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正>罗马朗吉弩斯(公元213—273年)在《论崇高》一书中,以大自然为出发点,以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海洋、火山、日月星辰为例,论述了大自然的崇高。他认为,在整个宇宙中,凡是“使人惊心动魄的”、“肃然起敬畏之情”的“不平凡的、伟大的”、“奇特的东西”,叫做崇高。这种观点,对后代美学家的崇高论影响很大。柏克、康德的崇高论,即滥觞于此。英国美学家柏克(亦译博克,1729—1797)在《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一书中,对于崇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说:“崇高作为崇敬的原因,总是发生在庞大而可怕的对象

  • 标签: 康德 朗吉弩斯 哲学探讨 尼罗河 博克 多瑙河
  • 简介:<正>近二三十年来,在世界的范围内,模糊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越来越浓的研究兴趣,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说:“移植是科学发展的一种主要方法。大多数的发现都可应用于所在领域以外的领域”。受了这一启示,我试将“模糊”移植到戏剧中来,就模糊空间作一次初步的探讨。模糊空间的概念“空间”,在这里专指戏剧空间。由于用词不甚严格,它常常与舞台空间、演出空间相

  • 标签: 模糊空间 戏剧空间 空间模糊 演出空间 舞台空间 对应关系
  • 简介: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理论中一个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概念,它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审美追求之最高境界,其内在的模糊性及其所造成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暗喻性,恰恰是意境本身产生或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之所在。中国古代文字中,本无“意境”一词,只有“境”与“界”或“境界”二字,仅指疆土范围和界限。如《新序·杂事》云:“守封疆、谨境界,”班昭《东征赋》云:“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此时的“境界”与美学范畴的“意境”在内容上风马牛不相及也。

  • 标签: 模糊性 意境 “境界” 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 美学范畴
  • 简介:中国油画是西方判断中国文化艺术价值的试金石。中国油画的价值判断体系该如何建立,关系到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传统艺术,作为西方的画种,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为西方解读中国艺术提供了媒介。油画自传入中国时起就出现了价值选择与判断的矛盾,且一直延续至今。因为油画是外来植入的,从本质上说属于异族文化,本身即带有入侵本质。最早的油画的传入可以验证这个概念。

  • 标签: 价值判断体系 中国油画 文化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艺术 西方人 中国艺术
  • 简介:社会生活的多变带来艺术领域的多变,我们站在舞蹈这座圣殿面前,仿佛对着“赫拉克利特之河”,艺术是一个魔术般的世界,对它的变幻莫测,人们常常感到无可适从。舞蹈理论研究就是处在这样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它的显著特点是确定性,需要对每一作品在理性上作出清楚明白的解答。另一方面,人们又不满足于这种清晰明了的解释而喜欢舞蹈作品带来的宽范的、不确定的意蕴,语言的限量反而成了人们理解舞蹈的障碍。舞蹈就是这样的神奇,凡俗,雅致;简单,复杂;清晰,模糊交融在一起。它的动作可以使人抛弃杂念,完全沉浸于纯粹的近于迷狂的感情王国中,一切对动作理性的、精确

  • 标签: 舞蹈动作 模糊性 舞蹈学院 舞蹈作品 舞蹈艺术 舞蹈理论
  • 简介:模糊语言图式是时代的产物。以它的流变性、富有韵味等活性成分,满足了当代艺术家枯涩心灵的渴求,诉诸于作者当下审美情绪状态。模糊图式以它获得的普遍意义,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形态。

  • 标签: 绘画技法 模糊图式 话语背景 语言形态 艺术家 审美观念
  • 简介:<正>引论曲式作为音乐要素于音乐时间过程中分布排列的结构综合体,音乐整体与部分多样统一的逻辑关系的结果以及音乐艺术的本质体现,一向具有如下重要意义:1、曲式作为可感知的自我统一体,具有自足的单个实体的品质,它与和声、节奏、配器等一样,是音乐结构的一种存在方式.

