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发现,殷墟卜骨中,除了大部分为牛肩胛骨外,也有象胛骨.作者曾在北京图书馆看到一片卜骨,骨质特厚,据分析很可能也属于象胛骨.

  • 标签: 卜骨 殷墟 卜辞 发现
  • 简介:甲骨卜辞中有个地名"疋"。通过甲骨文材料、传世文献资料、出土器物综合分析,"疋"的地望在陕西省汉中盆地中东部的城固、洋县一带,其核心区域在湑水河下游两岸的平原地带。"城洋铜器群"可能是古"疋国"的文化遗物。

  • 标签: 甲骨文 湑水 城洋铜器群
  • 简介:甲骨文中的“菔”字是象形宇,典型字例可参看《甲骨文合集》中的320、473。《说文》云:“菔,弩矢菔也。从竹,服声。《周礼》仲秋献矢菔。”卜辞中的“菔”字用为祭名,又是一种用牲方法,读为“副”。《说文》云:“副,析也。”《山海经·中山经》云:“其祠泰逢。勋池、武罗,皆一牡羊,副。”郭注云:“副,谓破羊骨磔之以祭也。”又,《说文》云:“磔,辜也。”《史记·李斯列传》云:“十公主砘死于社。”《索隐》云:“磔,谓裂其肢体而杀之。”……

  • 标签: 殷墟卜辞 甲骨文合集 《周礼》 象形字 典型
  • 简介:曾国在商代晚期的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由甲骨卜辞结合西周金文、考古遗存、锡料来源等多方面来看,商代曾国地望应该在两周时期曾国位置,即今湖北随州,曾国与商王朝是睦邻友好的军事同盟关系。学者曾引用一些卜辞中的“曾”并非作为地名或国名使用,而是一种副词用法,因此不能据此来说明商代曾国的地理位置。此外,商代曾国也难以断言族姓,与夏代姒姓鄫国的关系还需探讨。

  • 标签: 卜辞 曾国 地理位置 商王朝
  • 简介:传世文献所载'殷人重屋',反映出早在殷商时期先民的建筑技术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地步。这点也已经为考古发掘的非文字资料所证实。学者多依据地下出土的甲骨卜辞来揭示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包括殷人的建筑技术,目前业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甲骨卜辞中的'室'作进一步整理,以期更好地了解殷人先进的建筑技术。

  • 标签: 殷商时期 建筑技术 甲骨卜辞
  • 简介:对子组卜辞《合》21374、21579、21535、21727、21529、21527、21645、21774、21693、21627和《合》21626等进行了新的释读,认为在上举卜辞所讨论的事项中,卜辞命辞中的“开”、“啓”、“戠”皆为动词,非人名。原隶释为“歹孟、殪”者应为“因”字。“古”、“娜”直声,假借为医治之“治”。此中之“商”为“伤”字假借,“梦”也非人名,而是动词,“迎”义。“尹又商”义为“迎接伤者”,此伤者盖指方国战俘,“奠又(有)商(伤)”即将战俘“奠”到某地。“子组”家族曾有一次涉及很多人的迁移。

  • 标签: 直、值(治) 商(伤)
  • 简介:甲骨卜辞的断代和历组卜辞的研究是甲骨文研究中两个相当重要的的问题,本文是针对这两个问题所作的学术评述.

  • 标签: 甲骨卜辞 断代 历组卜辞 综论
  • 简介:河北平山王(?)墓墓室西库出土玉器三百五十件,其中有一玉片,上有墨书文字九,今摹如下:这一玉片见于张守中同志的《中山王(?)器文字编》(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5月)。全文尚未有译释。张守中同志所摹为8字。据河北省文物管理处中山国墓葬发掘负责人刘来成同志说,此片尚有一字漏摹,即在“子”和“吉”字之间有一“匽”字,则此片实为9字。

  • 标签: 中山国 中山王 张守中 出土玉器 墓葬发掘 中华书局出版
  • 简介:商代史是目前在史学研究中既有出土实物相证又有传世文献记载的王朝史,其文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了相对成体制的政治制度。其职官的设置也体现出对后世职官制度的影响的深远性。本文即选取其中一个小的切入点,着重对商代王室职官名、职官职能以及有关其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得出关于我国古代职官制度发展的起点以及脉络的个人的见解。职官制度的形成,对体制统治皆有深刻的作用。

  • 标签: 甲骨文 金文 商代 职官 王室 政治体制
  • 简介:<正>最近,我馆在整理文物仓库时,对库藏一百九十片甲骨卜辞进行了拓片和释文。今选择其中的一百片,发表于后,供研究之用。这批卜辞,是解放以来,陆续收集的。尽管它们的出土时间和具体地点不可详考,但都出于殷墟小屯村一带,当不会有疑。这次选录的一百片卜辞,包括有龟甲六十九片,兽骨三十一片。其中:属于甲骨断代第一期,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武丁时期的,有龟甲二十四片,兽骨九片,共三十三片。属于甲骨断代第二期,相当于祖庚、祖甲时期的,有龟甲十二片,兽骨十一

