偏负;但VAO与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测得的球镜度和散光矢量值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测量差值临床可以接受。

  • 标签: 验光 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仪 睫状肌麻痹 一致性
  • 简介:摘要:能够对血管微细结构进行识别的器械就包括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这是一种在冠心病(CAD)的介入诊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新型影像学技术。该技术的使用能够为医生对冠状动脉临界部位所出现的变化程度、易损斑块的识别、对患者的治疗计划进行制定以及对介入手术的最终疗效等信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所以对于该项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临床上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本文主要讲述了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中的研究成果。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冠心病 临界病变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光学体表成像(OSI)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PMRT)摆位中的性能,并评估基于3D打印技术的硅胶补偿膜对OSI检测精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至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PMRT患者16例,在使用锥形束CT(CBCT)校正误差前获取患者无补偿膜时OSI检测的摆位误差OSIno-bolus(OSIn),分析OSIn与CBCT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OSI的诊断效能。对于使用3D打印硅胶补偿膜的患者,获取有补偿膜时OSI检测的摆位误差OSIbolus(OSIb),比较OSIn和OSIb的检测精度差异。结果OSIn与CBCT摆位误差在平移方向呈高度相关(r≥0.80),在旋转方向呈弱相关(r<0.40)。在ROC分析中,y方向的曲线下面积(AUC)最低,且对任意平移方向都有AUC5 mm≥AUC3 mm>0.75。在检测精度中,OSIn与OSIb在x和z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P=0.01)。在y方向上,OSIb与OSIn相比检测精度的系统误差增大3.11 mm,随机误差增大1.9 mm。结论在乳腺癌放疗摆位中OSI尚无法替代CBCT,但检测误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通过操作训练减轻成像路径上补偿膜等因素的干扰,OSI辅助摆位的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光学体表成像 乳腺癌 摆位误差 补偿膜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可高分辨率地识别视网膜脉络膜血流运动信息,对活体组织的视网膜脉络膜血管进行成像,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视网膜脉络膜各层血管的分层分析并能够量化血管参数。OCTA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断、监测、管理和随访,如DR、脉络膜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该文就OCTA在DR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