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学习写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特别是三年级刚刚作文起步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迷茫,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更不知道如何将事物写具体,把文章写得有条理……要解决这样的难题,光靠一周的两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明意悟情,而且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及时让学生模仿和创造性运用、联系,才能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怎样利用课文引导学生写作,本人在日常教学中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 标签: 文学写作 作文起步 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 引导学生 创造性运用
  • 简介:1948年,刘以鬯从上海来到了香港,当时上海在打仗,不能回去,所以刘以鬯一个人留在了香港,靠自己的一支笔生活。1949年,他收到了《香港时报》的邀请,在副刊任编辑,他就只编新文学。他的喜好明显,不喜旧,有一次主笔写了旧诗让他刊登,他不愿接受,因此在《香港时报》工作期间也有一些难处,不久便辞职了。

  • 标签: 刘以鬯 新加坡 香港文学 意识流小说
  • 简介:3月31日傍晚,得知雷达先生离世。茫然间不知所措,我所熟悉的那位精力充沛、热情饱满、眼光犀利的雷达走了吗?确认了,雷达确实离开了我们,观测文学的雷达关闭了。痛定思痛,回忆起20余年与雷达先生的交往。我与雷达先生是学长学妹关系,也是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既让我觉得他亲切,又让我怀着永远的敬意。从大学毕业之初阅读雷达的文学评论,到20世纪90年代在兰州大学相识,再到1998年我到南开大学任教之后,认识近30年,我以为,结识了这样一位校友师长,是人生一大幸事。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雷达 观测 20世纪90年代 1998年 师生关系
  • 简介:2017年的传记文学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全年出版学术著作4部半,发表论文200余篇。本文从传记研究著作、传记影视研究、中国传记研究、域外传记研究四个方面对2017年传记文学研究整体概况进行述评。传记研究著作与2016年出版10部学术著作的成果相比,2017年的传记研究著作成果要逊色一些,仅出版4部半著作。这4部著作是:焦小婷的《非裔美国作家自传研究》(科学出版社),谢子元的《中国

  • 标签: 传记文学研究 研究述评
  • 简介:余中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傅雷翻译奖评委,原《世界文学》主编,2014年退休后受聘为厦门大学讲座教授。一第一次见到余中先,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11楼外文所那长

  • 标签: 世界里 余中先文学 文学世界
  • 简介:在中国当代文学塑造的人物长廊中,'乔厂长'——乔光朴无疑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小说人物之一。1979年,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在《人民文学》当年第7期上发表。一时间,小说中这位主动要求到濒临破产的重型电机厂担任厂长、并以铁腕手段推行改革的乔光朴厂长,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蒋子龙回忆说,当时甚至'有人贴出大标语欢迎我的‘乔厂长’到他们那里去‘上任’'。

  • 标签: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张玉田 天津重型机器厂 乔光朴 《机电局长的一天》
  • 简介:2018年3月31日下午,惊悉雷达先生猝然仙逝,万分悲痛!虽然从事文学创作,但与雷达先生相识很晚,2005年6月,在兰州。那时,耗时八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修改七次,定稿,向雷先生求序。那部小说70多万字,又有很强的实验性,读起来费劲。让雷先生看完这么多文字,实在太辛苦。但先生爽快答应了,断断续续阅读大半年,写了序言《敦煌:巨大的文化意象》,并推荐给《文学报》刊发。

  • 标签: 中国文学精神 雷达 卫士 纪念 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
  • 简介:有人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另一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确实如此。金庸及其武侠小说,早已成为中国人心目中传奇般的存在。金庸原名查良镛,'金庸'是他的笔名。

  • 标签: 文学革命 武侠小说
  • 简介:400多年前,被誉为中西会通第一人的徐光启,博采西学,身体力行,为上海培植了善于吸纳和融合外国文明成果的文化基因,奠定了延绵数百年积极翻译出版世界各国优秀图书的文化根脉。因此,当晚清和“五四”以来的中西文化在此风云际会,上海以博大的胸襟吐故纳新,引领时代,成为我国西学东传的主要中心。

