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广西水利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面启动了全区水利系统志书修编工作.广西水利电力厅史志编辑室在组织人员认真进行修编的过程中,还指导和协调全自治区各市、县水利(电力)志修编工作的开展和志书质量保证工作.1990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据2000年底统计,在全国的第一轮修志期间,广西水利系统先后共出版40余部市县水利志电力志和10余部水库工程志、工程志.2000年开始第二轮修志工作以来,广西水利厅史志编辑室在人员少、工作繁杂的情况下,又先后出版了和.正在付印中,正在送审之中;续志的篇目分工稿已与各有关单位讨论和进行分工,正处于分工收集资料和修编之中,少部分章节已提交出第一稿.据2003年水利部办公厅统计,广西已内部出版发行的水利志数量位居全国水利系统的前三位(第一位广东省已出84部、第二位云南省已出版58部,广西已出版54部).

  • 标签: 水利事业发展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世纪80年代 修编工作 水利系统 水利电力
  • 简介:传统的冷冻脱水过程通常需要将电阻温度传感器(RTD)插入到物料中以监测温度变化从而确定干燥终点,这种方式对于处理木质文物来说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无法做到无损或微损。本研究尝试采用无损方式对定型加固剂浸渍液即时浓度进行分析,并对冷冻干燥终点进行预测。采用这种无损技术成功地对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出土的30件木构件进行真空冷冻脱水定型处理,既达到了预期的定型保护效果,又确保了木构件的安全。

  • 标签: 出土元代木构件 冷冻干燥 传热模拟 无损检测
  • 简介:为研究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木构件免受微生物危害的方案,本工作采用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酯(Iodopropy—nylButylCarbamate,简称IPBC)处理的方法解决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木构件侵蚀微生物的防治问题。将遗址中处于潮湿环境条件下的木构件经IPBC处理5年后,测得其细菌总量减少89.25%,真菌总量减少55.56%,且木构件中微生物主要类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表明,IPBC对于可能导致潮湿环境条件下木构件材质软腐的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控制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木构件的微生物危害提供了有效的备选方案。

  • 标签: 遗址 侵蚀微生物 抑菌作用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