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当过量营养进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以致影响到鱼类等的生存。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从贫营养湖→营养湖→沼泽→陆地的演变过程极为缓慢;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等水体后,将大大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水体富营养化后,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则叫做赤潮。

  • 标签: 水体富营养化 营养物质含量 溶解氧含量 水质污染 缓流水体 水生生物
  • 简介:以青海湖水体的11个样点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形态氮素(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质量浓度、藻类数量及叶绿素质量浓度,同时测定其他相关因子,并对氮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体中总氮、硝酸盐氮及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80mg/L、0.28mg/L和0.20mg/L,且湖心区(深水区)样点质量浓度大于岸边区(浅水区)样点,浅水区植物生长及沙柳河等外源输入均对氮素质量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9.70μg.L-1,浅水区质量浓度高于深水区;浅水区氨氮的氧化作用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浅水区高于深水区的主要原因,同时溶解氧是此过程的限制因子;水体氮素与藻类数量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但与叶绿素质量浓度为显著正相关性。青海湖水体不同形态氮素分布具有不同特征,且氮素对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不同的影响。

  • 标签: 环境学 氮素 分布特征 藻类数量 叶绿素 青海湖
  • 简介: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利用白色塑料泡沫作为浮岛载体的“生物浮岛”栽培技术近日获得成功,这种技术让栽培在浮岛内的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治理内陆江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 标签: 湖泊水 植物吸收 水体富营养化 河湖 治理 江河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城市水域污染情况愈发严重。众多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持续排入周边河流,导致城市河道水质恶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对污染河流的综合治理与修复工作。尽管采用了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其效果在确保河道生态全面恢复方面仍存不足。基于此状况,相关专业人士经深入研究与分析,已开发出先进的城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受污染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 标签: 城市污水 治理 生态环境
  • 简介:欧盟委员会近日提议,将增列15种化学物质入欧盟《水框架指锄的优先管理物质清单。其中6种化学物质被列为优先管理危险物质,必须在20年内逐步禁止使用。此外,两种已经在清单上的物质最近被列为危险物质,也要求逐步禁止使用。

  • 标签: 欧盟委员会 有毒物质 水体 化学物质 危险物质 清单
  • 简介:为了评判河蟹生态养殖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2004年4—11月对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监测。水源区的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表明水源区水质主要是富营养化和轻微的有机污染。在池塘生态养殖区中,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和总磷。生态养殖区水质虽有超标,但超标幅度明显低于水源区。调查同时发现,河蟹生态养殖区因栽有大量的水草,对氮磷的吸收比较充分,故生态养殖区的氮磷在养殖周期中的变化较水源区要小得多,叶绿素A的动态变化也证明了水草的生态意义。总体而言,生态养殖区的水质要明显优于水源区,基本上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3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河蟹生态养殖不会对外界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生态养殖学 池塘 水产养殖 生态 河蟹 环境
  • 简介:水体黑臭是城市水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不仅破坏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四川省广元市环保部门认为,黑臭水体整治不仅要治污,还要修复水生态环境。广元市有"治理黑臭水19条",治理成效显著。10月8日早上8点,广元市利州区上西街道办事处皇泽寺小区外,连接嘉陵江的沟渠韩家沟,一汪清水在缓缓地流淌,家住皇泽寺社区的居民韩陛环正在沟边跑步。而在去年,别说在沟边跑步,就连路过都要绕道走。这是广元落实《水十条》,治理黑臭水体的一个缩影。

  • 标签: 广元市 水体 治理成效 城市水环境 水生态环境 街道办事处
  • 简介:在淮河流域安徽段某区域采集了3个地表水样和12个地下水样,通过大型溞急性毒性(活动抑制)、微核及SOS/umu试验,分析了这些水样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测试中,该区域地表水及大部分地下水的急性毒性均未超过USEPA废水排放毒性的控制要求(0.3TU),有2个位点的地下水样毒性当量为0.31TU,超过限值;经t-test分析,地表水的急性毒性显著高于地下水。SOS/umu检测中,2个地表水样和7个地下水样的结果呈阳性,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其诱导率IR在(2.20±0.063)~(3.36±0.067)之间,对应的致癌风险P基本处在10-6~10-7水平。微核检测结果表明,3个地表水样具有较严重的染色体损伤效应,9个地下水样表现为阴性。总之,该区域地表水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相对较高;部分浅层地下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致癌风险处在可接受范围,但仍可能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而深层地下水没有检测到任何毒性效应。研究为周边居民饮水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了基础信息。

  • 标签: 大型溞 成组生物毒性 微核 SOS/UMU 淮河流域
  • 简介:在对黄河上游水体及沿岸表层土壤、底泥中的砷进行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对水体中砷的来源、迁移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黄河上游沿岸土壤中砷的含量偏高,水体中的砷来源于沿岸的土壤.

  • 标签: 来源 土壤 迁移
  • 简介:建立以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7种Aroclors(Aroclor1016、Aroclor1221、Aroclor1232、Aroclor1242、Aroclor1248、Aroclor1254、Aroclor1260)的方法。通过对7种Aroclors色谱图分析,确定7种Aroclors定量峰,共计22种多氯联苯单体。采用Aroclor标准溶液进行校准曲线、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及精密度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检出限范围为0.001~0.003g/L,对0.20g/L的水样进行回收率及精密度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1.2%~1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1%~13.8%。

