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明清时期江苏南部地区出现过众多的私人藏书家、藏书楼,与此同时,这一地区还出现了不少藏书家族。所谓藏书家族,即其藏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收藏或利用,而是为了整个家族的文化需要。家族藏书和作为藏书家的个人的藏书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藏书家的目的在于“藏”,家族藏书的目的则主要在于“用”;藏书家藏书注重书的版本,家族藏书注重书的内容。藏书家更突出典籍的文献价值,家族藏书则更注重发挥典籍的文化价值。当然两者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家族藏书是由个人来实现的,个人的藏书事业通常也由家族来延伸和发展。以往人们对苏南藏书家研究得比较多,对家族藏书则不够注意。本文拟以昆山赵氏家族为例,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图书馆 家族藏书 家族成员 赵氏家族 藏书目录 藏书楼
  • 简介:本文通过对图书人本管理的思想基础、主线、基本要求、实现途径的分析,说明实施人本管理模式在现代图书管理中的有效性及重要意义。

  • 标签: 图书馆 人本管理 馆员主体性
  • 简介:确山县﹃赤光图书﹄文/杨建军在确山县县城盘龙镇建设街中段路北,即清代“文昌阁”大门东侧有间青砖小瓦房,这就是1927年我党在河南、乃至全国创建得最早的图书之一———确山县“赤光图书”旧址。1927年3月,党指示马尚德(即杨靖宇)、张家铎、张耀昶...

  • 标签: 图书馆 确山县 治安委员会 马列主义 《共产党宣言》 第六次代表大会
  • 简介:今年是北京图书开馆八十周年,在现代社会,人们利用图书已成了寻常习惯。可在八十年前的中国,不要说是利用图书,连倡建也还是少数人的思想。北京图书的前身是京师图书。它的倡建,完全是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由少数人率先提出来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刘光汉曾撰《论中国宜建藏书楼》一文称:“今考东西各邦,均有图书

  • 标签: 倡建 京师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 刘光汉 学部 罗振玉
  • 简介:1906年湖南图书的创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图书事业的产生,此后在各地先后建立了十几座近代图书.

  • 标签: 借阅制度 制度变迁 图书馆借阅
  • 简介:<正>中国国家图书——北京图书——是世界上敦煌遗书的主要收藏单位之一。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其后数年中,洞内文物流散海内外各地。1910年,在罗振玉等人的呼吁下,清政府学部咨甘肃学台,将洞中残卷悉数运京,由学部移藏部立京师图书——即北京图书的前身。这部分遗书现在成为北京图书敦煌特藏的主体部分。其后,在袁同礼先生任职北图馆长期间,曾遣人赴西北,购到一些流散于民间的卷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陆续将散藏于各地及散逸于民间的不少敦煌遗书调拨或收购后移交北图,集中

  • 标签: 敦煌遗书 写经 敦煌石室 陀罗尼 残卷 中国国家图书馆
  • 简介:上海图书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原件最多的单位.在馆藏家谱中,徽州地区家谱以其数量多,质量高而成为中国家谱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本文论述了徽州家谱数量可观,休宁名列全国前茅:姓氏较多,凸现徽州地方特色;质量颇高,善本家谱超过一半;"矿藏"丰实,有待深入进行开发等特点,并对徽州家谱举例简介.

  • 标签: 中国家谱 徽州家谱 徽州家谱特点 徽州家谱举例
  • 简介:1937年9月,向热生夫妇根据党的指示,从上海回到德安。并带来了几皮箱“货物”,到国民党县长邱新民的会议室里,建议组织“抗敌后援会”。邱新民看着那几箱“货物”,别有用心地说:“对,抗敌后援会应该组成,并应该由你担任总干事。我有两幢空铺店,你把那几大箱的东西拿出来繁荣一下德安市场吧。”向热生听到这些话,明白他的用心,轻蔑地回答:“谢谢。”“那你准备卖些什么货?几时开张?”邱新民又问。“货物吗,多半是俄国的产品,现在国共合作,该不会卖俄国货,也犯赤化罪吧?开张的日期,我还没想好,但早点也好,以便满足市场的需要。”向热生说。此后,邱新民天天打听向热生开

