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2 个结果
  • 简介:<正>三十年代前后,学术界同人谈起做学问如何勤奋,都曾交口称赞“郑龙虎”。这郑是郑振铎,这万里。后来,每当有人谈起万里先生,著名词学家唐圭璋教授都深情地说:“万里才思敏捷,若有人问及某题,他连那本书、第几页、第几行都说得很准确。我着手编撰《全宋词》,就是依他的《校辑宋金元人词》为基础。……”原来,与唐是南京东南大学国文系的同学,朝夕相处,切磋学业,感情甚诚笃。1925年,王国维应邀去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任教,身边缺一理想助手。经人推荐,王发现万里这位小同乡(王、都是浙江海宁人),年龄不大,见地不凡。遂与校方交涉,破例让提前结业。于是万里去北京做了王国维的助教。古人说得

  • 标签: 校辑 名词学 王国维 清华国学研究院 小同乡 宋金元
  • 简介:“大巧若拙用大刀,大新若旧国术高。伏如猛虎进如猱,十步以内敌休逃。”这首何香凝的《大刀赞》至今还流传在喜峰口地区,形容的便是登禹所带的二十九军大刀队。与登禹大刀队同样为人熟知的,还有登禹路。在北京西城区中北部,登禹路上从来不乏行色匆匆的行人。这里或阳光静好,或现世安稳。可是,很少有人在意,这条路与一位三十九岁的将领发生了怎样的关联。而对一位年届古稀、快人快语的老人来说,这是她心中最大的伤痛,也是她心中最大的骄傲。

  • 标签: 父亲 北京西城区 何香凝
  • 简介:研究明代中叶蒙汉关系史,必然涉及到'叛人'全。全世代为晋人,居地不详,因不满明朝官府的腐败统治,秘密组织白莲教,进行反抗斗争。事被泄露后,为避官府缉拿,率众出塞,来到蒙古人民居住的古丰州板升(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之地,归附蒙古土默特部落首领俺答汗。从此,全以板升为基地,教习俺答骑兵,掏城攻堡,并为其向导,频仍深入京畿腹地,野蛮地杀掠中原人民。同时,他

  • 标签:
  • 简介:铁山先生是清代光绪以后,随着崇尚“碑学”的潮流而崛起的颇享盛名的书法家之一。

  • 标签: 书法家 崇尚
  • 简介:宋高宗构于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在金兵的追逼下,率廷臣由临安(杭州)仓惶出逃,至定海乘船南下,史称"南渡"。12月26日,构一行从定海出来后,不料海上起大浪,便在12月29日即除夕的前一天进入海门(椒江)港避风。正月初二船队傍靠海门渡头。正月初三停靠海门港附近金鳌山脚章安泊船港口。

  • 标签: 赵构椒江
  • 简介:修同志是河北省井陉人,1921年5月13日出生,因生于鸡年,其父给他取名“辛酉”,17岁那年,日军的铁蹄踏入他的家乡。他受老师路达的影响,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山西任五台县第七区区委书记、盂县县委副书记、寿阳县委书记。1948年修同志奉调南下,在湖北省先后担任郧阳

  • 标签: 敌人 红枪会 八路军 地方武装 日本天皇 党支部
  • 简介:北宋时期,出了一个与包拯齐名的好官抃。抃(1008~1084),字阅道,出身书香门第。他幼年丧父,家贫,却勤奋好学,1034年中进士及第。一生历侍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资政殿大学士。

  • 标签: 赵抃 北宋时期 大学士 包拯 门第 仁宗
  • 简介:宦官干预朝政进而乱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在这帮宦官当中,秦代的高是老资格的一员。他炮制"指鹿为马"的闹剧流传至今,仍不时为人所提起。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一书中,虽然没有专门章节写他,但

  • 标签: 赵高 李斯 秦始皇 中国封建社会 司马迁 宦官
  • 简介: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蟠仙,号介庵,晚号石禅,剑川人,白族。清举人,历任易门县学训导、四JII酉阳知州、永宁道、盐法道、按察使等职。辛亥革命时在大理,被推为迤西自治机关总部总理,不久调任腾永巡按使兼迤西道尹与李根源一道安定迤西各地,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10年参加护国运动,任全滇团保局长。护法时期,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应该说他是一个由封建营垒走向民主主义革命的民国初年云南政坛人物。

  • 标签: 赵藩 中国 云南 生平 文学创作
  • 简介:古城镇江东去30多里,有座圌山耸立长江之畔,山上有座古炮台控制着这一段长江水道,名叫“圌山关”;山下有个集镇叫大港,是这一带地方的经贸中心。1938年秋天,东征抗日的新四军有一支部队挺进到这里,初来乍到,当地群众还不了解新四军跟旧军队截然不同。一天下午,镇东头的广源杂货店门口,颤巍巍地走来了一位老婆婆,把用青花布兜着的

  • 标签: 新四军 陈毅 司令员 经贸中心 旧军队 长江水道
  • 简介:善括字无咎,号应斋,宋太宗七世孙,江西隆兴人。生年的上限为宣和三年(1121),卒年的下限为嘉泰二年(1202),详见下文考辨。进士及第,知常熟县,通判平江府、知鄂州等地,官终朝请大夫。在政见上倾向于恢复,与辛弃疾有词唱和,风格相似,属辛派词人。著有《应斋杂著》。善括散文在南宋文坛中较有特色。

  • 标签: 括散文 散文考 赵善括
  • 简介:2010年7月17日,我在北京回桂林的火车上,手机响了,屏幕显示电话来自平家。我按下通话键,像平时一样说了声:“赵老师好!”意外的是电话里传出来一个女声,更意外的是,电话里,平老师的女儿告诉我,平老师去世了。

  • 标签: 老师 赵平 2010年 屏幕显示 电话
  • 简介:我出生在成都,当时家中书画收藏甚丰,学生时代虽主攻文学,但与文化名流多有交往,耳濡目染,受其熏陶,自学传统书画,得徐悲鸿、傅抱石指点,受业于张大千、少昂,后从谢无量学文物鉴赏.

  • 标签: 赵完璧 绘画艺术 生平 人格修养
  • 简介: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皆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 标签: 元用 暇日 沈晦 学庵 五处 出纸
  • 简介:<正>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照耀着人类文明的道路,哺育人类文化的成长。时至今日,天下分久必合。两种文化互相吸引,争相靠拢。油水似的混合,不过是貌合神离;全盘洋化,不过是拾人牙慧。自然界阴阳两极相撞,倾其所有,尽其精华,化为惊天

  • 标签: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无极 两种文化 东方人 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