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博物馆自诞生发展至今,虽然仍具有收藏和展示的两大基本功能.但其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却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倡导与发展,从重视物(藏品)到注重人的转变,博物馆成为一个文化空间,其在语义层面是使知识可以被参观者和专业人员共同使用和创造叫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和服务社会方面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进而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博物馆理论 智慧 服务社会 良性运行 新博物馆学 管理理念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并且突出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总结,政治建设是影响中国共产党建设成效的决定性因素。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分析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开启党的政治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政治建设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 简介: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且积累深厚,然而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的研究建构却长期进步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研究持续陷入多重视角和不同语境的错位糾缠困局之中,其中尤以传统立场与现代设计之间、本土化语境与国际化潮流之间、理论研究的价值判断与行业生产的现实要求之间三重错位关系最为集中尖锐。相关研究必须回归风景园林概念与事业的本质,重建可以整合多元视角和语境的更大视镜,才能超越诸多错位视角的拘囿,突破现实困局,推进当代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的持续建设和健康絲。

  • 标签: 中国风景园林 理论研究 大视鏡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生态和经济的关系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洞见。“物质变换”的生态经济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经济理论前提;生态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根本经济理论依据;循环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具体理论形态,也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主要理论模式。传统经济学判断具有片面性,政治经济学需要弥补传统经济学在这方面的缺陷。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应该是符合生态要求的经济学。

  • 标签: 生产方式绿色化 物质变换 生态价值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
  • 简介: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阿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邓迪斯的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的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的普遍意义,并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非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即是民俗学理论建设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新起点与新方向。

  • 标签: 阿兰·邓迪斯 宏大理论 民俗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