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衢州市孕产妇获取新生儿保健信息行为偏好,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衢州市中医医院进行分娩的226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孕产妇获取新生儿保健信息行为偏好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回访形式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6份,回收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13%。结果215名孕产妇认为获取常见疾病(尿布疹、脓疱疮等)防治、生理现象(黄疸、溢乳等)区分及护理、早教形式及内容、心理行为建设及早产儿健康监测方面的信息较困难。215名孕产妇偏好从微信公众平台/APP、宣传手册/宣传栏、网络教学及专家咨询途径获取新生儿保健信息。结论孕产妇对新生儿保健信息的需求多样化,且偏好的获取途径较多,临床中应拓宽专业化信息获取途径,为孕产妇提供科学而准确的新生儿保健信息

  • 标签: 婴儿,新生 保健信息 孕产妇 内容 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两种不同获取微细脂肪颗粒的方法,探讨不同方法获得微细脂肪颗粒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对5例女性患者(年龄22~31岁,平均26.2岁)行腹部脂肪抽吸术。分别通过漂浮法和过滤法获取微细脂肪颗粒,与乳糜脂肪和脂肪颗粒进行比较。通过细胞活性、流式分析、组织染色等方式比较各组脂肪组织的细胞活性和组分等指标。结果漂浮法和过滤法获取的微细脂肪颗粒与乳糜脂肪均可通过OT针头。活细胞染色发现两种方法获取脂肪中均存在活性细胞,而乳糜脂肪中未见。流式细胞分析中,CD90漂浮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48)。结论经漂浮法或过滤法处理可获得微细脂肪颗粒,既保留组织完整性和细胞活性,又可实现细针注射与临床应用。

  • 标签: 脂肪切除术 微细脂肪颗粒 细胞活性 乳糜脂肪 脂肪获取 脂肪抽吸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交接班流程与书面交接班流程的优劣。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手术室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4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7例(86.2%),女57例(13.8%),年龄(51.3±10.7)岁。按照交接班方式分为试验组(信息化交接班)和对照组(书面交接班),试验组193例,对照组221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交班时间及交班后电话回访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使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后,试验组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5%(30/193)比26.7%(59/221)],交班时间短于对照组[2.5(2.0,3.2)min比5.0(4.2,6.0)min],交班后电话回访率较对照组下降[13.0%(25/193)比22.6%(50/221)],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优化后信息化交接班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室交接班问题,降低电话回访率,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交班效率。

  • 标签: 手术室 信息化 交接班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优化假劣药品认定检验样品获取、储运、送检工作提供依据,并根据送检人的现场观察和向送检人了解的实际情况,梳理假劣药认定检验样品获取及送检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假劣药 认定检验样品 获取送检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快速、精确获取小鼠角膜神经三维(3D)图像及其参数的技术方案。方法选取SPF级雌性C57BL/6小鼠4只,吸入过量乙醚麻醉后使小鼠安乐死,立即在解剖显微镜下获取具有完整角膜缘的角膜4个,经过常规固定、透膜和抗β-Ⅲ微管蛋白荧光抗体标记后整铺片处理。在高分辨率去卷积显微镜下采用科学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探测器捕获图像,通过显微镜系统自携带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3D去卷积运算,Z轴数据平面投影以及自动拼接处理得到完整的角膜神经纤维3D图像。采用交互式显微图像分析软件Imaris的丝状追踪模块中的自动检测模式获得不同区域的角膜神经密度,采用自动路径模式手动指定计算起始点到终止点的神经纤维长度。结果在去卷积显微镜60倍油镜下,可以观察到角膜缘处呈密集网络状的基质层神经纤维在角膜缘附近进入前弹力层,并发出密集的分枝,形成基底下神经丛。这些神经丛向角膜中心伸展形成密集的神经网络样结构,在角膜顶点汇聚成漩涡状结构。少部分神经纤维丛垂直进入上皮层,并发出许多微小的神经末梢分枝。采用Imaris软件丝状物追踪模块中的自动检测模式自动统计,发现角膜神经末梢密度从角膜缘的(2 488.88±282.84)μm/μm2逐渐增多至角膜中央的(5 766.66±298.55)μm/μm2;角膜基质神经纤维密度从角膜缘的(40.99±0.99)μm/μm2递减至角膜中央的(34.57±1.28)μm/μm2。通过自动路径模式手动测量发现,角膜缘处基质层神经纤维进入前弹力层约151 μm处开始分枝形成基底下神经丛。结论去卷积显微镜系统可以获得整个角膜神经纤维的3D分布,Imaris图像分析软件可以自动、快速统计待测区域角膜神经纤维的不同参数。

  • 标签: 角膜 神经纤维 三维图像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去卷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猪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监测模型的建立及常用切面的获取方法。方法挑选10只体格正常的健康小猪,12~18个月,体重45~60 kg。采用Philips CX-50超声系统和TTE探头进行TTE相关操作。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连续两次记录5个TTE常用切面[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parasternal long-axis view, PLAX)、胸骨旁短轴切面(parasternal short-axis view, PSAX)、心尖部四腔心切面(apical 4-chamber view, A4C)、剑突下四腔心切面(subcostal 4-chamber view, S4C)、剑突下下腔静脉长轴切面(subcostal inferior vena cava long-axis view, SILAX)]的获取情况,并用Kappa检验分析获取情况的一致性。结果PLAX两次获取率均为100%,提示两次切面获取一致性较好(Kappa=1);PSAX两次获取率均为90%,提示两次切面获取一致性较好(Kappa=1);A4C两次获取率分别为80%、70%,提示两次切面获取一致性一般(Kappa=0.61);S4C两次获取率均为90%,提示两次切面获取一致性较好(Kappa=1);SILAX两次获取率分别为80%、90%,提示两次切面获取一致性一般(Kappa=0.62)。结论将TTE探头置于猪相应体表标志处可以稳定获取TTE常用切面。

