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中国典籍中之“箕子”与“箕氏朝鲜”的文本历史,箕氏朝鲜史事在西汉呈现完整文本的原因,朝鲜半岛典籍中之“箕子”与“箕氏朝鲜”的文本历史等做了探讨。结论认为自朝鲜半岛有由本土史家所叙述的历史以来,从高丽王朝至朝鲜王朝,箕子叙事大体与中原王朝没有差异。

  • 标签: 箕子 箕子朝鲜 文本建构
  • 简介:关于地方志的“越境”问题,我在《新疆地方志》1990年第二期曾就《文艺志》所遇到的问题谈了几点看法,引起同行们不同的议论。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联着当前的修志工作,由于受到这些议论的教益,感到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我们知道,新疆从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以来的两千多年中,新疆之“境”在历代的伸缩变化既多且大。为具体说明变化的实况,现抄引几段史料:“前汉西域都护统属地区:1.乌(禾宅):在阿富汗之巴达克山。2.难兜:在巴达克山西。3.大宛:在今费尔干。4.休循:在捐毒之西山中。”(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第一章第五节)

  • 标签: 新疆地方志 巴达克山 修志工作 西域都护 中国经营西域史 难兜
  • 简介: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历史学家从两个方面进行严肃的历史思考。一方面,深入开展我国历史上自然环境变迁和灾害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从世界文明的角度去研究、了解20世纪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人文成果,加深对环境伦理和自然哲学的认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就是探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问题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为中介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合乎生态规律,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全面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全人类解放的基本标准之一。在加强环境伦理的研究中,我们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与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现实相结合,特别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

  • 标签: 生态环境 生态伦理 历史思考
  • 简介:随着一届修志任务的完成,各地方志机构绝大部分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地方年鉴的编辑出版上,无疑,这是稳定地方志工作机构、为续修志书积累资料的有益之举,也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要求,满足社会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但随着地方年鉴的逐年出版问世,年鉴的发行遇到了

  • 标签: 修志 地方志工作 续修 志书 地方年鉴 资料
  • 简介:方志科研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涉及到管理目标、管理要素与管理手段等问题。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必须树立正确的方向,摆正工作的位置,明确主要的职责,从而使有限的方志科研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 标签: 科研管理 方志学 中国 管理目标 管理要素 管理手段
  • 简介:为有效恢复和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2003年底,青海省史无前例的生态移民工程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拉开帷幕。果洛州属码多县扎陵湖乡和码沁县昌麻河乡是首批启动移民工程的试点地区。目前,移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成为群众和政府都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关乎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 标签: 生态移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目前,全国第一届修志已进入尾声,市县一级志书已大部修讫.续志编修已在较早修完志书的市县展开,即成燎原之势。最近,笔者在参加续志编修过程中,研读了一些学者对城市化问题的论述,发现城市化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也发现,在已修成的一届志书中.很少有触及城市化问题的论述。

  • 标签: 城市化 修志工作 地方志 志书
  • 简介:<正>大西南,包括川、滇、黔、桂四省区和重庆市。面积一百三十七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四点三。人口二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十九点六。解放以后,大西南的经济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水平还很低。一九八五年,这个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0.86%,人均只占全国人均55.4%。特别是工业产值人均只有382元,相当于全国人

  • 标签: 西南地区 民族地区 财政收入 加强管理 国民收入 开发大西南
  • 简介:关于海疆与陆疆界定的问题。首先,应看到中国的海疆与陆疆的形成,均位于治边传统的主体框架内,脱离对中原王朝治边传统(包括治边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历史上海疆与陆疆的形成和界定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研究海疆与陆疆的界定问题,不能离开大的时代背景和治边方面的基本理论,如果没有搞清楚中原王朝在治边方面的边疆观、治边观、治边思想和政策.

  • 标签: 边疆史 治边思想 界定问题 中原王朝 理论与实践 海疆
  • 简介:本文主要从水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可持续保护利用。立足历史与现实,寻求恢复圆明园遗址公园水循环体系的可行性措施,促成圆明园水环境的新平衡,使圆明园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的教育作用和生态调节功能在新环境下得以充分发挥。

  • 标签: 圆明园遗址公园 水环境 清朝中期 可持续保护利用 整体规划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的方志理论研究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无庸讳言,其理论研究依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是缓慢的。有关方志理论的成就,已有不少人总结过,这里,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 标签: 方志学 方志理论 政治化思维 资治 政治质量 存在问题
  • 简介: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省、市、县三级志书已经出版了近4000部。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编纂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详备的一套地情书和国情书。在本届修志任务完成之后,地方志的续修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本文仅以续修广州市志为例,就续修志书的有关问题谈一些想法。续修广州市志的工作已于去年底开始启动。市委、市政府转发了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在我市开展续修志书工作的请示》,并在转发《通知》中指出“各

  • 标签: 志书问题 续修志书 问题思考
  • 简介:审计不属经济管理的范畴,也没有经济管理的职能。审计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最有效的检查和监督,审计是为了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侵犯,审计是保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同时审计对廉政建设和惩治腐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志书中审计志不应该归为经济管理志之中,而应与纪检、监察放在一起记叙。

  • 标签: 志书 审计 纪检 监察
  • 简介:越窑在唐宋之交由高度发展而走向鼎盛.继之又转向衰亡,这是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这前后百余年间越瓷烧造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一唐末宋初越窑青瓷的特点越窑是一个庞大的青瓷生产体系,窑场主要分布在浙江东北部的宁绍平原。唐宋之交越瓷生产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晚唐时已经出现的优质产品湖绿色或千峰翠色青瓷(即所谓“秘色瓷”)的大量烧造。这时的浙北地区由吴越王国控制,所以后人误以为秘色瓷始于“钱氏有国时”。吴越时期,秘色瓷的产地主要有两处.一处是余姚的上林湖,另一处是上虞的窑寺前。

  • 标签: 越窑 秘色瓷 越瓷 上林湖 耀州窑 越器
  • 简介:首轮《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志》较为全面、系统、真实地记载了克孜勒苏州及所属三县一市的历史与现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项事业的发展成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辉煌业绩,民情民俗民生的深厚底蕴和变化,为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提供了宝贵财富。编纂地方志是一项系统文化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在处理续志、首轮志书衔接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应不断探索、总结,在实践中丰富续志理论,更好地指导续志工作。

  • 标签: 克州 续志 问题
  • 简介:考古发掘的传统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田野考古的发展趋势和新规程的要求了。它存在的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田野考古的发展,影响了科学发掘的水平与质量,必须重新确定科学发掘的衡量标准,采取强有力的对策和措施,确保科学发掘的正确方向,促进考古理念的转变和田野考古学的发展,把科学发掘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为现场文物保护和后续研究提供全面有效的系统资料信息.

  • 标签: 田野考古 科学发掘 衡量标准 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