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小儿发热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发热患儿,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健康教育以及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经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更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于小儿发热护理中作用较为显著,能够更好地保障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的了解,确保患儿更快恢复健康。

  • 标签: 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小儿发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小儿发热患者护理中,采取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的影响价值。方法:收录样本时间范围纳在2018.07~2022.03时间段,针对我院儿科80例小儿发热患者予以研究采样,区组随机化分组,4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基础护理,4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纳入统计不同护理组(1)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水平;(2)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1)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实验组相较之对照组,护理工作开展后,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改善状况积极,(P<0.05);(2)家属护理满意度:实施护理工作后,实验组较之对照组,评测值表现状况更优(P

  • 标签: []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小儿发热 护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小儿发热护理中采取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作用。方法: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发热患者中选择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降温措施掌握率为84.09%、体温检测方法掌握率为93.18%、发热知识掌握率为95.45%、降温药物使用方法掌握率为86.36%;对照组患儿家长降温措施掌握率为63.64%、体温检测方法掌握率为77.27%、发热知识掌握率为79.55%、降温药物使用方法掌握率为65.91%;实验组患儿家长降温措施、体温检测方法、发热知识、降温药物使用方法等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小儿发热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发热康复中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的有效作用。方法 纳入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发热患儿;经数字表法均分两组,一组为参照组(n=25,采取常规护理),一组为实验组(n=25,采取家属互补是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发热正确处理方法、发热初期处理方法、退热药物的合理选择、合理采取降温措施及体温测量方法知晓率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小儿发热康复中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可提升家属疾病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还可进一步增强家属对临床医疗服务行为的理解与支持度。

  • 标签: 小儿发热 康复 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促进小儿发热康复中的作用 。 方法 : 在本文研究中将发热 患儿 作为研究对象 , 100 例 收治时间在 2018 年 度 12 月 -2019 年 度 12 月 , 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 50 例,分别采取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方式、 常规健康教育 方式,分析并对比两组各项指标 。 结果 :观察组 发热 患儿家属 健康知识得分情况( 4.56±1.26 ) 分、 家属满意度评分( 98.99±1.02 ) 分均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 观察组 发热 患儿 躯体功能( 95.68±2.44 ) 分、 心理功能( 96.79±2.31 ) 分、 物质生活( 95.97±2.15 ) 分、 社会功能( 96.34±2.11 ) 分均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 : 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促进小儿发热康复中具有重要效果 。

  • 标签: 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小儿发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期间应用功能互补式多途径延续护理的作用。方法:在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选取9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功能互补式多途径延续护理,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两组患者护理素养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评分更高;经护理,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上肢活动度更高;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腺癌 功能互补式多途径延续护理 护理素养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社区常见胸部病例,总结胸部疾病诊断中各种影像互补作用。方法160例胸部疾患中包括肺炎90例、肺结核5例、肺癌23例、纵隔肿瘤2例、慢阻肺合并感染23例、慢性肺间质性病变3例、支扩合并感染4例、气胸10例,均经至少一种影像技术检查,大多经临床或病理验证。结果1、透视检查可以初步发现病灶,可用于社区大范围体检筛查。2、胸片是胸部疾病影像诊断的基础1,是多数胸部疾病的首选复查方法2。3、胸部CT是胸片常用而且主要的补充检查方法,对胸片无异常但临床有症状、胸片不能定性的患者,可行进一步CT检查。3

  • 标签: 胸部疾病透视胸片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对摇头眼震(HSN)的临床表现和其与前庭双温试验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名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眩晕疾病患者并对其进行前庭冷热试验、摇头眼震和相关检查,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利用半规管轻瘫(CP)值比较HSN与前庭双温试验的关系,随之对其分类。结果双向眼震潜伏期第一相较短,可持续(14.12±3.46)s,第二相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58±16.26)s。单向眼震潜伏期一般为(2.68±1.62)s,有较大变化的持续时间,(32.41±21.08)s,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前庭损伤后代偿程度与HSN的引出有很大关系,不同个体间眼震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双侧前庭功能在一侧前庭损伤急性期会明显受损,摇头眼震在定侧上具有明显效果,自发性眼震与摇头眼震有相同方向。

  • 标签: 摇头眼震 前庭双温试验 半规管 互补 轻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0年6月下旬,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8月17日,西城区委、区政府宣布原西城区卫生局与原宣武区卫生局合并,合并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 标签: 北京市西城区 行政区划 东城区 宣武区 卫生局 区政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调节卵巢癌耐药株A2780/顺铂(DDP)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根据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分为普通组A2780、顺铂耐药组A2780/DDP。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A2780、A2780/DDP细胞活性及顺铂耐药性。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A2780、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2780、A2780/DDP细胞中ERCC1、上皮表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间质表型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小干扰RNA(siRNA)-ERCC1转染A2780/DDP中ERCC1表达后,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RCC1、E-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的改变。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结果A2780/DDP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17.66 mg/L,A2780的IC50值为2.236 mg/L,A2780/DDP较A2780的IC50提高了7.898倍。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非耐药株,且A2780/DDP中ERCC1和间质表型Vimentin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耐药株A2780,而上皮表型E-cadhetin表达明显低于A2780。干扰A2780/DDP中ERCC1表达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细胞中ERCC1和间质表型Vimentin的表达低于对照组,而上皮表型E-cadhetin表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2780/DDP中高表达的ERCC1通过促进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增强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的能力。

  • 标签: 卵巢癌 顺铂 耐药性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方医学结合的优势互补原则,以期提高人类抗御疾病的能力,及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方法:试从探讨中西方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知方式出发,阐述两种医学各自的优势,优势互补的必要性,及临床治疗方案优势互补的主要原则。结论:二者优势互补的结合是人类抗御疾病的必然选择;二者的优势互补的原则应以临床治疗上的结合为主。具体原则为,一是两大医学流派各自要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二是临床需结合治疗疾病时,治疗方案的制定组合应有机、合理。

  • 标签: 理论研究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列-互补”型医护关系应用于儿科病区的效果。方法选择同一病种患儿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取“主导-从属”型医护模式;实验组采取“并列-互补”型医护模式。将两组患儿的住院期间出现的医疗纠纷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并列-互补型医护关系是完成医疗过程,解除患者疾患,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医护关系 儿科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rs3212986)和ERCC2(rs1318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194例膀胱癌患者(实验组)和2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男143例,女51例;<50岁85例,≥50岁109例;体重指数(BMI)<25 kg/m2 154例,BMI≥25 kg/m2 40例;对照组中男145例,女95例;<50岁121例,≥50岁119例;BMI<25 kg/m2 201例,BMI≥25 kg/m2 39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ERCC1 rs3212986和ERCC2 rs13181位点的基因型,探讨各基因型与膀胱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两组间ERCC1 rs3212986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0,P<0.05),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RCC1 rs3212986的CC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携带者的2.05倍[校正比值比(OR) =2.05,95%可信区间(CI):1.10~3.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CC1 rs3212986的CC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是AA + AC基因型携带者的1.8倍(校正OR=1.80,95%CI:1.01~3.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CC2 rs1318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χ2=0.230,P>0.05)。结论ERCC1 rs3212986基因多态性影响共显性和隐性模型中膀胱癌的发生,ERCC2 rs1318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的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

  • 标签: 膀胱癌 基因多态性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 简介:摘要 : 通过对家庭治疗核心概念—互补性结合中国文化的理解,寻找到依据,巧妙将互补性运用到家庭治疗中,起到意想不到疗效。这也是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宝典。

  • 标签: 家庭治疗 核心概念 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