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尊敬的郝苏民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行,上午好!有这样一个好机会,是我们托了郝先生的福。郝先生能够把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这四个学科融到一块儿来,让我们有交流的机会,特别感谢郝先生。郝先生这面旗帜不仅是西北的,也是全国的。按照会议安排,我来讲讲民俗学学。民俗学和其他学科比较,可能是一个有特色,但规模并不大的学科。特别是它没有本科专业,所以只是研究生的教育,因此相对其他几个学科,是一个比较小的学科,但这个学科,因为它是研究民众的历史文化传统,研究与民众生存有关的生活、情感或精神的一门学科,所以它的地位叉非常重要。

  • 标签: 学科比较 民俗学 历史文化传统 会议安排 本科专业 民族学
  • 简介:英雄史诗《格萨尔》(以下简称《格》)继2006年被国家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2009年9月27日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决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所以,格萨尔学学建设前景良好。

  • 标签: 学科建设
  • 简介:尊敬的郝苏民先生,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中午好!今天我们谈的是四个学科的建设,我认为大概只有西北民族大学,当然,可能也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能够将四个学科捆绑在一起,共同建设。也只有西北民族大学有这个学术实力,能够同时讨论这样四个学科学科建设问题。我是属于民俗学学的,民俗学现在的社会地位、学科地位好像比较高,因为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叉有传统村落的建设和保护的问题,还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和我们民俗学学有关。

  • 标签: 文学学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西北民族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境遇 民间
  • 简介:中国博物馆学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20世纪30-40年代,博物馆学研究是以西方博物馆学为摹本,基本上没有超出西方博物馆学的思维模式;50-60年代的照搬苏联模式则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掌控性,在博物馆学构建中表现出很强的政治色彩;80-90年代是中国博物馆学逐渐产生自我研究意识的时段,就一些基本术语、命题等展开了探讨,博物馆学作为学科正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先后进入博物馆学学术研究队伍,为开创博物馆学研究的新局面准备了最为重要的学术力量。

  • 标签: 中国博物馆学 学科史 博物馆学理论
  • 简介:方志学学建设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基石。加强方志学学建设是方志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历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都加以强调,并将其列入发展规划中。方志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在方志学学建设理论探索方面成绩突出,但作为专门学问成为独立的方志学学仍处于理论研究层面,关键是研究成果和研究人才匮乏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方志学 学科建设 顶层设计
  • 简介:本文以民族学学发展史为线索,对民族学传入中国后90年来的学科定义与学科设置展开讨论,辨析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相当”或“等同”的普遍认知,就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及其在中外科学领域的各种学科分类进行比较,针对民族学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和学科母体萎缩等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民族学必须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坚持民族学学母体地位的问题给予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根据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对当代中国特色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理论、分支学科设置及其内涵作出了示例性解释,其中也包括人类学学地位的一些思考。

  • 标签: 民族学 人类学 学科设置 学科建设 中国特色民族学
  • 简介:在我国方志学学的现代建构中,认清、梳理、把握方志学内在的研究范式,是现代方志学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方志学研究范式的概念、功能以及历史进行简要考察和阐述,明晰现代方志学研究范式的基本范畴,便于更好地推动方志学学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 标签: 方志学 范式 学科发展
  • 简介:本文就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创新作了简要的论述。以例证形式提出了人类学民族学哲学理论缺失、“田野调查”研究范式老化及我国生态人类学研究重心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充分证明了人类学民族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当下社会所面临的理论需求和指导。学科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学术的一个增长点,是促进人类学民族学创新的新路径。

  • 标签: 人类学民族学 理论创新
  • 简介: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的前身金陵女子大学(简称金女大),是中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女子大学。1913年由美国联合教会筹建,1915年正式成立并招生,租南京城南绣花巷为临时校舍。1923年迁入南京宁海路随园校址。1928年,国民政府收回教育权,

  • 标签: 金陵女子大学 女子学院 女性研究 女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传统
  • 简介:缪天瑞是当今仅在世的几位年纪已超过90岁的音乐先驱之一,他既是当代中国新音乐发展的见证人,又是其中孜孜不倦、埋头苦干的耕耘者。其艺德双馨,为众人所崇敬。1998年10月,欣逢天津音乐学院40周年校庆,同时举行了《全国第三届律学学术讨论会》和《缪天瑞先...

