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全国各个战场取得胜利,形势大好,全国解放在即。我们作为已获得胜利的解放区,为迎接新任务,在培养干部方面,理应先行一步,即用各种形式抓紧培养大批革命干部,为未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因此,我鄂中地委决定创办一所鄂中革命干校,由张海峰、谢威同志负责,直接领导和筹备。1948年底开始创建,1949年元月第一期正式开学。尔后在此基础上又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续办了第二期。这两期培养出来的干部表现都不错,分配到工作岗位后,均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武汉解放后,湖北省委下令撤销了鄂中地委和专署,军分区机构改为荆州军分区。当时新解放区日渐增多,范围越来越大,支前任务更加港繁,干部的补充也显得更为迫切,为适应这一

  • 标签: 革命和建设 军分区 爱国卫生运动 不法资本家 未来社会主义 鄂中
  • 简介:上海锦江饭店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的饭店之一,创办者董竹君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她出生于1900年,是上海一位洋车夫的女儿,后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因结识四月革命党人夏之时而逃出火坑,成了都督夫人.几经波折,又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的统治,再次挣脱樊笼,用义士李嵩高借助的2000元钱开始了创业之路.一名女子在当时社会做成功创办锦江饭店这样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不仅今当时人,而且令今人惊叹和钦佩.前不久谢世的董竹君老人在她生前自撰的《我的一个世纪》一书中,一详细讲述了“锦江”的创办和经营.本刊选登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女招待员 董竹君 粤菜馆 国民党 清洁卫生 民国时期
  • 简介:1926年10月,在中共宁冈党组织领导下,袁文才率领保卫团举行暴动,成立了宁冈农民自卫军,袁文才任总指挥,队部设在井冈山麓的茅坪。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由于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部队遭受了重大伤亡。毛泽东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必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去建立根据地,保存和积蓄革命力量。经一个多月的转战,10月下旬,这支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为工农革命

  • 标签: 起义部队 革命力量 宁冈 三湾改编 敌强我弱 罗霄山脉
  • 简介:回忆当年的创业情景时,大家共同的感觉是: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是劲头十足,没有一点私利;在讨论办学问题时,没有上下级,非常民主,一起决策;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大家做事都极其认真,都以最好为目标。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和清华同学王万福、唐宝鑫从北平逃难到汉口,我的父母也因家中住宅遭日机轰炸受损、城市安全岌岌可危,带领兄弟和妹妹逃难到汉口和我会合。

  • 标签: 清华中学 王万福 劲头十足 城市安全 索天章 日本侵略者
  • 简介:《中国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早年在香港创办的第一份影响极大的报纸,是革命党人的海外喉舌。它的创办人是中国同盟会早期成员、孙中山早年的得力助手陈少白。(一)香港陈少白原名闻韶,广东新会人,曾入广州格致书院学习,后入香港丽雅医学院学习,结识同学孙中山。其时,孙中山对政治的兴趣不亚于医学。他经常评论国事,为此深得陈少白的敬重,他们随即成为挚友。在同窗中还有一位杨鹤龄,乐善好施,其父在香港歌赋街开设有“杨记商号”。孙中山、陈少白、杨鹤龄还有一位出身于书香世家的尤列经常在“杨记商号”秘密聚会,纵论天下大事,他们经常有惊世骇俗之语,故被乡邻同窗称之为“四大寇”。此后,陈少白加入香港兴中会总会,成为孙中

  • 标签: 《中国日报》 孙中山 康有为 保皇党 香港 革命党人
  • 简介:一、全国学制改革的概况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朝社会各阶层都进一步提出了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的主张。这种改革主张要求全国有统一的学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学校制度。光绪二十七年(1901),张之洞和刘坤一都建议清廷递减科举,注重新式学堂。“将科举略改旧章,令与学堂并行不悖,以期两不偏废;俟学堂人才渐多,即按科递减科举取士之额为学堂取士之额。”①同年九月,清廷下谕:“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其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②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进一步推行学

