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综述了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中的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研究和开发,对几类主要应用的脱硫剂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总结,指出了脱硫剂在工业应用中最重用的几个特性,并对今后脱硫剂的改进方向提出了建议。更多还原

  • 标签: 脱硫剂 硫化氢 高温脱除 煤气
  • 简介:该文以0摄氏度的水给同质量的100摄氏度的水降温和其逆过程为例,论述降温和加热的最佳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延伸说明对洗澡用热水,用热水器加热比在煤气炉上通过铝锅加热更经济。

  • 标签: 加温 降温 散热 内能转移 最佳效果
  • 简介:基于物理学原理阐述了电阻加热发热机制,并介绍了一个初步的物理模型。对设备设计所涉及到的几个重要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为设备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描述了设备结构,简单介绍了应用情况。

  • 标签: 电阻加热 电阻灭菌处理 电阻食品处理
  • 简介:试探用高温超导(HTSC)细线在机敏材料中,采用周期性对称与不对称刻纹多模组成的感应阵列网络,研究材料与结构的应力、应变等状态,探测或损失估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其阵列感应信号

  • 标签: 高温超导线材 机敏材料 神经网络
  • 简介:为了满足高温燃气流动研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装置——爆轰波风洞.该风洞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气体驱动爆轰波后高温气体,为其提供消除Taylor稀疏波的运动边界条件,使爆轰波后气流保持均匀恒定所需状态.在结构布置上,爆轰波风洞与激波风洞类似,因此很容易利用激波风洞实现爆轰波风洞的运行模式,但两者的流动过程和参数间关系有明显的区别.首先理论分析了爆轰风洞流动过程并得出参数间关系,而后据此开展了实验验证.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产生多种类型、不同状态的高温燃气,并可实现对燃气状态的准确控制.该装置实验能力和应用范围还能进一步扩展.

  • 标签: 高温燃气 爆轰 风洞 气动实验 高超声速
  • 简介:本文分别采用酒精灯火焰和CO_2激光器发射的波长为10.6μm的红外线对铜、铝、铁正入射加热,用DIS信息化系统测量各种情况下的温升情况。通过实验发现采用CO_2激光器发射的波长为10.6μm的红外线正入射加热时铝、铁出现反常温升现象,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解释。

  • 标签: DIS数字化信息系统 CO2激光器 铜、铝、铁 温升 热导率 吸收率
  • 简介:介绍了固相反应法制备高温超导材料钇钡铜氧(YBCO)的实验方法,并研究了YBCO样品制备过程中不同烧结时间对样品的超导转变温度Tc及超导转变宽度ΔTc的影响。给出了实验过程中合适的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参考值。

  • 标签: 固相反应法 高温超导 YBCO 超导转变温度Tc
  • 简介:介绍了一种加热去除阳极吸附气体的方法,并利用热传导方程对阳极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要达到有效加热“强光一号”装置使用的阳极钽靶,电流幅值需为2~3.2kA,相应加热时间需为11~4S。

  • 标签: 轫致辐射 二极管 阳极 解吸附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该装置可代替热敏电阻温度系数测量实验中的加热油槽或水槽。

  • 标签: 热敏电阻 温度系数
  • 简介:对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测定钒铝合金中氢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对分析功率、称样量和校正标样等测试条件进行了讨论。实验表明钒铝合金中的氢易释放,对于AlV85样品中氢,热提取法和熔融法测定结果一致;但AlV50样品中氢,热提取法的结果略高于熔融法,故实验中选用热提取法测定钒铝合金中氢量。热提取法用0.75g金属锡作助熔剂,于4.0kW分析功率条件下测定钛标准样品中氢来确定氢工作曲线的校正系数,在1.5kW分析功率下测定钒铝合金中氢,测定结果与高频感应-热导法(用5g钢标准样品对氢的测定进行校正)结果吻合。对3个钒铝合金中氢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6.5%(n=8)。

  • 标签: 脉冲加热 红外吸收法 钒铝合金
  • 简介: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炭基锌铁锰高温脱硫剂,在固定床装置上研究了锌铁锰物质的量比对脱除硫化氢性能的影响,并进行3次硫化和再生循环实验,同时脱硫剂的新鲜样、硫化样及再生样通过XRD、BET和SEM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炭基铁酸锌添加氧化锰后,其脱硫效果和机械强度得到有效改善.当锌铁锰物质的量比为1∶2∶0.8,一次硫容达55.78g/100g,机械强度大于40N/cm;在分段升温至650℃时的再生过程中,无明显烧结;在3次循环实验中,硫化再生后脱硫剂的机械强度均大于新鲜样品,孔容积和比表面积都与新鲜样品相近,脱硫活性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 标签: 高温脱硫 炭基锌铁锰 硫化 再生
  • 简介:硫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主要参与作物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因此,土壤中硫的含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也成为人们研究土壤中硫的关键。在高温燃烧碘量法测定土壤硫含量中,碘酸钾溶液滴定亚硫酸时,对于低含量样品,滴定终点的判断较为困难。通过大量的实验,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吸收器中反应后剩余的碘酸钾溶液,滴定终点由蓝色消失为无色。终点便于肉眼的观察,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再现性;采用Excel中的Linest函数回归标准物质滴定校准工作曲线,方法简便快速。通过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分析验证,结果显示,方法的检出限为50.0mg/kg,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lgC<0.03,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中硫的测定。