  • 标签: 多氯联苯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地表水
  • 简介:摘要:有机氯农药(OCPs)因其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而成为全球水体污染的焦点。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中的OCPs进行了系统检测。通过分析OCPs的分布特征、浓度水平及其季节性变化,揭示了水体中OCPs的主要来源和迁移途径。同时,结合生态风险评估模型,评估了OCPs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为水体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有机氯农药 水体污染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生态风险评估 污染控制
  • 简介:水源热泵由于其良好的节能性,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如果应用不当会造成水体的热污染,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以用于水源热泵的湖南地区滞流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防止热污染作为出发点,利用建立的水温模型研究了湖南地区的滞流水体水温变化规律,计算了湖南地区湖泊水体对水源热泵系统夏季冷凝热的热承载能力与冬季热泵系统从水体取热时水体的供热能力(冷承载能力),并且对冷热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度不足2m的滞流水体在冬季热承载能力有限,作为冬季热源要谨慎对待;对于湖南地区,夏季水体作为水源热泵的冷源在以5个城市为代表的5个分区中差别不明显,但在冬季使用水体作为水源热泵的热源时,越往南越适合,其中以衡阳为代表的湘东南地区优于其他地区。

  • 标签: 环境学 滞流水体 热污染 热承载
  • 简介:为评价由酸雨、酸性矿山排水等环境污染导致的水体酸化及水体重金属联合作用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了不同pH值(pH:3、4、5、6、7和7.8)条件下Cu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水体及Cu2+单一存在时,酸对斑马鱼胚胎24h半数效应浓度值EC50为pH=3.65,Cu2+(pH=7.8)对斑马鱼胚胎24h—EC50为0267mg·L-1;当水体酸化及水体中的Cu2+共存时,较低的pH对Cu2+的生物毒性起协同作用,表现为随溶液pH的降低,各浓度Cu2+对斑马鱼胚胎的24h凝结率显著增高(P24h致死率=0.001),而斑马鱼胚胎96h孵化率显著降低(P96h孵化率=0.002),且不同浓度的Cu2+之间的生物毒性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P24h致死率=0.0321;P96h孵化率=0.0028)。这说明酸性水体和Cu2+都显著影响斑马鱼胚胎的发育,且Cu2+在酸性水体中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显著增强。因此,在受重金属Cu2+污染的地区,如同时受到酸雨或酸性矿山排水等较低pH值和Cu2+的双重胁迫,较低浓度的Cu2+就能够对水生生物的生殖发育及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 标签: 水体酸化 CU2+ 斑马鱼胚胎 联合生物毒性
  • 简介:基于2008—2012年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26个断面的重金属监测数据,以Hg、Cd、Cr6+、Pb和A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水质标准比较法、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内变化特征各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Cr6+污染程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Hg、Cd、Pb和As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其中Hg下降趋势显著。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西安段变化幅度最大,是影响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河段。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渭河 陕西段 水体 重金属 HPI
  • 简介:对生物吸附法处理水体中的重金属进行了分析,得出微生物对重金属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机理比较复杂,与离子交换有密切关系;常用吸附等温线评价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由于研究的历史比较短,生物吸附的工艺应用、机理分析、生物粒化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使其应用于工业生产。

  • 标签: 生物吸附法 水体 微生物 重金属 离子交换
  • 简介:五氯酚(PCP)属内分泌污染物,也是可对生物产生复合毒性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及其钠盐曾被用作杀螺剂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疫区大范围长时间使用。为了解PCP在中国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在阐述中国PCP的生产使用状况基础上,重点论述中国水环境介质中PCP的污染分布及影响因素。中国多地河流水环境中均存在PCP,其中沿长江流域的长江、洞庭湖、鄱阳湖PCP残留量较高,虽均在限值范围内,但PCP污染范围有从主要江河、湖泊等向沿海海域蔓延的趋势。PCP使用历史、用药区域类型、区域PCP消耗量等均会影响PCP的残留量,血吸虫病疫区PCP残留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在PCP及其钠盐显著减少使用后(2003年以后),施药历史仍然影响着水体介质中PCP的残留情况,PCP虽已停用,但其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在持续。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水环境介质中的PCP污染偏高且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部分区域近年来重现血吸虫病后施药控制有关。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PCP及其环境副产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人群暴露评估、污染介质修复技术以及其替代品的研制都将是研究重点领域。

  • 标签: 五氯酚 内分泌污染物 水环境 污染现状 残留 血吸虫病
  • 简介:介绍了内陆河流水体跨越管道溢油模拟技术与基本流程,以西北地区某河段油品跨越管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管道泄漏突发溢油事故的风险,考虑丰/枯水期、强/静风、泄漏位置等影响因素,设计构建了12种溢油突发事件情景,应用MIKE21模拟软件建立水动力模型,并分析不同情景下的溢油漂移扩散规律。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并考虑河流自身特点,确定了高风险水域多个应急处置关键断面,给出了不同应急处置关键断面的有效应急时间,为溢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 标签: 内陆河流水体 溢油模拟 情景设计 应急对策
  • 简介:摘要:黑臭水体问题是城市环境治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难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废水和污水排放不规范成为黑臭水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面对这一问题的挑战,污水处理技术成为治理黑臭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采用适当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并降低水体臭味和毒性释放的风险,研究和应用污水处理技术对于黑臭水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污水处理技术 黑臭水体治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虽然准确,但成本高、操作复杂。近年来,光谱分析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而受到重视。本研究围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及原子荧光光谱法在水体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与传统方法对比,验证了光谱分析方法在灵敏度、选择性及操作便利性方面的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在实际水体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光谱分析技术在快速监测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未来的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光谱分析 重金属污染 水体监测 紫外-可见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 简介:摘要:有机磷农药因其高效性和广泛使用,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化学品。然而,其在水体中的残留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实现了对水体样本中多种有机磷农药的高灵敏度检测。同时,结合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有机磷农药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在水体中的分布广泛,且部分区域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提示了加强农药管理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必要性。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水体检测 HPLC-MS/MS 生态风险评估 环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