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39年冬,古城西宁滴水成冰。西宁街头出现了三十几个异乡人,他们随身携带的"能说话的箱子",吸引了当时的西宁人。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风度翩翩、浓眉大眼的年轻人,他就是著名导演郑君里先生。在这个抗战硝烟四起的冬天,郑君里一行为何要来到地处偏僻的青海?"他们从重庆出发,先后去了宁夏和甘肃,最后来到青海。

  • 标签: 郑君里 来青 抗战电影 中国电影制片厂 硝烟四起 群众场面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启,历史学研究计划性逐渐凸显。自1949年至1966年的“十七”间,中国先后产生过十二年规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三个不同的历史研究规划。这些规划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但它们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反映出当时史学界的问题意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

  • 标签: 十七年 历史学 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规划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山西的文学艺术揭开了新的发展篇章。从1949年10月到1966年5月,山西的文学艺术工作在17年的风风雨雨中,虽然遇到不少曲折和坎坷,但总的来说发展很快,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就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工作作一简要的概述。

  • 标签: 山西 文学艺术工作 1949年—1966年 文学艺术创作 文工团 电影剧本
  • 简介:所有的历史对于亲历者而言都必然拥有怀旧的可能,怀旧不是缘于自恋,不是缘于矫情,它是针对自我生命体验的一种积极关怀,是超越于自恋之上的有关时代命运感的亲切体认,是对人生价值毫无挑剔的一次慷慨感恩.而自恋则无关乎历史,无关乎时代,因为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始终只是一个空间性的存在,他们从不理会时间,幻觉是其固有的生存方式,真实因此永远难以闯入他们的视域.

  • 标签: “十七年” 文学史写作 怀旧 历史进化论 小说 自我中心主义
  • 简介:清乾隆四十七海富润携书案的相关档案资料(主要是当年五月广西巡抚朱椿的一道奏折),展现了一位回民长途跋涉、远赴异乡学经的生动画卷。朱椿奏折所附海富润携带伊斯兰教典籍的清单,则显示出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国伊斯兰教界长期以来最为通行的经籍;同时也说明,虽然明末以来一直有汉文伊斯兰教典籍的著译,但阿拉伯文、波斯文经典仍然在宗教领域占居着主导的位置。

  • 标签: 海富润携书案 学经 奏折
  • 简介:抗战伊始,我从贵州到四川投军,随103师由重庆出发,奉命开赴江阴前线,驻防长江边上小镇合兴街,该地距长江入海处不远,当时我在师部电台任报务员。日本海军在长江口外,整天不停发射炮弹,多数落到江边沙滩。一天我跟几位战友到江边观察,日军炮弹从我们头顶上呼啸而过。不久,我师撤防后移,行至江阴城郊,所有沟渠木桥板,已被日军泼上汽油燃烧,

  • 标签: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军事斗争 人道主义
  • 简介:本文通过传记档案等文献与《清圣祖实录》的比对,指出这些史料在记述康熙四十七众臣保举皇太子及其首倡人物史事中有不实之处,并对撰修者书写这一史事的立场和观点提出看法。旨在探讨如何正确研读史料,并据此探究历史真实。

  • 标签: 一废太子 康熙帝 满洲大臣 史料 史实
  • 简介:伴随着1949年政治层面的天翻地覆,历史学亦发生了“破旧立新”的剧烈变化。中国科学院近代史所接续延安史学之脉络,其于1950年率先创建,即有从人脉关系上切断与“旧史学”界的联系、着重培养新生力量、树立马克思主义史学正统之用意。但实际上,新中国“十七”(1949—1966)间,近代史所逐渐引入的“旧史家”亦不在少数,且在近代史资料整理编纂中发挥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为近代史所的早期发展贡献颇多。近代史所中,“新”“旧”学人并存,其中的“旧史家”群体,正为当代史学史提供了一个颇为难得的研究样本。从中科院近代史所的“旧史家”在“十七”中的实际境遇可以看到,这些“旧史家”大多出于民族主义情感对新政权有较多认同,且力图融入新时代。但他们既需面对新、旧时代中自身处境的落差,还需承受思想意识中“新”与“旧”的糾结缠斗,有时亦不免感到进退失据,无所适从。整体来说,他们均经历了一番并不轻松的心路历程。

  • 标签: 旧史家 中科院近代史所 新时代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建立伪“满州国”汉奸傀儡政权。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由此揭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由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日政策,致使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1937年至1938年,南京、武汉、广州先后失陷,国民政府被迫退居重庆,西北、西南成为抗日的大后方。

  • 标签: “攘外必先安内”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述略 抗战 宁夏
  • 简介:听田子渝、田子穗兄妹讲话是件非常欢乐的事。他俩点评父母的老照片,哥哥田子渝觉得妈妈越长越漂亮,爸爸个头太小。妹妹田子穗觉得爸爸很帅啊,有虎威。哥哥倒不以为然。《抗战三姐弟》讲述的是在张林苏的影响下,田家兄妹的母亲张林冬和大舅张金林在抗战前后的特别经历。

  • 标签: 田子 张林 林冬 八路军办事处 《解放日报》 二舅
  • 简介:福建东山岛是祖国东南沿海军事要地,是国防最前线。这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港湾优良,自“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垂涎这块宝地已久.企图将它作为进犯闽南内地跳板。1938年5、6月间,在相继占据金门、厦门、南澳的同时。日军不断派出飞机、兵舰窥伺、轰击东山岛。

  • 标签: 东山岛 抗战 日本侵略者 军事要地 东南沿海 日军
  • 简介:抗战时期,八闽儿女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本刊特选编一组福建抗战的珍贵照片,以反映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 标签: 抗战时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福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战精神 中华民族
  • 简介:一轮甲子几沧桑,苦忆当年未渺茫;千古卢沟桥上月,汗青常照慨而慷。1937年,我参加了大学军事训练,大约在5月末。开始在北京西苑,由国民党的二十九军组织训练。分成两个大队,大学生为第一大队,中学生为第二大队。两个大队归属于一个总队,总队长是冯治安(当时是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副总队长何基沣,还有一个姓潘的副总队长。大队长是程希远,我分在第四中队,中队长是徐存有。

  • 标签: 抗战 军事训练 组织训练 大学生 队长 卢沟桥
  • 简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我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自己的尊严,奋起同穷凶极恶的日寇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在不同的战场上表现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和英勇机智的斗争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 标签: 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 党的领导 场上表现 斗争精神
  • 简介: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贵州凭其极为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支持八年抗日战争的战略基地和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陪都重庆的重要前哨。为支持和支援抗战,人贫地瘠的贵州作为战时土地清查的重要省区,在抗战初期进行了土地清查,整理地籍,以求增加政府田赋收入,并取得较大成效,贵州赋额为当时全国增加最多的省份,对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抗战 贵州 土地清查 贡献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烽烟匝地,国步隗危,吾邑乐清人民浴血奋战。此时所作诗文,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充满忧国爱民情怀。然迭经沧桑,大多散佚,殊感嗟惜。今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特予掇拾,聊志纪念。回溯1938年,邑之文士倡建“湫声吟社”,梓行社刊,宣传抗日。适逢征兵,热血健男,踊跃从戎,为此社课命名《从军乐》。今择周斡先生七古一首于后:

  • 标签: 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 爱国 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