  • 标签: 绥远地区 新式学堂 中学堂 办学堂 内蒙古图书馆 绥远城
  • 简介:一、早年在画坛尽显风流伍蠡甫(1900-1992)是我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画家和翻译家,他出生在上海,幼年时代随父亲、著名的翻译家伍光建辗转于北京和上海,在北京的汇文附小和上海的圣约翰大学附中受到了良好的学校教育。他很早就对绘画产生了特殊的兴趣,在中学时代每次上图画课,他总是细心临摹,特别追求形似。先是学西洋画,后来渐渐对国画产生兴趣,于是疯狂地买书,像邓秋枚主编的《神州国画集》、狄平子主编的《中国名画集》等许多单本画册,几乎搜罗殆尽。后来他在近代著名的国画大师黄宾虹的指导下学习国画,他的绘画风格是追踪石涛、董源诸家,又特别注意写生。19岁那年他考人复旦大学预科和文科,从此与这所大学结下了

  • 标签: 伍蠡甫 赛珍珠 《大地》 高尔基 文学名著 世界文学
  • 简介:1945年3月,在白色恐怖下的西安,诞生了一份大声疾呼民主与进步的文艺刊物———《流火》,这在当时的后方,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文艺界,产生过一定的影响。1944年春,中共西安地下党员吴柏畅和张禹良去看望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革命民主人士党睛梵先生,当时谈起国内外形势及西安的沉闷气氛,党先生提出想筹办一家书店,但又考虑到经费一时难以筹划。禹良说,不如先办个刊物,冲一下沉闷空气。党先生是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前后办过报刊,他赞成办刊物;柏畅同志也表示支持。考虑到白区的特殊情况,经费采取社会募捐办法,以防敌特注意。在柏畅同志和党先生的领导、支持下,筹办之事就委托禹

  • 标签: 国统区 西安 李敷仁 国民党 “合法斗争” 中共党员
  • 简介: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早年为宣传变法而创办了“一会三报”,即强学会、《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其时,康有为十分看中报纸的特殊功效,他在上光绪皇帝书中,多次提到“设报达聪”的建议。他以为欲变法,非开通民智不可,而欲开通民智,亦“非有报馆不可”。为此,他倾注极大精力开设报馆,倡言变法。在《万国公报》发行不久,康有为即称“报开两月,舆论渐明”、“识议为之一变”、“渐知新法之意”,言辞间不无得意之神色。然而好景不长,康有为京城之举很快便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烈不满,而这股势力的总后台即权倾一时的慈禧太后。结局不言而喻,“一会三报”尚未形成气候,即遭清廷查封。在京城一片萧瑟的气氛中,

  • 标签: 康有为 《知新报》 《时务报》 澳门 梁启超 孙中山
  • 简介:郭秉文是20年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1919年,他接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校长职。1920年,他提出在南高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南高校务委员一致赞同,并认为该大学可命名为东南大学(简称东大)。1920年12月16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成立,郭秉文任主任。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郭秉文兼任东大校长。8月24日至26日,东大预科和南高本科同时招生。1922年12月26日,南高正式并入东大,仍由郭秉文任校长。在以后的几年里,郭秉文惨淡经营,倾全力要把东大办成崛起东方的现代综合大学。广延名师集俊杰以育英才郭秉文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延揽国内外著名学者

  • 标签: 郭秉文 校董会 图书馆 东南大学 体育馆 科学馆
  • 简介:陈光甫,名辉德,江苏镇江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并使这家开办资本仅10万元、行员7人的小银行,发展成为存款总额达2亿元、职员达2000余人的第一流大银行,居当时全国私营银行首位,陈光甫亦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当时上海金融界的头面人物。不过,陈光甫除了成功创办上海银行外,还成功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并将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海光图书馆看作是他平生三大得意之作,由此可见,中国旅行社在他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说起创立旅行社的动机,陈光甫自己有这样一段叙述:“数年前,余自香港往云南,至西人经营之某旅行机关购买船票。入门,见柜内少年西人正与一女子

