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纳米银(AgNPs)因其优越的抗菌、导电、催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当前产量和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银产品在生产、运输、洗涤、侵蚀、废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纳米银本身的赋存状态发生转化,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纳米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纳米银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综述了天然有机质、pH值、溶解氧、离子强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纳米银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其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纳米银的毒理机制,旨在为纳米银的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纳米银 微生物 毒理机制 环境因素 迁移转化
  • 简介:采集大连城区大气中可吸入性细颗粒物(PM2.5),研究其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黏附和侵袭力的影响,利用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利用Westernblot法测定A549细胞中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下,PM2.5可增加A549细胞的迁移速率;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率增加;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表明PM2.5可增加A549细胞穿透基底膜的能力;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发现PM2.5可使A549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增强。转移相关蛋白——细胞钙粘蛋白-N(N-cadherin)的表达量升高,而钙粘蛋白-E(E-cadherin)的表达量下降,实验结果表明,PM2.5可增强A549细胞的侵袭性,大气中的可吸入性颗粒可能导致肺癌转移发生率增加。

  • 标签: PM2.5 肺癌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体外实验
  • 简介:利用属地监测、采测分离监测、自动监测三种监测模式分析了地表水环境监测形式,并总结分析出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采测分离监测模式不仅从机制上避免了行政干预,并且对监测环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加强了监测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 标签: 地表水 采测分离 行政干预 规范化 平台
  • 简介:随着纳米科技与工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并最终汇聚到土壤环境中,对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由于土壤生物具有多样性,选择具有代表性、敏感性并便于获取的土壤模式生物作为实验受体进行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评估及环境毒理效应研究尤为重要。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几种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的特点,为纳米材料毒理研究中受试生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大量基于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的纳米材料毒性研究资料,归纳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分析探索了纳米材料毒性机理,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 标签: 纳米材料 模式生物 生物毒性 秀丽线虫 蚯蚓
  • 简介:为明确湘潭中度镉污染稻田全年粮食作物替代种植的可行性和理想替代种植模式,于2016年开展了双季稻、双季玉米、双季高粱等3种种植模式的生育进程、产量构成、产品镉含量与经济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种植模式下,晚季作物均能在10月下旬成熟,两季作物总产量以双季稻最高,双季高粱次之,双季玉米最低;(2)两季总纯收入双季稻最高(17285.2元/hm2),双季高粱降低2.4%,双季玉米降低44.6%;(3)早、晚稻糙米镉含量远超国家标准,而玉米籽粒镉含量仅0.10mg/kg左右,高粱籽粒镉含量在0.25mg/kg~0.45mg/kg之间,低于国家饲料镉含量标准.综合来看,双季高粱(旱季+再生季)虽经济效益较双季稻略有下降,但其产品安全,且具有省工节本优势,是中度镉污染稻田的理想替代种植模式.

  • 标签: 镉污染稻田 粮食作物 种植模式 替代种植 产量 经济效益
  • 简介:近年来,企业参与灾害治理成为应急管理中的重要现象。以逐利为天性的企业何以且如何参与灾害治理?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其工具性和规范性两种不同视角为分析工具,将企业灾害参与和社区的抗逆力关联起来,同时基于不同企业灾害参与动机的差异性,将企业灾害参与抽象为公司导向与社区导向两种不同模式。以这两种模式及其演变为框架,探讨了公司层面的抗逆力与社区层面的抗逆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采用不同灾害参与模式的企业客观上有多重途径同时改善公司与社区层面的抗逆力,但企业的抗逆力并非天然就能转化为社区的抗逆力,只有社区导向的企业才能有效促进社区抗逆力的提高。本文对两种企业灾害参与模式的提出及其演变路径的分析,既为理解企业的灾害参与行为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企业灾害参与能力建设和公共政策层面的企业灾害参与管理指明了方向。

  • 标签: 灾害治理 应急管理 企业参与 公司导向 社区导向
  • 简介:针对施工联合体模式下的工期延误风险问题,充分考虑了主体间的互动作用以及工期风险传递效应,设计了联合体成员不同合作模式下的三种工期延误风险控制策略,基于计算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三种策略对于工期延误风险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体模式下不同的工期风险控制策略会导致不同的风险控制效果,三种策略对工期成本投入、工期压缩幅度以及协调柔性等绩效影响存在差异。这将为联合体模式下选择合理有效的工期延误风险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施工联合体 工期延误风险 控制策略 计算实验
  • 简介:为明确不同种植模式(全年休闲、双季稻、双季玉米、双季高粱)对镉污染稻田土壤镉动态的影响,并比较各种植模式对土壤镉的移除效果,于2016年在湖南湘潭县中度镉污染稻田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土壤全镉含量差异不明显;与全年休耕处理相比,双季稻收获后土壤有效镉含量降低,而双季玉米与双季高粱处理有所提高,以双季高粱处理表现更明显.稻米镉含量明显超标,而玉米与高粱籽粒镉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作物全年镉累积量呈现双季高粱>双季水稻>双季玉米趋势.可见,双季高粱(头季+再生季)对土壤镉的活化与移除效果最好,且其籽粒镉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是中度镉污染稻田的理想替代种植模式.

  • 标签: 稻田 镉污染 粮食作物 种植模式 替代种植 镉移除
  • 简介:该文分别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环境专业课程、增加研究与教学互动三方面探索我国环境传播人才的专业改革,并指出整合环境专业优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1986年,随着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1]出版,"风险"一词首次走进了环境传播的视野,而风险性则成为环境传播领域的核心议题。

  • 标签: 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专业 传播领域 哥伦比亚大学 新闻学院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