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一)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受到日益发展的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而在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之后,很自然地又要把工人阶级当作可以依靠来进行革命的主要社会力量.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深入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到劳动场所去进行调查研究.这些成人教育活动使知识分子和劳动群众的接近进一步深入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种情况,在1920年的“五一”劳动已经有了明显的反映.在1920年以前,中国从来没有大规模地纪念过五一劳动.1919年,北京《晨报》副刊在李大钊帮助下出版了《劳动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出专号纪念这个节日,但就全国来说.反应并不热烈.李大钊当时曾作了这样的预测;“我们中国今年今日,注意这纪念日的人还少,可是明年以后的今日,或者有些不同,或者大不同了.”1920年五一劳动的纪念活动证明了李大钊预测的正确性.(二)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工人运动 革命知识分子 劳动节 《新青年》 中国工人阶级
  • 简介:戏剧节奏是指在戏剧的动作、冲突与剧情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的变化.戏剧节奏是演员创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之一。戏剧表演中的速度节奏又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心理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控制着外部节奏,而外部节奏也影响着内部节奏,两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要成功饰演一个角色,演员必须学会,如何理解分析节奏、控制节奏的方法,这样才能演绎出角色所拥有的真实情感和性格。

  • 标签: 内部节奏 外部节奏 控制
  • 简介:本文从排列组合、线条与形象变化等三方面探讨了敦煌壁画艺术中的节奏感和韵律.

  • 标签: 敦煌壁画 节奏感 韵律
  • 简介:蒙古族长调民歌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千百年来,蒙古族长调艺人们不断学习、探索和传承,终于将这一崇高艺术表现形式发展成为具有完备体系和成熟表现手法的学科门类。从而不断地将长调民歌艺术深入民族骨髓,使其成为民族凝聚力重要载体。时至今日,蒙古族长调音乐仍需有人继续探索,更好的与其他兄弟艺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保留原有草原音乐性格的同时,继续发挥其文化艺术之外的功能,争取成为草原音乐之根,民族文化之根。倾听一曲蒙古族长调民歌,犹如站在苍茫草原向大自然倾诉体验。这种艺术境界,被诸多音乐学家、歌唱家称之为“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这种情景交融、发乎自然、天人合一的独特意境和神韵,是蒙古族人依靠草原般广阔的心胸、大海般深邃的智慧,创造出的举世无双的艺术形式。本文就个人的理解做一点探讨。

  • 标签: 长调民歌 节奏特点 草原气息 马蹄律动
  • 简介:打庄廓是建家立业、造福后代的大事.夯歌是打庄廓过程中唱的劳动号子,这种形式在大通农区藏族中流传已久.

  • 标签: 劳动号子 号子打夯 打夯歌
  • 简介:近期,英国BBC推出了Make、BehindTheCanal和NationalGallery3部、共390分钟的“慢电视”节目。它们“极有耐心”地透过影像向观众展示传统手工艺、运河乘船游览经历,以及英国国家美术馆。

  • 标签: 电视 制作人 世界 节奏 传统手工艺 MAKE
  • 简介:4月28日上午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劳模欢聚,精英荟萃,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这里举行。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296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共有124名浙江人的身影,其中就有一位是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张爱光。张爱光,是青田石雕大师。在“青田石雕甲天下”的美誉中张爱光主导的工艺创新——“非雕”技法。

  • 标签: 全国劳动模范 馆员 “五一”国际劳动节 北京人民大会堂 先进工作者 称号
  • 简介:<正>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1921年成立到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诞生期间,领导了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召集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劳动立法运动”,在当时被公认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总指导机关。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组织性质的认识,至今尚不一致。胡华同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革命史讲义》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人民出版社1983年

  • 标签: 书记 中国人民 劳动组合 代表大会 邓中夏 大学出版社
  • 简介:1969年2月3日一早,霞浦第一中学那些奔赴农村劳动锻炼的学生自带背包等生活用品,分乘十多辆汽车,一路高歌分赴各自所在乡村。我和五个同学被分配到一个叫南楼的山村,当时从公社(即现在的乡)到南楼得走一二十里山

  • 标签: 农村 劳动 锻炼 生活用品 十里山 生产队
  • 简介:目前,我国农村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时期,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成为西部大开发和农民增收不容忽视的难题,同时也是其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只有顺利转移出农村的劳动力才能缓解人口过多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因此,探索影响西部地区实际需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是现实与发展的需要。

  • 标签: 西部地区 教育 耕地
  • 简介:洛克不赞成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关于财产起源于社会契约的看法,认为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必然会通过劳动来'占用'一些东西。'占用'是财产权的依据与基础。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融入劳动对象时,它们便脱离了自然状态成为了劳动者的财产。这样,洛克便充分证明了财产的起源与王权无关。国王无权支配臣民的财产,臣民有保护自己财产的权利。他的这些看法对近代欧洲社会和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约翰·洛克 格劳秀斯 普芬道夫 契约论 社会契约 英国政治
  • 简介:在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和近年来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双重压制下,法国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在2013-2017年,法国年均失业率超过10%,高出欧元区平均失业率水平①.2017年5月马克龙新政府上台之后,探索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简化劳资谈判,提高中小企业主谈判自主性和用工的灵活度;大力推行青年学徒制,提高年轻人的就业能力;重视职业培训,促进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职位与劳动者就业能力相匹配;并针对就业弱势群体提高特殊扶助力度并扩大失业补助的覆盖面等.新政府执政一年多来,在经济整体性复苏的大环境下,法国劳动力市场各项指标向好,失业率显著下降,青年就业状况明显好转.但劳动力市场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过程中也遭遇了社会各方的阻力,本届政府以新劳动法为标志的系列改革能否真正根本上修正法国经济体制结构性弊病,仍需持续关注。

  • 标签: 法国 就业政策 劳动力市场改革 中小企业 职业培训
  • 简介:新疆昌吉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的哈萨克族劳动舞蹈,有原生态代表性,已列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美特性独特。本文介绍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形成和代表传承发源地,重点分析了劳动舞蹈的艺术特点和发展,为新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多种可行的方式。

  • 标签: 哈萨克族 劳动舞蹈 特点
  • 简介:文章通过对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分析.表明青海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合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处于无组织的自发状态,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同时,分析了青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提出消除制度障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功能,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聚集,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搞好农民工技能鉴定工作等措施。

  • 标签: 青海 农村 剩余劳动力
  • 简介:为了推动西部大发展,我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各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区劳动力流动更为频繁。处在这一背景下的西部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本文分析了西部劳动力的结构、就业特点,希望能通过具体的教育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的竞争能力,为保持西部地区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 标签: 西部开发 劳动力流动 少数民族教育 少数民族学生 就业 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