  • 标签: 燃烧碘量法 土壤 终点判断
  • 简介:利用核数据库处理程序NJOY,制作了1700K和1750K温度下,热管堆中45种核素的高温核数据库,并利用ICSBEP2006中的临界基准题对所制作的数据库加以验证.分别利用所制作的数据库和蒙特卡罗程序MCNP对堆芯进行了建模,计算了堆芯的有效增殖系数κeff,确定了热管堆中燃料的尺寸和富集度,分析了堆芯的相对功率分布.最后,初步计算了热管堆在水淹和沙埋2种事故工况下κeff以及安全棒价值,为堆芯安全分析和事故分析提供了基础参数.

  • 标签: 热管堆 核数据库 蒙特卡罗程序 有效增殖系数 安全棒价值
  • 简介:以近空间尖前缘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研制为背景,作者在前一阶段采用模型理论分析方法,陆续研究了沿微钝前缘驻点线的化学非平衡流动和气动加热相似律,文章是上述研究的综合回顾和深化讨论.稀薄条件下,驻点附近流动和传热出现一系列与连续流动模型不同的新特征,超出了经典气动热预测理论的适用范围.作者建立了一个沿驻点线能量传递和转化的广义模型,并分别推导了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边界层外离解非平衡流动判据和边界层内复合非平衡流动判据.基于这些判据构建了预测非平衡流动驻点气动加热的桥函数,并讨论了稀薄非平衡真实气体流动和气动加热的相似律,发现新型近空间尖前缘飞行器遭遇的气动热环境不同于传统大钝头航天器再入问题,传统的天地换算相似准则将会失效.这些理论分析结果可为稀薄非平衡化学反应流及气动加热的实验和计算提供一个标模检验的手段.

  • 标签: 稀薄气体效应 真实气体效应 化学非平衡流动
  • 简介:采用自制的高温水解装置处理样品,结合离子色谱法测定了再生锌原料中氟、氯的含量。试样在1000℃高温下通入氧气与水蒸汽进行水解反应,以NaHCO3(6.0mmol/L)与Na2CO3(2.4mmol/L)的混合溶液作为淋洗液,经SH—AG-1保护柱及SH—AC-3分离柱分离,测得F-在0~10mg/L、Cl-在O~50mg/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8和r=0.9999,检出限分别为0.020mg/L与0.033mg/L。分析再生锌原料中氟、氯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5.70%~102.5%和96.72%~101.3%,相对标准偏差(n=11)分别在2.1%~6.6%和2.0%~5.8%。方法对再生锌原料中氟(0.010%~1.00%)和氯(0.050%~5.00%)测定,结果满意。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高温水解 再生锌原料
  • 简介:本文首次采用高温高压固相反应法合成类钙钛矿化合物Ba1-xLaxTiO3(x=0.0,0.1,0.2,0.3,0.4,0.5)。XRD谱的测量结果表明,在压力为2.8GPa,温度为850℃下,稀土La在BaTiO3中的替代导致结构从立方到四方到正交的结构转变,因此,Ba1-xLaxTiO3体系体现结构转变规律和丰富的物相结构。

  • 标签: XRD 结构相变 晶格畸变 高温高压合成
  • 简介:研究了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MPT-AES)法测定高温合金中非金属元素(As、B、P、Si)的分析方法,考察此方法对高温合金行业非金属检测需求的适应性。对镍基高温合金样品进行酸溶解处理,选择适用的微波等离子体炬分析谱线,进行检出限、精密度测定。4种非金属元素的检出限在0.03~0.12μg/mL,10次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88%~1.9%,此方法可用于高温合金中非金属元素的测定。

  • 标签: 高温合金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 非金属元素
  • 简介:试样在800℃的马弗炉中灼烧除硫,用王水溶解,上清液用原子吸收光谱仪于波长324.7,228.8,283.3,213.8nm处,用空气-乙炔火焰分别测量铜、镉、铅、锌的含量。方法适用于直接浸出渣中的硫渣、硫精矿中铜、铅、锌、镉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铜0.025%~0.50%,镉:0.025%~0.50%,铅:0.26%~5%,锌:1.0%~10.00%。

  • 标签: 硫精矿和硫渣 灼烧除硫
  • 简介:研究了快速测定高温合金中5种非金属元素(As,B,P,Se,Si)的分析方法,以满足高温合金行业对非金属元素检测的需求。利用王水、氢氟酸和酒石酸对高温合金进行酸溶解,系统研究了基体元素和共存元素对分析元素谱线的光谱干扰情况,同时进行了分析谱线的选择。5种非金属元素的检出限在5.0~12.0μg/mL,5次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1%~4.0%,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6%~102%,方法适用于高温合金中非金属元素的测定。

  • 标签: 高温合金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非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