  • 标签: 博物馆 甲骨卜辞 龟甲 兽骨 馆藏 断代
  • 简介:字体在卜辞类型划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类的目的就是为断代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在研究花东字体类型的基础上,对这批卜辞的刻写时代做出推定,必将进一步推动对非王卜辞的认识与理解。

  • 标签: 花东卜辞 字体特征 类型划分
  • 简介:殷墟卜辞出现的“鬼日”之“鬼”有几种不同形态,但无确实的类组差异异体写法之证据,只是在“鬼曰”中都通用为“鬼”。而偏旁从“人”或从“女”的区别,可能分别是男鬼和女鬼的专用字。《合集》22480的残辞,可补足为“不遭鬼曰”,目前的几种工具书释文都有所缺失。“鬼日”可读为“归日”,训“返曰”“藏曰”,对於商人来说是不利於出行或征伐的天气。焚公荡铭文的国字,可与甲骨文瑰字认同,读为“诡”,训“违”。铭文“无困心”即“无违心”,可与《左传》文本对读,就是“没有贰心”的意思。

  • 标签: 鬼日 类组差异 《合集》22480 焚公盨
  • 简介:殷商是一个以神为本、神权统治的时代。《礼记·表记》所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正好为殷墟卜辞所证实:殷人十分崇拜上帝祖先鬼神和自然鬼神,天天祭祀,日日占卜,事无大小,十分认真。而在卜辞中商人舞雩祈雨、焚巫祈雨中,都相当典型地反映了崇拜上帝鬼神和自然鬼神的时代特征。

  • 标签: 文化意蕴 祈雨 巫术 殷墟卜辞 时代特征 文史知识
  • 简介:殷墟出土的历组二类卜辞的主要内容是商王的祭祀活动,本文在引证和分析了大量有关卜辞的基础上,认为商代对自然神的祭祀是为了拜年祈雨,对祖先神的祭祀则主要是岁、伐、御、拜四种祀典,并对祭祀的内容、对象、择日及祭品等进行了研究考订.

  • 标签: 历组二类 卜辞 商代祭祀 殷墟
  • 简介:<正>尽管在不同时期人们对甲骨卜辞语法探讨的重视程度不同,但语法研究一直是甲骨卜辞研究的一个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接连出版了好几部十分有分量的以甲骨卜辞为研究对象的语法专著,从而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对有关问题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关于甲骨卜辞

  • 标签: 甲骨卜辞 语法研究 语法现象 方位名词 教学语法 语言类型学
  • 简介:古代巫医不分,由于人类将疾病致因视为鬼魂作用,故以巫者充当人鬼间的中介,寄希望于巫术行医、安抚死神从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正因基于此观念,医与巫、医疗与巫术、药物心理与巫术心理取得了自然的结合,求药及求巫两者皆统一于医疗活动之中.商代的医疗知识仍然处于中国医学的萌芽状态,具有迷信性质,常与巫教信仰交织在一起.即使如此,此时的巫医也开拓壮大了医学的先河.除利用药材之外,商人亦知运用针刺方法以治病,此种针砭医疗器具,在各地遗址时有发现.在医疗方面的巫术的具体活动,则主要包括二种:一为医疗巫术,二为逐疫除凶.

  • 标签: 甲骨文 巫术 巫医 医疗巫术 逐疫除凶
  • 简介:殷人用龟与用骨,多将卜辞契刻在正面,因此在甲骨学研究领域,对正面卜辞的研究历来都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而甲骨背面多施以钻凿,又有刮磨的痕迹,背面卜辞或多为前辞、占辞、验辞,或残泐不清,所以常常被忽视。事实上,这些在正面看不到的前辞、占辞、验辞等,往往可以提供大量重要的信息,如占卜的时间、贞人、事件的发生过程与结果以及其它相关因素。这些重要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辞意,全面把握整版卜辞之间的关系,进而系联相关的同文、成套卜辞并合理地类比、排谱等。本文在全面整理卜骨背面材料的过程中,特别留意背面卜辞反映的相关信息,并利用正面与背面卜辞的残字以及正面与背面卜辞对比等信息,缀合卜骨六组,同时利用这六组缀合,说明背面卜辞对正面卜辞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希望引起学界对背面卜辞的重视。

  • 标签: 卜骨 背面卜辞 缀合
  • 简介:甲骨卜辞中的“雀”与传世文献和战国竹书中的“傅说”有诸多相似之处。第一,生活时代相同,均是武丁早期属臣;第二,其名皆与鸟有关,且从音韵上能通假;第三,主要事迹相仿,是武丁重臣,多次参与祭祀和征伐,特别是都曾征伐“失”国;第四,所居区域相近,都在晋南豫西一带。故“雀”当即“傅说”。

  • 标签: 传世文献 战国竹书 卜辞 傅说
  • 简介:祭祀在殷商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花东子卜辞中记载它吏祭的共43版,71条。卜辞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设祭的用牲种类及数量;致祭的对象;放祭的时间;放祭的地点或祭所;设祭与其他祭仪及用牲法之间的关系等。

  • 标签: 花东子卜辞 放祭 殷商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