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庙底沟文化研究罗新,田建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和不招寨发现的釜灶、鼎 ̄①;1931年北平师范大学及美国弗利尔艺术陈列馆等单位合作在山西万泉县(今万荣县)荆村发现一件陶(当时称陶鬲) ̄②。原认为是仰韶文化的...

  • 标签: 文化类型 大汶口文化 仰韶村 陶鬲 三里桥类型 东下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清水河南岸的阶地和缓坡上,是渭水流域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的文化遗存共分五,第一为老官台文化,第至第五为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共发现240座房屋。房屋是史前聚落最重要的基本构成要素,对房屋进行分类是进一步探讨聚落形态的前提。

  • 标签: 大地湾 房址分类 仰韶文化 渭水流域
  • 简介:我与中学历史教学有关的工作,除了参加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外,还参加上海中学历史新教材的审读。1998年起,上海开始实行第课程改革,上海市教委制定了历史课程改革行动纲领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本)。2001年底,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苏智良教授承担历史课程课改任务,他和系内有关教师组成编写组,根据《课程标准》开始编写新课本。全市各中学2006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部试用课改的新教材。

  • 标签: 历史课程 二期课改 历史教材 中学历史教学 上海市教委 高考命题
  • 简介:为配合长江三峡工程建设而进行的文物抢救与保护工作,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对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的一次有组织的、系统的抢救保护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帮助支持下,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切实

  • 标签: 文物保护 长江三峡工程 历史文化 管理体制
  • 简介:本文对殷墟中型墓中出土具有北方文化因素的器物进行了多角度分析,首先归纳种类以及组合,其次通过每种北方文化因素的出土位置探讨其所蕴含的意义,然后将北方文化因素分为单纯和融合型两种,最后根据出土环境对这些中型墓主的身份做了推测,并结合历史文献和甲骨文资料,大致勾勒出殷墟北方文化因素来到中原的途径。

  • 标签: 殷墟二期 中型墓 北方文化因素
  • 简介:2003—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进行了发掘,发现300余座史前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石器。墓葬可分为四,第一属于仰韶文化,第属于庙底沟文化,三、四属于龙山文化。其中第墓葬出土的玉石器数量、种类最多,墓葬规模差异也较大。根据第墓葬出土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及墓葬规模,结合墓葬分布情况,文章将这批墓葬分为五个区,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对墓葬布局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探讨该地区这一时阶级分化的程度,揭示其文明发展的进程。

  • 标签: 清凉寺墓地 第二期墓葬 等级 阶级分化
  • 简介:<正>“后岗第文化”类型是依据最初发现于安阳后岗龙山文化遗存而得名的。安志敏同志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一文中做了详尽的论述,梁思永先生在“小屯龙山与仰韶”一文中作了简要的叙述,《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以下简称《收获》)把这种文化类型也叫“河南龙山文化”。我们认为这种命名值得商榷,因为:1.根据《收获》一书中说:“它(指“后岗第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和河北南部……”也就是说它不仅分布在河南,而且在山西和河北南部

  • 标签: 二期文化 新石器时代 河北南部 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 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