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迁来合肥。第三天,以大肆搜刮、中饱私囊闻名的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就去“拜谒”包公祠。看着破败不堪的包公祠,李长叹一声,说:“包公是一代清官,不能让他在死后受此冷落,要加以修复。”合肥县长隆武功听后说:“费力费钱,不合算啊!”李品仙把脸一板,说:“你太糊涂!这可是有关我们声誉的百年大事。”第二年7月,包公祠修复宣告竣工。祠堂原貌未动,只是将祠前的山门和祠旁的流芳亭拆掉,将通向祠堂的小路扩大。那悬挂于祠堂正殿的三块横匾也一并取

  • 标签: 李品仙 芳亭 第三天 第二年 祠主 李长
  • 简介:甲骨文“呂”字初文像有内外间的房子。旧释为■,实即呂方。呂方位于今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子洲等县的陕北地区。其都城应即清涧辛庄城址。甲骨文即参加武王伐纣联军中的纑,地在今甘肃崇信一带。甲骨文中的廬即盧氏,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

  • 标签: ■方 呂方 盧氏
  • 简介:山楚墓研究述评王建苏时值山楚墓发掘五周年之际,《山楚墓》和《山楚简》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前,国内刊物公开发表了有关山楚墓研究的论文32篇,各种简报、报导和科普性文章近30篇,这些阶段性成果对于促进楚文化的研究无疑是有帮助的,本文拟将上...

  • 标签: 研究述评 楚墓 楚文化因素 包山楚简 车马出行图 工艺技术
  • 简介:包拯,人们习称“包公”或“包青天”,这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包公又叫“龙图”,一般只有在小说和戏剧中见到。如明代小说《警世通言》,有“三现身龙图断冤”一章,《铡美案》剧中,有“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唱词。包公为什么又叫龙图?说来有个故事。

  • 标签: 包拯 《警世通言》 明代小说 《铡美案》 包公 开封府
  • 简介: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巫医类文献中,帛书《养生》和竹简《杂禁》是相对来说研究讨论较少的两种。这其中《养生》虽然分量很重,但是保存状况并不好,给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杂禁》只有十一枚竹简,内容很少,所以讨论的学者也不太多。

  • 标签: 马王堆三号汉墓 养生 简帛 校读 整理工作 竹简
  • 简介:追溯蒙古的历史及流变,了解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从而探求蒙古包在结构、图纹、色彩上对美的追求,和蒙古所蕴含的独特艺术美。

  • 标签: 蒙古包 艺术 造型
  • 简介:世英,男,土族,初中肄业,1922年生,祖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古谷家村.世英十岁就读于逊让乡兰家小学,后在城关高级学校肄业.他天资聪颖,语言模仿力很强.自从上小学时在课堂上偷唱灯影戏那天起,便和灯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 标签: 包世英小记 土族灯影 灯影艺人
  • 简介:新罗区境内土楼众多,与永定、南靖圆土楼显著不同的是,新罗土楼绝大部分为方形土楼,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其中的古风楼是福建省境内已知的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土楼。

  • 标签: 新罗区 土楼 中国 福建 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
  • 简介:高3.8厘米,前端宽10厘米,尾宽9厘米,长14厘米,估为试制产品,满身沾粘窑渣。器底前端附两台足,呈前高后倾状。砚盘内无釉,余施黄绿色釉,釉质肥厚温润。虽为箕形但又有宋代抄手砚的稚模,线条见棱见角,系水车窑仅见方形器,殊为难得。

  • 标签: 方箕形砚 私人收藏 古董 宋代
  • 简介: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Ⅰ型超敏免疫反应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喉间哮鸣如水鸣声,或伴有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哮喘加剧。随着环境污染严重.过敏原增多,哮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以下食疗药膳在防治哮喘中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防治方法 饮食习惯 营养结构
  • 简介:澍,号六岳,无为人,清末民初时期在安徽颇具影响的诗人。光绪二十年中举,曾任李鸿章幕僚,兼东馆塾师。后外放江浙为盐运使,仅一年即辞职,归居故里“绣溪草堂”,后被推为劝学所长,服务桑梓,直至谢世。其诗文现存有《濡须诗选》、《岭南吟稿》、《紫蓬山志》、《巢湖志》等。读书与交友方六岳生于无为县福路口铁匠岗张村。自记事后,目睹清廷腐败、列强入侵。六岳怀着一腔救国济民之志,

  • 标签: 盐运使 国济 方澍 清末民初时期 濡须 光绪二十年
  • 简介:行(1915--2000),江苏常州人。长期从事文献史料的编选和文物、博物馆管理的领导工作。早年曾任《团结周刊》发刊人、《综合半月刊》和《学习半月刊》编委、《大耳朵丛书》副主编,1945年任《新文化半月刊》副主编和《消息半月刊》副主编。解放前参加革命,从事地下党工作。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并为上海社联常委、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和上海图书馆学会会长。编有《谭嗣同全集》、《谭嗣同真迹》、《李大钊著译系年目录》、《李大钊选集》、《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唐才常著作系年目录》、《徐光启著译集(廿集)》、《樊锥文集》,《王韬日记》、《宋人佚简》等,并为影印出版《鲁迅辑校古籍手稿》、《鲁迅辑校石刻手稿》、《鲁迅重订(寰宇贞石图)》、《鲁迅藏汉画像》等书的顾问。后任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上海市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副主任、上海政协之友社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主编、《上海文献丛书》主编、《上海当代丛书》编委、《瞿秋白文集》编委、《郑振铎文集》编委。

  • 标签: 《谭嗣同全集》 管理委员会 古籍善本书目 《中国文化》 口述 上海市
  • 简介:近年湖南常德夕阳坡二号战国楚墓出土两枚完整的竹简,各长6.8厘米、宽1.1厘米。一枚32字,另一枚22字,计54字。二简文意相属,涉及到楚、越、舒三国,殊为引人注目。杨启乾《常德市夕阳坡二号楚墓竹简初探》、刘彬徽《常德夕阳坡楚简考释》。先后就这两枚竹简进行探讨。刘

  • 标签: 夕阳 常德 新证 出土 楚简 竹简
  • 简介:WHOISIT微博名人,因"鉴表"和质疑"世奢会"闻名。我不清楚对方的底牌,有许多未知的事情让我不安。"花"先生这段时间很落魄。他不敢用自己的身份证,只能暂住在用朋友身份证登记的酒店里,还要担心随时可能遭遇的警察查房。自家公司的那摊生意全部暂

  • 标签: 避难 花果山 越南 熟人社会 决定书 媒体
  • 简介:山楚简中所涉及的人名很多。本文从古文字的字形、音韵出发,对其中的一姓二名三个字形提出新的意见:将“”字改释为“”,“”之异体,疑与鲁之“”邑有关;将“耀”字改释为“”,“”、“害”均可能作为声符,但以从“害”得声的可能性更大;将“”改释为“”,从“身”、“”声,“肱”之异体。

  • 标签: 包山楚简 人名 考释
  • 简介:<正>鄂君啟節始见(?)字。舊说或以为居字,或以为(?)字。新版《金文编》主後说,理由是“節内另有居字作(?)”。今山32号简“所死於其州者之居后(?)族”,居和(?)連文,釋文作“居(?)”,甚是,《说文》:“(?),(?)也。从尸得几而止。”按凥即(?)之異体,字並从几。《说文》凥注音作“九鱼切”,實误。當逕讀为(?)。

  • 标签: 包山楚简 札记 说文 金文 三省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