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锡伯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锡伯”,在锡伯语中就是“带”的意思。历史上的锡伯族,豪放爽直、勇武善战.为国家的完整和安宁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今天,尽管锡伯族已经融入了祖国的民族大家庭中,但他们保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习俗。

  • 标签: 锡伯族 风俗习惯 农耕文化 民族节日 游猎生活 性格特征
  • 简介:口舌的“”字,在《广韵》系统中属船母薛韵,其上古韵部古音学家一般都归月部。从《诗》韵来看,《大东》篇“”“揭”为韵,《抑》篇“”“逝”为韵,《熏民》篇“”“外”“发”为韵,“”字归月部显然没有问题。不过,在字书中“”声系的字却明显地分成两个不同的语音系列,很值得注意。现先据大徐本《说文》将有关字条录出,再略加讨论。

  • 标签: 《广韵》 《大东》 《说文》 古音学 《诗》 《抑》
  • 简介:<正>一、前言《训民正音》在1446年作为朝鲜新文字的解说书而刊行。其内容由例义及解例而成,解例包括制字解、初声解、中声解、终声解、合字解、用字例。有关中世纪朝鲜语

  • 标签: 元音和谐 舌缩 训民正音 朝鲜语 中世纪 舌根
  • 简介:1965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满城县北庄清理了一座东汉墓,墓内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错金银抱鱼带,与此带同出的还有"长宜子孙"八鸟镜、铜龟蛇形砚滴、五铢钱和楼、灶等陶器.现将带介绍如下:

  • 标签: 错金银抱鱼带钩 中国 文物考古 纹饰 造型艺术
  • 简介:1997年7月1日,当英国国旗和港英旗帜徐徐降下,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冉冉升起时,香港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正如香港特首董建华所说,“在这里,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时值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已整5年,这个经历过百年沧桑的大都市在香港的普通民众的眼中又是怎样呢?凤凰卫视专题片《我与香港这五年》中,一群普通香港人发出如下感叹。

  • 标签: 香港 商业经济 教育事业 娱乐文化 法律制度
  • 简介:笔者供职的西安博物院藏有玉器近万件,玉带是其中较为精美的一个类别,本文将我院所藏玉带选择数件进行重点介绍,供同好鉴赏。

  • 标签: 西安博物院 玉带钩
  • 简介:玉皇庙文化为冀北地区一支重要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对目前发现的玉皇庙文化的青铜带的发现、类别、型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带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地域分布、用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玉皇庙文化 青铜带钩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在汉代压胜钱中,许多钱上有带图案。《中国钱币》2010年第3期发表了刘春声先生题为《趣味盎然的早期压胜钱》的文章。文中介绍了五枚汉代压胜钱,其中三枚都有带图案。那么为什么汉代压胜钱上会有带图案,这种图案代表什么含义,它为我们研究此类压胜钱的性质、用途和断代提供了怎样的依据和启示,本文试谈一点浅见。

  • 标签: 图案 汉代 《中国钱币》 2010年 断代
  • 简介:本文介绍了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征集的部分铜质带,对其形制特点、装饰技法和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这批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带进行了分类分期的研究.

  • 标签: 带钩 青铜器 邯郸市 文物研究 文物保护 研究所
  • 简介:清代宝苏局铸造的咸丰重宝当十钱,存世量较多,版别复杂,全国除京局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外。宝苏局是版制最多的省局之一。版别有狭、阔、较阔、很阔、特阔缘的区别。笔者多年来爱收藏宝苏局咸丰当十阔缘咸钱,今根据版别差异,经初步研究分析,写本文以供钱界探讨。

  • 标签: 咸丰重宝 宝苏局 版别 存世量 宝源局 宝泉局
  • 简介:重庆云阳县旧县坪新近出土一件汉代神人手抱鱼带铭带,类似的带现在共见到六件,都具有镇邪驱魔的用意。本文认为,带钩上的神人就是传说中尧时“四凶”之一的罐头,其原形为鸱鹗,既能避邪,又能避兵;其手抱鱼形,既是罐头的特征,又有趋吉的意义,应为当时武将所佩之物。其铭文也是一段吉语祝辞。

  • 标签: 带钩 罐头 手抱鱼 鸱鹗 铭文
  • 简介: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南阳淅川下王岗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四件倒阔叶铜矛[1],由于此类铜矛形制特殊,发现较少,且与中国西北乃至欧亚草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形制相似,遂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2]。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曾在1979年入藏了三件这种类型的倒阔叶铜矛,具体形制与淅川下王岗遗址新近出土者类似。本文现将这三件倒阔叶铜矛的材料整理发表,

  • 标签: 倒钩 淅川 南水北调中线 河南省南阳市 材料整理 中国西北
  • 简介:迄今中国境内至少发现有13件塞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铜矛,依据骹与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A、B两型,与典型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同类矛在形制特征上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推测年代上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及龙山文化末期阶段,绝对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800年~1600年之间。塞伊玛—图尔宾诺倒铜矛经天山北麓三大河流通道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新疆,向东传播,经河西走廊中转,以齐家文化为中介,逐渐作为文化因素的代表器物继续向东影响,北达晋陕高原包括鄂尔多斯地区,东南经关中以至中原腹地及丹江流域。中国境内发现的此类铜矛显然已不具有武器的功用,很可能属于仪礼用品。中原地区史前文化及社会对于传入的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创造性的发明了铸造"青铜容器"的技术,并把这类青铜容器加入了"礼制"的内涵,成就了辉煌的夏商周三代青铜礼乐文明。

  • 标签: 塞伊玛—图尔宾诺 青铜矛 文化传播
  • 简介:中江县王兴镇金村涂家大院(简称“大院”或“老房子”),是我出生和度过苦难童年的地方,每次回乡看到它,感到分外熟悉和亲切,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它,很不顺眼,因为它显得很老,又“穷”又“丑”。俗话说得好,“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有名民间谚语也说得好,“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每次回乡,我犹如久别父母的孩子,满怀激情和喜悦的心情,回到它的怀抱,

  • 标签: 中江县 移民文化 四川 客家 民间谚语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