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书法艺术的欣赏是经常的,在家里看条幅、看碑帖,在大街上看牌匾,专程去看书法展览……都是在对书法艺术进行欣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常常令人心情激荡,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流连忘返,爱不释手。

  • 标签: 书法艺术 欣赏 书法展览 评论 碑帖 书法作品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初,由胡适和他的几个朋友共同创办的同人刊物,在当时享誉全国,于知识界影响甚大.一般略微熟悉中国近代史者无人不知.但当年具体管理这份发行量很大的杂志的全部庶务工作(包括校对、付印、收发等事宜)的人,却几乎无人记得.此人即是黎昔非先生.黎先生原是中国公学的学生.他尊师爱友,热忱敬业,对公益事业具有高尚的献身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对于这样一位值得敬佩的前贤,我们不应让他的名字被埋没.胡适先生当年对黎昔非的工作非常满意,不止一次地在的中对他表示感谢之忱.2002年是创刊70周年,又是黎昔非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写此文,以为纪念.

  • 标签: 黎昔非 胡适 独立评论
  • 简介:抗战期间,在战火频仍、社会动荡、极其艰苦的形势下,文艺得到新的发展,成为中外文艺史上的奇迹。文艺评论在抗战文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抗战初期(一般划分是从“七·七”事变抗战开始到1938年底),评论界特别重视把握抗战文艺的大方向、大目标:文艺...

  • 标签: 抗战时期 抗战文艺 文艺批评 抗战初期 文艺评论 现实主义
  • 简介:<正>笔者乙: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灿烂的华夏文化,造就了一辈又一辈的史学泰斗,出现了传颂千古的史籍巨著。但是我们的史学评论工作却相当薄弱,史评文章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很高,这与我们过去及现在的史学研究情况是很不相称的。

  • 标签: 史学评论 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史学 建设 史学工作者 华夏文化
  • 简介:<正>正确开展史学评论是贯彻党的百家争鸣方针,絷荣史学,培养史学人才,更好地传播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史学评论工作能否搞好,主要取决于评论者的马列主义水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道德和文

  • 标签: 史学评论 百家争鸣 职业道德 评论者 文风 马列主义
  • 简介:<正>绪言比较语言学的目的是了解语言的历史。印欧比较语言学权威阿·梅耶(A.Meillet)指出:“就语言来讲,要想了解它的历史,唯一可能的手段就是比较的访求。”所谓语言的历史,不外乎是语言所经历的变化。在时间的长河里,语言在不断地变化着,这种变化涉及到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等一切领域。具体地讲,语言的变化体现在构成语言体系的要素——语音、词缀、词尾、单词等——的变化上。这里指的是这些要素或者消失,或者和其它要素交替,或者是组合进另外的全新要素的现象。

  • 标签: 蒙古语族 书面语言 比较语言学 比较方法 方言 语言状态
  • 简介:<正>史学评论是发展史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史学家要提高研究水平,倘不去听听史学评论家的意见,难免不得其门。这并不是说史学评论家比一般历史学家别具慧眼,后者不得不求助于前者,乃是因为:第一,史学评论家一般是读史而不写

  • 标签: 史学评论 唯物史观 研究水平 史学研究 历史学家 坚持
  • 简介:1950年2月,广州市面的报摊上出现了一份新出版的周刊——《电影论坛》。主编是区永祥。32开,售价旧人民币1000元,即人民币一角。

  • 标签: 周刊 出版 建国初期 主编 广州
  • 简介:日前刚刚结束的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提出:动员全省史志工作者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质量为中心,以续志为重点,以精品为目标,努力打好续志攻坚战,为实现我省地方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 标签: 《河洛史志》 地方志 文献资料 质量意识
  • 简介:《大话西游》镇北堡位于宁夏银川的镇北堡,比肩而立着两座城堡,都是典型的中亚细亚地区的"覆土建筑",古堡的"瓮城"在全国已不多见,兼有小城镇与"土围子"城门情调,独具风姿。镇北堡被人

  • 标签: 电影旅游 跟着电影
  • 简介:我自从事新闻纪录电影工作以来,有一段时间被分配在中央三组,跟随周恩来总理拍电影,感到非常荣幸。周总理的出众的风度,平易近人的作风,顾全大局,光明磊落等高尚品德的人格魅力和伟大风范,经常在我脑子里浮现。现在追忆他对我们的关怀、照顾、保护时,仍然使我激动...