  • 标签: 翻译出版 上海 英国文学 传播 文化基因 中西会通
  • 简介:2015年,应《传记文学》主编郝庆军先生之约,经雷达老师同意,我创作了《雷达传记》。惊闻恩师仙逝,万分沉痛,谨提炼此文纪念恩师雷达先生。1946年,雷达父亲因肺结核逝世,39岁的母亲为实现父亲魂归故土的遗愿,带着一双儿女扶柩还乡。3岁的雷达和母亲、姐姐迎风站在装着父亲灵柩的道基卡车上,从兰州过定西、华家岭、通渭,直到秦安,向南翻过一座高山,就到达雷达的家乡——新阳镇。那座山岩壁陡峭,常有人悬崖丧命。这段艰难的路,成为雷达一生的梦魇。“我陷身在满目荒凉的千山万壑中,夕阳西下,风过处,满山的草木悲鸣,我紧贴岩壁,脚下是仅容一只脚踏的窝窝印,稍一不慎,将会掉入万丈深涧。”这个场景在雷达梦中萦绕近70年,伴随着他走出孤独无助的童年,走向学校,走出甘肃,以作家、评论家的姿态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 标签: 中国文学精神 雷达 传记文学 肺结核 父亲 评论家
  • 简介:2018年6月6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传记文学杂志社承办的'《传记文学》期刊建设座谈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文学学会会长赵白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李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兆忠,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联芬、陈奇佳,中国现代馆保管阅览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慕津锋,中国

  • 标签: 传记文学期刊 座谈会在京举行 建设座谈会
  • 简介:启明先生:顷奉七月二号手书。先生已译出之波兰小说拟在《新青年》发表欤,抑尚未寄,可就与《小说月报》发表否?第八期只有犹太宾斯奇的短剧一篇,如先生译的波兰小说能惠下,更好了。捷克小说,我尚未得到,三月前见告白,立即写信去买,但至今未到:二号《小说月报》的介绍短短的,是抄了纽约《太晤士书报周刊》上的介绍话的,想来不久总可以得到这部书了。据同书坊所出的《新希腊短篇小说》上后面的告白说,续拟出者还有巨哥斯拉夫小说等,然至今未见广告。

  • 标签: 周作人 沈泽民
  • 简介:女性主义批判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种理论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评断文学作品,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而推动当代文学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了相关分析。

  • 标签: 女性主义批评 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
  • 简介:自后汉以来,释教东流,经书迻译,佛法大行于中土,梵文也随之成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和义净(635-713),跋涉万里,沟通华梵,树立起中西交通和佛经翻译史上的丰碑。唐宋以后,中原地区的译经活动渐趋消歇,但西藏地区却继之成为印度佛教新的输入地和保存地,

  • 标签: 中国现代学术 梵文 因缘 文化交流 中西交通 中原地区
  • 简介:滚起来的花灯说到灯展、花灯、灯谜,我们都不陌生.年纪稍大点儿的人,小时多玩过“滚铁环”,也就是用一个带弯钩的长柄,推着自制的铁环滚来滚去,呛啷呛啷,煞是快乐.回忆起来,其实是“极为无聊的快乐”,但那时玩具极少,这“滚铁环”便是我们最得意的娱乐项目.谁的铁环粗大,谁能玩出新花样,自然会享受到更多的荣耀,深受小伙伴们羡慕.

  • 标签: 现代 明朝 娱乐项目 花灯 快乐
  • 简介:陈江帆,梅县人,曾与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等并列为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但是,陈江帆的名字现已鲜有人知。如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谢冕主编《百年新诗》收录陈江帆的诗歌,介绍却只有寥寥一句话:“生卒年不详。现代派诗人,诗作多见于《现代》杂志”。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振亚也曾感慨:“他(陈江帆)的生平至今不详无论如何是种遗憾”。笔者多方搜集相关资料,以期了解陈江帆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 标签: 江帆 现代诗人 现代派诗歌 《现代》杂志 大学教授 现代派诗人
  • 简介:总结并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公园规划研究的进展。认为我国公园规划理论研究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规划布局结构形态的研究和相关学科渗透不足。提出应当加强研究的4个方向:第一,针对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区域的城市共性特征和不同功能的城市进行公园体系规划研究;第二,加强区域公园规划理论研究;第三,进一步加强防灾公园规划研究和实践,优化公园功能结构;第四,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出发,在国土范围内进行公园配置和保护研究。

  • 标签: 公园系统 规划 研究 生态 信息技术
  • 简介:韩愈的《师说》言简意赅,提出了许多合理的见解,例如: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担负着崇高的社会责任,学习的对象应该是广泛的,教和学是可以相长的,等等。这些见解,不仅在当时十分新鲜,即便对现代教育,也同样富有启发意义。

  • 标签: 韩愈《师说》 尊师重道 传道授业解惑 终身教育 教学相长
  • 简介:林英强,广东梅县杨桃墩(今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活跃的象征派诗人,先后在香港、上海、北平(今北京)、武汉、南京等地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散文,还创作了不少抗战散文诗。目前所见文献,较多论及林英强的诗文创作,而对其生平描述甚少。本文尝试对一些史实加以挖掘钩沉,初步梳理林英强的生平创作。

  • 标签: 现代诗人 梅县 诗文创作 生平创作 中国文坛 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