  • 标签: 现代律学 音乐教育家 十二平均律 音乐教材 对位法 艺术良知
  • 简介: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民族学与人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2016年5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民族学人类学学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从体现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以及系统性与专业性等三个方面指出了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应具备的特色和发展方向。本文就民族学与人类学自身的学科特色,从这三个方面对新时代下我国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建设作几点思考。

  • 标签: 新时代 民族学与人类学 学科建设
  • 简介: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九日,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主办、广东省美术馆承办的全国第八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术会及首届全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成果展在广州广东省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科研院校,包括香港、澳门等近百名文物保护与修复专家科技考古专家、考古学家、学者和研究生等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文物考古 文物保护 修复专家 学术会议
  • 简介:李亦园先生作为国际知名人类学家,其学术生命史脉络具有典型意义。李亦园先生的学术生命史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作为全观人类学"他者"到"我者"的研究;作为大众人类学"深入"到"浅出"的研究;作为情怀人类学的"学术研究"到"社会关照";作为理论人类学的"专业"到"交叉"。李亦园先生个人的学术成长路径,亦是人类学学的初衷和学科继续发展的基底。

  • 标签: 李亦园 人类学 学术生命史
  • 简介:本文认为,当代的中国民俗文化学有许多特点和不可取代的学科优势,但在本学科领域内有许多人都处于知之不清、似知非知或只知其昔而不知其今的状态,其他社会各界更是如此,再加上追求“大、洋、玄、奇”的社会心态,使这一学科受到有意无意的排斥。因而提出要从学界自身开始从实求知,对中国民俗文化学再认识。

  • 标签: 中国民俗文化学 从实求知 再认识
  • 简介:2014年11月1日,西北民族大学学办主办,《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学建设圆桌恳谈会”在兰州召开。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世界宗教研究所叶涛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丁宏、王建民等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高丙中、陈岗龙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萧放、万建中教授,中山大学周大鸣、陈志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勤建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敖其教授以及西北各地区高校等50多位有关学科的各路老中青名流学者齐聚金城,在紧凑有序、共识有备而畅所欲言的会风中,以践行为依据、中国特色道路理论为目标,广开言路,简约而热烈地回顾了往昔,总结了经验,实事求是地为发展学科、建立中国学派各自讲述自己故事,达成共圆中国梦的认知共识。

  • 标签: 学科建设 民族学 人类学 民俗学 社会学 《西北民族研究》
  • 简介:为了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给更多的文物保护人员提供交流平台,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4年5月在安徽省亳州市召开。

  • 标签: 文物保护事业 学术研讨会 应用化学 考古 会议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简介:《回族研究》杂志自20世纪90年代创刊至今20周年了,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20年前,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开始一个伟大历史时代的转折。《回族研究》的创刊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体现了中国回回民族研究事业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步伐,

  • 标签: 《回族研究》 创刊20周年 学科建设 回族学 20世纪90年代 选登
  • 简介:“晚明”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尽管还有不同的体认,但这并不影响学者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术概念。在学术分工日益细密的今天,再提或关注“晚明”,这本身就说明学术界已经认识到了单学科在晚明研究中的局限性,而希望多学科共同构建“晚明图景”。本次会

  • 标签: 学科跨越 学科本位 明朝末年 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 简介:"格萨尔学"是以民族史诗《格萨(斯)尔》为研究对象的社会文化学.它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在20世纪末叶才形成较为完备的科学体系.目前,我国在有关《格萨尔》资料搜集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学术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入性,社会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和普及性,以及学科布局、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机构设置等方面,在国际学术界已处于领先地位.但要使这一学科朝更加深入、有序方向发展还需要对研究的课题做出全面、系统的规划,并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和科技手段等.

  • 标签: 英雄史诗 格萨尔学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 藏族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