  • 标签: 周恩来总理 杨门女将 纪录电影工作者 周总理 女服务员 记者席
  • 简介:《读史管见》与胡寅的历史评论李远涛一、生平著述与学术渊源胡寅(1098-1156),字明仲,一字作仲刚,或作仲虎,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著有《论语详说》、《斐然集》、《致堂读史管见》、《崇正辨》。其中《读史管见》是他的史学代表作,...

  • 标签: 胡寅 胡安国 《春秋传》 《春秋》 夷狄 史论
  • 简介:戈壁奇观敦煌电影城秦铁飞郑屹摄汽车离开敦煌城向西驶去,20多分钟之后,戈壁沙海中一座古城便似荧屏中的淡出淡入的画面,依稀映入眼帘,仿佛是浩浩田畴上偶有所见的沙海蜃景。车慢慢靠近,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建筑框制在定格中。它就是“电影城”。“电影城”位于敦煌以...

  • 标签: 敦煌 电影 戈壁 丝绸之路 跑马场 仿古建筑
  • 简介: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永乐电影制片公司和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电影《生死千里》(原名《闪电——伊洛瓦底》),最近在上海公映。这部影片内容:1942年12月,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后改称黄国雄)在东南亚召集三千华侨青年组成汽车运输队,自滇缅公路运送中国远征军入缅,终使被困七千英军获救。影片着重描写了这批爱国华侨在这次战役中历经艰险,甘洒热血的英雄业绩。笔者当年曾以记者身份于1940年10月,乘搭这些回国华侨驾驶的西南运输处汽车赴滇缅公路巡礼,复于1942年春随中国远征军入缅采访战地新闻。因此,饶有兴趣观看了这部影片后,略述感言。首先,我们尊重历史,对来自东南亚一带爱国华侨青年参加抗战期间运输服务对祖国的贡献,应予充分肯定和

  • 标签: 中国远征军 爱国华侨 滇缅公路 东南亚 英军 电影制片厂
  • 简介: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安排,指导小组办公室和浙汀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于2001年5月11-12日在杭州市联合召开全国续修忐书评论研讨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陕西、青海、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修志机构的负责同志。

  • 标签: 续修志书 中国 地方志 修志机构 续志体例
  • 简介:应云卫,这个几乎与中国电影同时出生的电影人,连同他以后所执导的《桃李劫》、《塞上风云》、《八百壮士》、《武松》等一批经典而有影响的影片一起被人们所牢记。1963年,我有幸参加了电影《武松》的拍摄工作。该戏的主演是享有"江南第一武生"之称的京剧泰斗盖叫天先生,导演就是早已享有盛誉的一代电影宗师应云卫先生。他平时说话语调平缓、和蔼,又常面带笑容,所以给人的印象是颇具儒雅风范。

  • 标签: 武松 绘画 二次曝光 画面构图 摄影棚 中国电影
  • 简介:在纪念田汉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们非常怀念他。他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的一位文化巨人,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诗人、电影剧作家,也是我国左翼文化、戏剧、电影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现在着重谈他对当年左翼电影运动的贡献。(一)在1927年4月27日,国民党南...

  • 标签: 左翼电影 国民党 左翼戏剧 “左联” 阳翰笙 左翼文化运动
  • 简介:洪深(1894-1955),江苏武进入,号伯骏,字浅哉,对中国现代戏剧、电影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洪深19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当年赴美国留学,1922年回国,先后在复旦、暨南、山东、中山、厦门等大学及北师大任教授或外文系主任,教授英文、戏剧,一边从教,一边进行戏剧、电影活动。洪深创作话剧为主的剧本40余种、电影剧本逾25种,导演戏剧40多部、电影10余部,著有戏剧、电影理论专著14种及大量理论文章。在40年代,曹禹赞他“能编、能导、能演,是剧坛的全能”;郭沫若甚至这样说,“话剧运动之有今日一半要仰仗他的功劳”。而洪深在电影方面的创建也是功劳巨大的。洪深的“改行”洪深曾到美国留学,初到美国,他

  • 标签: 洪深 中国戏剧 美国戏剧 中国话剧 文明戏 南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