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已在全世界率先完成家蚕基因"框架图"绘制工作.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框架图"和"精细图"之后,向人类贡献的第三大基因研究成果.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利用霰弹法测序完成的最大的生物种基因,共注释获得了16948个完整基因,7285个基因片断.根据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推断,家蚕约有两万个基因,其中约6000个基因为新发现.

  • 标签: 基因组框架图 家蚕基因组 框架图绘制
  • 简介:1924年溥仪出宫后,随即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接收事宜。清室善后委员会当务之急是清点清宫内所存一切物品,给世人一个明确的交代。

  • 标签: 溥仪 清朝 历史 清点制度
  • 简介:文化景观是环境层面上文化行为的空间产物,地域文化景观反映该地域文化体系的地理单元特征。地域文化遗产性景观揭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心理期盼认知传统行为)在空间上传承与形制叠加的人文地理性。对后者的研究国外已借用生物传承多样性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理念去解构。诸多研究多涉及聚落景观及其基因方面,还没有全方位延伸到地域文化景观的各类型,尤其很少介入地域传统文化(风水观)遗产性基因,及其遗产景观基因的排列或组合或结构的研究。本文引用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创立的"现象学结构主义"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中国)地域文化遗产(形制)基因与结构;并据后现代人本性空间观理念,即在满足遗产性景观所在地(或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需求规律下,论及提升文化产业展现内涵下的遗产景观基因再现控制理念。

  • 标签: 地域文化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基因 文化基因再现 景观基因控制
  • 简介:殷墟甲骨新缀四,它们是:《合集》34572+《屯南》1295、《合集》33064+《屯南》2915、《屯南》880+989+1010、《屯南》2181+4301。其中第三的前两版系萧楠先生所缀,我们加缀的是末一版。

  • 标签: 甲骨 缀合
  • 简介:对子卜辞《合》21374、21579、21535、21727、21529、21527、21645、21774、21693、21627和《合》21626等进行了新的释读,认为在上举卜辞所讨论的事项中,卜辞命辞中的“开”、“啓”、“戠”皆为动词,非人名。原隶释为“歹孟、殪”者应为“因”字。“古”、“娜”直声,假借为医治之“治”。此中之“商”为“伤”字假借,“梦”也非人名,而是动词,“迎”义。“尹又商”义为“迎接伤者”,此伤者盖指方国战俘,“奠又(有)商(伤)”即将战俘“奠”到某地。“子”家族曾有一次涉及很多人的迁移。

  • 标签: 直、值(治) 商(伤)
  • 简介:甲骨卜辞的断代和历卜辞的研究是甲骨文研究中两个相当重要的的问题,本文是针对这两个问题所作的学术评述.

  • 标签: 甲骨卜辞 断代 历组卜辞 综论
  • 简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稻国(稻米产量占世界1/3),也是世界最大的稻米消费国,13亿人以此为主粮。保证中国稻米的品质和安全性,是有关国之命脉的大问题。

  • 标签: 转基因 稻米产量 忧虑 世界 消费国 安全性
  • 简介:为纪念建军90周年,7月31日上午,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在福建教育出版社举行《燃烧的红飘带-福建人与长征》出版座谈会。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逄立左、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马照南和福建教育出版社、省新四军研究会、该书作者等代表在会上发了言。参会的有党史研究、教育、新闻、出版工作者等50多人。座谈会由该书执行副主编钟兆云主持。

  • 标签: 教育出版社 党史研究室 出版座谈会 历史 铭记 基因
  • 简介:三婆坟座落在从化市神岗镇佛岗城贝村雅窑氹,坐北向南,为三座并排,用石灰拌碎石构筑成半圆形的墓穴,中立碑。每座墓穴直径约3米.碑宽约50公分,高约80公分,以第三座墓穴保存较完整,墓主为周敦颐后人,女性。

  • 标签: 墓葬 周敦颐 三婆坟 周一濂墓
  • 简介:中央在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中,专项指出了进一步落实文化宣传,支持西部地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文艺创作的精神.本文认为肩负着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艺创作重任的出版社单位,应该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中,注重文化开发的含量.