  • 标签: 经胸超声心动图 动物模型 心脏切面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FSPFU)软件获取并测量盆底最小肛提肌裂孔(LH)平面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盆底超声检查的119例产后6个月内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膀胱膨出0~Ⅰ度17例、Ⅱ度68例、Ⅲ度34例。经会阴采集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以盆底正中矢状切面为初始切面的三维容积图并储存在机器中。由4名医生手动调节三维容积数据图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其中2名低年资医生为D1组、2名高年资医生为D2组),另由1名低年资医生用FSPFU软件一键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D3组),测量参数包括:最小LH的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左侧肛提肌尿道间隙和右侧肛提肌尿道间隙。记录每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所用的时间及测量的结果,并离线计算三组间最小LH轮廓的重合率。另由2名高年资医生A、B对所获取的LH图像进行独立线下评分。结果在不同膀胱膨出程度下,D3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的时间明显短于D1组和D2组,D2组明显短于D1组(平均时间:D1为82.97 s,D2为62.51 s,D3为2.71 s,均P<0.05)。三组测量的最小LH平面面积的组间一致性、相关性较好(均ICC>0.85,rs>0.70,P<0.001)。三组描绘的最小LH轮廓高度重合(重合率均>92%),且三组的LH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SPFU软件能快速准确地自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帮助超声医师提高盆底超声检查的效率,可成为临床上辅助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工具,推动盆底超声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自动盆底超声 肛提肌裂孔 盆腔器官脱垂 膀胱膨出
  • 简介:摘要生活方式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已成为一种慢性病管理的系统化方法。区别于传统医学,生活方式医学主要通过最佳的循证生活方式来预防、治疗和逆转慢性病。本文将介绍生活方式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定义、与传统医学的区别及展望,为国内生活方式医学学科和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生活方式医学 循证医学 产生背景 定义 发展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针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运用小肠营养和胃肠外营养的效果及适宜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手段。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因食管癌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研究对象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进行参照、实验组组别的划分,每一小组包含患者53例。给予参照组患者胃肠外营养外方式,给予实验组患者小肠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组比较研究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患者,表示为P

  • 标签: 食管癌手术 小肠营养 胃肠外营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总结了基于云计算的心理测评方式与传统心理测量方式,对两种测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结果,深度探讨创新心理测评该方式应用的准确性以及实用价值。方法:我院专门收治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专门基于云计算电子心理测评方式与传统纸质心理测评方式进行测评对比。结果:为20例患者实施电子版说谎、社会内向、校正测评,其测评分值结果明显高于传统纸质版心理测评方式。结论:结果说明基于云计算的电子版心理测评方式相比于传统纸质版心理测评方式优势更大,例如其用时更短、准确率更高等等,两种测评方法在量表因子表现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性。

  • 标签: 云计算 心理测评方式 传统纸质版 电子版 对比差异性
  • 作者: 柯怡芳 张耀鹏 陈俊锴 陈虎 王勇 孙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几何特征对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数字印模精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及口内三维扫描仪算法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颌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标准模型1个作为参考模型,其上植入6枚种植体替代体及相应扫描杆(编号1~6号)。使用牙颌模型扫描仪扫描上颌模型,重复5次,获取扫描数据作为真值。设计并三维打印制作几何特征实体,分别使用口内三维扫描仪A(Trios 3)和B(Aoralscan 2)扫描添加几何特征前后的上颌模型,获取扫描数据,各重复10次。扫描结果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5),分别测量1号扫描杆与其余扫描杆上平面中心点间线性距离,即D12、D13、D14、D15和D16。正确度为各口内三维扫描仪测量值与真值相减的绝对值;精密度为各口内三维扫描仪测量值组内两两相减的绝对值;数值越小,代表正确度或精密度越好。统计分析添加几何特征前后线性距离的差异,评价添加几何特征与否对两款口内三维扫描仪正确度与精密度的影响。结果对于口内三维扫描仪A,添加几何特征后D14、D15、D16正确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t=2.66、2.75、2.95,P<0.05),其中最长距离D16的正确度数值由(101.9±47.1)μm降至(49.6±30.3)μm;D15、D16添加几何特征后精密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U=378.00、672.00,P<0.05),其中D15精密度[M(IQR)]数值由40.8(45.1)μm降至13.1(17.0)μm。对于口内三维扫描仪B,添加几何特征后D12、D13、D14正确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t=3.02、2.66,U=22.00,P<0.05),其中D13正确度数值由(116.6±41.2)μm降至(70.8±35.5)μm。D15、D16添加几何特征前后正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添加后精密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U=702.00,489.00,P<0.05)。结论几何特征辅助可提高不同扫描原理的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数字印模的精度。

  • 标签: 颌,无牙 牙种植 牙科印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扫描仪 精度 几何特征
  • 简介: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胃癌的最主要手段。随着外科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开展,胃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手术方式也从开腹手术向微创手术方式逐渐转变。早期胃癌的研究重点主要向保留正常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发展。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也达成了共识,微创手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仅有1个不可治愈因素存在的晚期胃癌患者,积极进行外科治疗也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出现的高清腹腔镜、3D腹腔镜、荧光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都推动了胃癌诊疗技术的发展。本文将对目前胃癌外科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得指导临床治疗,造福患者。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 淋巴结清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