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改造前的常熟国家大学科技是二层建筑厂房,分散式布局,没有太多的历史价值。但是由于它拥有很好的地理优势,所以政府回租后,决定和常熟理工大学合作,将其打造成国家级的大学科技

  • 标签: 大学科技园 常熟 改造 历史价值 地理优势 分散式
  • 简介:二等奖:《浅析关汉卿〈救风尘〉中的批判与反抗精神》赵培贝(广西大学)首先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给我的这份殊荣。戏剧之家杂志社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为中华戏曲文化的研究者与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笔者得此机会能与其他优秀学者交流学习,实属幸事!

  • 标签: 优秀学术论文 获奖作者 戏曲文化 救风尘 关汉卿 学术交流
  • 简介:为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推动文艺理论研究、促进文艺事业发展,在武汉华中师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华师科技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已于2016年4月正式启动!本届论文评选活动由评委会的专家学者及《戏剧之家》杂志社的审稿编辑严格评审,并对获奖论文给予表彰奖励。下面公布2016年8(上)、8(下)的获奖论文名单,并由衷地对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

  • 标签: 论文评选活动 获奖论文 优秀学术论文 文艺理论研究 华中师大 文艺事业
  • 简介:一等奖:《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与美国南方本土性文化研究》赵莉(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年08(上)】得知自己的论文被《戏剧之家》评为一等奖,很惊喜。《戏剧之家》是全国仅存的几家戏剧专业杂志。该杂志广泛刊载音乐、舞蹈、绘画和戏剧息息相关的文学领域论文,突破了狭义戏剧概念的藩篱,为广大撰稿者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在戏剧专业杂志行业有目共睹。

  • 标签: 田纳西·威廉斯 优秀学术论文 专业杂志 美国南方 获奖作者 撰稿者
  • 简介:二等奖:《从〈单刀会〉看关汉卿历史剧创作的基本特点》张为(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能在《戏剧之家》这样的专业刊物发表论文,我已倍感荣幸;辱蒙见信,论文发表后又获"《戏剧之家》第四届‘华师科技杯’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第一名,这让我欣愧交并。《从〈单刀会〉看关汉卿历史剧创作的基本特点》一文是我研习关汉卿剧作时的心得体会之作。关汉卿是杂剧大家,《单刀会》又是其颇具典型性的代表作。

  • 标签: 学术论文 科技园 获奖作者 《戏剧之家》 历史剧创作 感言
  • 简介:古往今来,丹青圣手留下的几数优秀中国画作品,令我辈目眩神驰,美不胜收的水墨情境、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江苏省美术馆画家张兴来正是承继传统,博采众长的当代优秀山水画名家。

  • 标签: 中国画 张兴来 水墨情境 笔墨语言 艺术语言 美感
  • 简介:清华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艺术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师作品展"于2011年4月25日至5月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点活动之一,将展出美术学院卓有成就的前辈艺术家及在职教师的作品240余件,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

  • 标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教师 作品展 造型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
  • 简介:7月15日,主题为“重走大师路”的中德联合摄影艺术研创项目启动发布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隆重举行。主办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马赛教授和德国贝尔艺术中心代表皮艾尔.布兰科特博先生在现场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并在现场与嘉宾分享了此次研创项目的精彩亮点。

  • 标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摄影艺术 中德 贝尔 签约仪式 艺术中心
  • 简介:首届当代油画创作名家导师高级研究班为了提高我国油画专业人员的教学、创作、研究能力,我院今年面向全国招收"当代油画创作名家导师高级研究班"学员。研究班是应对社会发展对高层次美术人才的需求,以创作研究为主,立足当代,在研究绘画

  • 标签: 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 油画创作 研究班 导师 教学方式
  • 简介:4月18日、21日、25日的三个晚上,从成都启航的振兴川剧“航母”四川省川剧院,带着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精品剧目”川剧《变脸)及荣获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的大型川剧《巴山秀才),首次向首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天津的南开大学挺进。三场校园精彩演出旗开得胜,一举赢得三高校莘莘学子欢心,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连日来,“川剧,是传统古典民族艺术;

  • 标签: 《巴山秀才》 《变脸》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第七届中国艺术节 北大 四川省川剧院
  • 简介:探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清华传统”,涉及问题有二:第一,为何如此众多的戏剧人才皆出自清华?大学的校园文艺活动、课程设置目标、专业教育理念和学术研究取向等都能为某一种文艺的持续发展提供“生产性”力量。这种“生产性”力量能够积淀为一种传统,也必然意味着在一定历史时间内,一所大学的教育方式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和延续性。二者相辅相成、“同生共死”。第二,这些戏剧人才在戏剧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呈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正所谓传统由人而立,因人而传。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则能够明晰“清华传统”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这一“传统”大体上是由四个部分所组成,具体可以表述为:“话剧史论上的现代建构、话剧内涵上的人性探求、话剧资源上的欧美取向、话剧教育上的专业本位。”

  • 标签: 清华大学 话剧 现代性
  • 简介:徐志伟:你的个人经历比较丰富,念过师范学校、做过小学教师、记者,后来是怎么走到文学研究这条路上来的?曹清华:我1985年考入湖南第三师范学校,离现在都快四分之一个世纪了。那年我14岁,初中毕业就“考出去”了。当时到初中招生的中专学校很多,有供销学校、粮食学校、机械学校、邮电学校,等等,好几十所。

  • 标签: 文学研究 清华 师范学校 鲁迅 左翼 初中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