  • 标签: 图书馆 图书管理员 抗敌后援会 抗日救亡团体 国民党 抗日宣传
  • 简介:文章阐述了西部地区党校数字图书建设的紧迫性,分析了制约西部地区党校数字图书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党校在向数字图书迈进的过程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 标签: 西部地区 党校 数字图书馆
  • 简介:故宫博物院是以明清宫殿建筑、宫廷史迹和古代艺术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图书的设置是根据故宫博物院的性质和业务需要而设置的,在博物院众多部门中图书既是一个业务部门,又是一个为博物馆服务的专业性的特色图书.故宫图书以清宫旧藏明清古籍为主,尤其是清代的古籍更为丰富精湛.近三十多万册的古籍藏书量,独具特色的武英殿刻本,皇帝写经,清抄本,满蒙藏文本,不乏孤本的方志等等,这些馆藏既是珍贵的文物,需要妥善地加以保护和管理;同时,又是为故宫文博事业服务的不可或缺的资料,应给予科学合理地利用.

  • 标签: 特色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 专业性 古籍 博物馆 定位
  • 简介:武汉公共图书的起源和发展刘志斌武汉是历史较早地建立了省级公共图书的城市。图书事业几经钩沉,逐渐被人们重视和利用,充分发挥了知识宝库的作用,不断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解放以后,武汉公共图书才得到全面快速地发展。已初具规模,日益趋向于科学化、网络...

  • 标签: 公共图书馆事业 武汉图书馆 湖北省 汽车图书馆 国民党 解放前
  • 简介:广东省中山图书是广东创建最早、规模最大、藏书量最多的公共图书。她的前身是清末广雅书局藏书楼,创建于1910年(清宣统2年)。1912年(民国元年)改名为广东省图书。1949年广州解放后改为广东人民图书。1955年5月与广州中山图书合并,称为广东省中

  • 标签: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人 公共图书馆 广州市 孙中山 外借
  • 简介:<正>1912年,鲁迅应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在教育部任佥事,兼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任职前后达14年之久,主管图书、博物馆等项工作,为北京图书前身——京师图书的建设耗费了许多心血.有一次,鲁迅和教育部同事张宗祥相约往京师图书看古书,二人指着排印的善本书目,边看边发议论.不意被教育部长傅增湘听到.傅隔了两天,召见张宗祥,要他“办京师图书”,而且要编好善本书目.张宗祥固辞不就,傅又召鲁迅催促.鲁迅笑着对张宗样说:“你真是木瓜,如此宝山,何以不去开发?”

  • 标签: 京师图书馆 鲁迅 张宗祥 平政院 善本书目 教育部
  • 简介:美国国会图书是全美国最大的图书,其中中文部收藏中国古籍历史悠久,最早的汉籍来自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清政府赠送。该馆收藏的汉籍,以地方志最为著名。本世纪四十年代朱士嘉先生以他在国会图书工作之便,编纂成《美国国会图书藏中国方志目录》一稿,著录中国方志2,939种。其后陆续补进,至八十年代末,该馆藏中国方志达4,000余种。

  • 标签: 汉籍 美国国会图书馆 古本 中国方志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藏汉
  • 简介: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共中央图书,曾经为党中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制订政策,指导中国革命和延安整风运动以及中央机关同志们的工作学习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重视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 标签: 中共中央图书馆 延安时期 时期中共中央
  • 简介:图书以其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成为校园文化的活动中心之一。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有效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图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图书馆 校园文化 建设
  • 简介:图书是信息资料中心,对于本地区的信息资源建设、群众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图书事业的发展也标志着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本文对西藏地区图书事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图书馆事业 西藏自治区 发展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信息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和网络化社会的逐渐形成,必将改变未来图书的发展方向,也将改变和调整“文献”的载体。图书走向社会或馆藏文献的社会化,是“唤醒”文献跻身网络社会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对于“深藏闺中人未识”但却是社会化藏书体系重要构件之一的地方志来说,具有更为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 标签: 图书馆 地方志 社会化 信息资源 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