  • 标签: 西部大开发 文化 含量
  • 简介:<正>此次敌人以快速部队沿陇海西犯,势不可遏.我为阻敌前进,保卫中原,达成持久抗战之目的,上峰命令三九军军长刘和鼎将军所部,于道[赵]口决堤.当陇海路南之敌人,已突过通许一带,开封形见危急,而决堤尚未完成;郑州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将军,以为参加决堤人员不

  • 标签: 花园口决堤 黄河水利委员会 1938年 向东南 史料 参谋处
  • 简介:<正>明代中期从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发端,出现了许多折数在一折到三折之间,篇幅短小的戏剧形式——短剧①。短剧产生后,除少量作品独立存在,多以集合成组的方式出现,"剧"俨然成为短剧的衍生形态。本文即从"剧"的角度出发,梳理明清短剧中存在的剧作品,展示其发展演变的概况,并从中发见短剧作家以集合成组的方式进行创作的意图、苦心及其所达到的互文的审美效果。一、剧之界定近人首先就剧作合集加以论述者为张全恭,他在所著《明代的南杂剧》中提出"套剧"

  • 标签: 中山狼院本 南杂剧 明代中期 戏剧形式 青溪笑 大雅堂乐府
  • 简介:<正>院长钧鉴:热河革命军经过情形一再报告睿夺。汤玉麟横暴更甚,实难再容,张汉卿受政府恩庇已极,何以对汤氏不加限制,反任其增调黑龙江新锐部队,收集直鲁溃军肆意侵扰?不可解者一。外交当由中央主持,日本已派人与我方接洽,东三省一切交涉应交政府办理,不得再推外交延缓改悬旗帜,政府委员发表已久,何以尚未通告就职?不可解者二。铁路车辆关系交通,何以不肯充分发还,不可解者三。滦河以东驻军虽允撤退,而古北口、喜峰口、山海关沿长城一带尚不肯放弃,仍袭旧军阀割据之愚策,不可解者四。查张汉卿人甚明白,必能感激政府爱护之诚,顺应潮流,倾心建设,然恐新承父业力不从心,热河尤为统一之障碍,宜速解决,以免汉卿常此受制,

  • 标签: 国民政府 东北易帜 司法院 三民主义 不可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简介:辽代摩竭凤有一形玉佩,一级文物,一六件,白色软玉质。一件镂雕绶带纹玉饰,系有五条鎏金银链,分别扣连五件玉坠,玉坠依次为摩竭衔珠、双鱼衔莲、连尾对凤、双摩竭衔珠、单鱼卧荷。玉佩采用线刻、镂空、圆雕工艺,生动精美。1986年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斯布格图村陈国公主墓。

  • 标签: 辽代 奈曼旗 通辽市 内蒙古 玉饰
  • 简介:依拉灰傣族的一种具有古老传统的歌舞形式,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地。“依拉灰”是歌舞音乐中的衬词.它表达了人们在节日时欢乐、激动的心情。傣历新年(即泼水节,约在每年公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是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按民族传统习俗。节日到来时。傣族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前往佛寺赕佛(即向神佛贡献),妇女们向陈设在户外的佛象泼水浴佛,以示虔诚的敬意。然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未婚青年们则在节日期间通过泼水和丢包游戏,追求幸福的爱情。

  • 标签: 民间文艺 “依拉灰” 傣族 “白沙细乐” “拉木鼓歌” “丧事歌”
  • 简介:在北京西山蓊郁的丛莽中,一座普通坟茔的墓碑上镌刻着两句铭语:“竟解中华百年之恨,得蒙人民一世之恩”。这是墓主,著名作家,学者,教授吴缃先生对自己一生情事真诚的高度概括。吴老逝世已十年,“古来圣贤皆寂寞”,光阴流水,世事沧桑,对这位风骨卓然的世纪老人,

  • 标签: 吴组缃 生平 文学创作 现实主义精神 人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