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人认为,旅游冲击文化。甚至认为,现代旅游“侵蚀”、“污染”传统文化,加速民族文化的消亡。我的看法与之相反,坚信有序的文化旅游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振兴民族经济有推动作用。

  • 标签: 民族村寨 中国 文物保护 民族经济 文化活动场所 民族团结
  • 简介:广西是多民族的自治区,世居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其村寨建筑尤具特色。保护和改造民族特色村寨,对发展民族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民族特色 建筑文化 村寨 改造 广西 纪实
  • 简介: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在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在当前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时代背景下,特色村寨建设对民族文化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所提出的内在要求,促使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与思考民族村寨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推动民族村寨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从而更好地与特色村寨建设主旨相结合。

  • 标签: 民族经济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文化旅游 旅游反贫
  • 简介: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本文以贵州地扪人丈生态博物馆为例,讨论了民族村寨保护的问题。认为村民是民族村寨不可缺失的保护主体,政府对民族村寨的保护有重要义务。

  • 标签: 民族村寨 民族特色 保护 少数民族人口 民族文化特征 生态博物馆
  • 简介:少数民族旅游特色小镇是少数民族村寨特色的集中展示地,是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价值。基于此,文章以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平等侗寨的旅游特色小镇创建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旅游特色小镇的文化空间重构,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生存和健康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环境,以提升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精神,实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从而造就我国少数民族旅游特色小镇文化空间发展的理想路径与模式。

  • 标签: 空间生产 文化空间 空间重构 特色小镇 平等侗寨
  • 简介:“村落共同体”的研究多聚焦于村落内部的紧密联系,而忽视区域社会对于村寨性能的要求。都柳江流域苗、侗、瑶、壮各族群“功能性村寨”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独立地域边界的空间单位、防卫单位、祭祀单位、外交单位的形成过程。从聚落到村落的质变过程,既需要内部的凝聚、团结,又需要一定人力、财力支撑下的对外交往,村寨外交是检验村寨性能的标尺,是村寨独立标志。

  • 标签: 村落共同体 村寨形成史 功能性村寨 村寨外交
  • 简介:近年来,民俗村寨旅游对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风、乡貌,解决"连片贫困"问题、支撑当地新农村建设功不可没。但在村寨旅游发展中,由于规划的不合理性和大量游客的到来,破坏了原有村落的景观景点、民风民俗和淳朴意识形态,致使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文化面临着退化甚至是异化的威胁。因此,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典型旅游村寨为视觉点,探寻特色文化保护与村寨旅游和谐并存的路径和方法,希望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旅游业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文化保护 村寨旅游开发 和谐并存 研究
  • 简介:众所周知,瑶族属于典型的山地游耕民族,历史悠久。经过人口数据调查统计发现,我国瑶族人口数量约270万,且呈现一定的分散性,集中居住地的人口数量较小。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瑶族的身影,如湖南辰溪、广西防城、广东南雄、云南勐腊等。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瑶族村寨文化景观,本文首先对村寨文化景观的构成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瑶族村寨文化景观的历史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便能够使人们对瑶族村寨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 标签: 瑶族 村寨文化 遗产 历史文化 价值
  • 简介:民间口头叙事是一个群体在特定历史情境下所建构的一种历史记忆与历史表述。它是群体对所记忆的历史事实的理解和阐释,是为强化群体认同和巩固群体凝聚而进行的策略性表达。本文通过对一个彝族撒尼村寨世代相传的地方性传说的文本分析,揭示了月湖村人对本村寨历史的集体记忆和草根阐释,进而说明“小地方”的口述史不仅隐藏着“大社会”的宏大历史叙事,而且表达了村寨共同体以及家族力量对村寨象征性资源的争夺与平衡。

  • 标签: 口头叙事 历史记忆 认同 象征性资源 建构
  • 简介:一位资深国际旅游学家说,“世界上还没有一例开发旅游不破坏民族文化的,假若有,那简直是个奇迹。”大概基于这种认识,由众多权威人士共同提出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论及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时写道:“以民族村寨为代表的文化遗

  • 标签: 民族村寨 民族文化遗产 苗寨郎德 旅游业 历史文化 贵州
  • 简介:民族分立主义混淆了国家与民族的区别,主张每个民族应有自己的国家,其结果引起了民族分裂式民族自决,导致了多民族国家中的许多民族问题。

  • 标签: 民族 分立 自决 分裂
  • 简介:抑文明民族见陵于野蛮民族,非独中国也。印度之于西亚,希腊之于马其顿,罗马之于日尔曼,数者实如出一辙。然则武力之不竞,乃文明民族之通病,非中国独然也。欲求中国武力不竞之原因,又非先求文明民族武力不竞之原因不可矣。

  • 标签: 民族 文明 野蛮 消长 中国 马其顿
  • 简介:新县志设民族篇是一种创新,是实事求是反映县情,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和新的体例编写新方志的需要,是贯彻党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的体现。(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几十个民族共居,几乎没有一个市、县是单一民族的。在新疆,现在有40多个民族(其中有13个世居民族)混居在全疆各个县市。各民族都有着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语言文字、习俗信仰等独特特点,有着相对稳定的或大或小的聚居区。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共同劳动、

  • 标签: 多民族国家 聚居区 祖国统一 语言文字 专志 热爱祖国
  • 简介:雍正朝改土归流后,不理村寨的土司大量出现,土司的实际职责与其职衔出现了分离,为应对这种名实不符并逐渐增多的不合理现象,乾隆朝终于出台了土司职衔改授的相关政策。这些土司初皆管理村寨、掌理地方,后逐渐不负地方管理之责,这体现出雍正朝改土归流之后土司势力的不断削弱与中央对土司地区控制力的进一步增强。同时,雍正朝以后非世袭土司的数量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对部分土司世袭权的剥夺明显地体现出清朝统治者对土司,尤其是武职土司的警惕与防范,力图通过多种措施来限制、削弱其势力。

  • 标签: 雍正朝 土司制度 不理村寨 非世袭
  • 简介: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土族人那么喜欢彩虹,崇尚彩虹,称自己的民族是“彩虹民族”,称自己的家乡为“彩虹的家乡”,甚至国家在征集民族的图案标志时,土族人献上的是一幅彩虹的图案。土族人这么爱彩虹,是这个民族极爱色彩的表现,还是一种崇拜古代神灵的遗留?对此,我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 标签: 彩虹 民族 土族人 家乡 图案 考证
  • 简介:“整合”和“民族整合”的词条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的林林总总,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文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了梳理,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 标签: 整合 民族整合 理解
  • 简介:信任不仅是促进人际关系融洽的基本前提,而且是促进社会秩序良性循环的基本条件,它还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①各民族相互信任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前提。因此,要在各民族中形成相互间的民族信任,营造良好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 标签: 民族团结 相互信任 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 社会秩序 社会和谐
  • 简介:民族村寨民族历史、文化的综合地理实体。本文以水葩传统民族村寨及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村寨整体布局和单体民居建筑结构,认为水族村寨形态包括山、水、田地、林地、墓地、道路、公共空间等基本元素,各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民居建筑结构形制与村寨集群聚落景观相辅相成,是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典范。

  • 标签: 干栏式建筑 村寨形态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