  • 标签: 中国旅行社 陈光甫 上海银行 招待所 国民政府 人事制度
  • 简介:段锡朋,是一个曾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留下有两处重大痕迹的人。五四运动时,他是发动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曾先后担任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1926年9月到江西,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特派江西党务指导委员时,一手创建了极端反共团体“AB团”,是AB团的主要领导者。

  • 标签: 创办人 五四运动 中国历史 联合会 学生
  • 简介:我在工作生涯中完成的最后一项任务,是创办全国首家中外合营银行——厦门国际银行。从1985年到1990年,我在厦门国际银行连任第一届和第二届董事长。这五年是我在改革开放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最多,也是收获最多的时期。新银行开业伊始,就面临着严重困难和危机。最初几年,银行的股份和股东也一再调整和变动。直到1991年10月,厦门国际银行作为一家中外合营银行才算真正创办成功。一个积极、大胆的尝试

  • 标签: 厦门国际银行 创办 合营 改革开放 董事长 开业
  • 简介:一、一个未圆的梦:广州建台广播事业未传人中国以前,国民党人为唤起民众的支持,已经办了很多报刊来宣传自己的主张。无线电传人中目以后,国民党人意识到了利用广播作政治宣传的好处。而最早有意创办国民党的广播事业并付诸实践的即是陈果夫。1924年,陈果夫受蒋介石委托,正在上海为黄埔军校采办军用品。当时,广东革命政府在孙中山领导下实现了国共合作,革命形势日益高涨,但桂系、滇系等旧军阀的军队仍盘踞在广州附近;英帝国主义也在暗中干涉。广东形势复杂,革命急需扩大影响。当陈果夫在上海偶然听到开洛公司(美商所办)的广播后,立刻敏锐察觉到利用其作政治宣传的价值。他认为,用无线电广播作宣传与教育,比办报要得力得多。

  • 标签: 中央电台 广播事业发展 中央广播电台 国民党 指导委员会 蒋介石
  • 简介:东北讲武堂(全称“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近代三大讲武堂(天津讲武堂、云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也是中国近代四大军校(保定军校、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之一,在近代中国军事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然而,目前关于东北讲武堂的创办时间和创办者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本文经过详细考证认为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成立时间是1907年,由徐世昌创办

  • 标签: 陆军讲武堂 创办时间 创办者 东三省 清末 近代中国
  • 简介:《新文艺》杂志是解放前在山西运城出版的一份刊物。1947年3月创刊,同年8月因经费困难停刊,共出了五期(其中三、四期合刊)。刊物登载了部分知名作家和不少青年文艺爱好者的作品,内容清新、高雅、健康,形式活泼。16开本,每期40—50个页码,五六万字,封面套色。在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运城,有史以来出

  • 标签: 新文艺 作家 国民党 文艺界 创刊号 西安
  • 简介:铁铜农中是今天的安徽省枞阳县铁铜高级职业中学的前身,学校坐落在江水环绕、绿树成荫的江心洲——铁铜乡庆丰村。学校经过40年的发展,今天在社会上已有了一定的影响。但谁能想到,学校的首任校长,竟是一个在旧社会受尽凌辱的童养媳。她就是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亲切接见的老共产党员汪文英。

  • 标签: 汪文英 枞阳县 铁铜农中 铁铜高级职业中学 共产党员
  • 简介: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的《大公报》,是创办得较早且又较为重要的报纸之一.其创办人是英敛之(1866-1926).

  • 标签: 之和创办 创办大公报 敛之和
  • 简介:林炳炎,原名新福,1891年出生在清远县(即现清城区)石角镇田寮村的一户农家。父亲林寿汝是一位殷实的农民,有子女多人。林炳炎居长,童年时曾就读于本村的私塾、小学。因家境困难中途辍学,到广州一家小钱庄做后生(学徒)。为老板的挚友赏识,推荐到汕头的钱庄做店员,负责外出收送汇单和钱币。几年后,基本学会

  • 标签: 创办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 明令嘉奖 香港 镜湖医院 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