  • 标签: 节奏 结构功能 作品 曲式结构 传统音乐 片断
  • 简介:美学家们在谈到审美判断的多样性时,常常引用“趣味无争论”这个俗语,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欣赏口味.对美的判断有自己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常常是相似乃至相同的,因而又体现出审美判断的同一性.这个同一性往往又取决于它的社会属性。因而不同的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会对审美对象作出不同的判断

  • 标签: 审美 判断 社会属性 欣赏 对象
  • 简介:“新媒体”特指一个超越传统经验价值体系的工具,而时间性的特征使得“新媒体”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演化,所以就新媒体本身而言,它是一个时间性的历史特征,更准确地说,它是人类探索自然过程当中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催化剂。新媒介承载了两个必然因素——历史发展长河当中的探索精神和“新”媒介本体物质属性。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价值判断 历史特征 探索精神 价值体系 物质载体
  • 简介:<正>迄今为止的认识史表明,在人类已进入科学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宇宙时代的今天,处于运动、变化、发展状态中的客观大千世界,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是一个难以穷尽其奥秘的认识对象,一个难以事事、时时、处处加以精确描述的“谜”。在我们的对象世界电除存在着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对明晰、相对确定的事物和现象之外,尚有许多界属不清、性状不明、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扑朔迷离、游移不定的事物和现

  • 标签: 民族音乐 模糊思维 非此非彼 信息时代 认识对象 发展状态
  • 简介:中国书法的审美与评判问题,如果套用康德的语言,就是『判断』与『判定』的问题。『变易』者可以被『判断』,『变易』者才能被『判定』。建立任何一套评判体系的前提,就是要建立起可比性。

  • 标签: 中国书法 可比性 评判 变易
  • 简介:缘于学习戏曲出身,长年置身在多元素色彩缤纷服饰美之中,饱受戏曲艺术美学的熏陶,为我职业服装设计奠定了扎实的设计基础。在从事戏剧专职服装设计中,运用戏曲服饰的美学观点,我得以产生了"抽象模糊"与"具象细腻"的创作理念。正是这一"模糊"理念给了我灵感,在实践中得以发挥并被业内同行所认同。提出"模糊"这一创作理念的依据是什么?叉何为"模糊"?当我在阅读剧本并与导演整体构思相互沟通时,自己的脑海里必然会呈现出

  • 标签: 服装设计 艺术美学 服饰美 整体构思 具象 色彩缤纷
  • 简介:“苦音”调式是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各省和其它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民间音乐七声调式结构,这种调式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其三级音和七级音在音高上具有游移性。有人称之为微升fa和微降si.亦有人认为其性质属中立音或四分之三音,这两个特性音级的存在造成了整个“苦音”调式结构的模糊性。长期以来,许多音乐工作者对其调式结构属性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其中,一些同志也对其音乐本身进行了严格的实际测音,以取得音律上精确的数据。如姜虁先生对秦腔《游西湖》一剧“幽会”一场的“苦音”插曲进行过测音(1)结果如下:

  • 标签: 四分之三音 音乐工作者 民间音乐 七声 结构属性 西北各省
  • 简介:显性模糊,本文定义为艺术作品中技术手法上的模糊性。虽然画面的形象是模糊的,但画面传达的气氛情调明显,并且赋予作品精神内涵。还有一种模糊性表现为精神领域的模糊性,即隐性模糊。隐性模糊的画面之外,确实有某种东西使你感到可以追寻,似乎寄托了某种情意。当今油画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但模糊性凭借其自身独特的吸引力,体现其内在的宝贵价值。

  • 标签: 模糊性 显性模糊 不似之似 隐性模糊 含蓄
  • 简介:钢琴是一件常见而特殊的"固定音高"乐器,必须具备"绝对"准确的音准.音乐中音准的概念是人对音高状况主观的判断过程,是建立在易变的、多重性的标准之上的模糊概念,钢琴调律师的音准判断是根据物体振动的自然规律进行,并凭借对"拍音"变化的分辨,使钢琴调律的操作过程更加科学、严谨,最终得到"绝对"准确的音准关系.

  • 标签: 主观音高 客观音高 调律音准 音乐音准 音准关系 判断
  • 简介:当代中国无疑拥有全世界最为强大的女导演阵容:执导了两部以上影片、迄今仍进行创作的女导演多达30余人,成为各大电影制片厂创作主力的10余人,具有不同程度的世界知名度的女导演亦有五六人之多(诸如黄蜀芹、张暖忻、李少红、胡玫、宁瀛、王君正、王好为、广春兰等);然而在新中国40余年的电影史上,可以称为女性电影的影片如果不是绝无仅有,至少也是凤毛麟角。

  • 标签: 导演 女性电影 影片 电影制片厂 李少红 电影史
  • 简介:引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常生活及其模糊性一直是笔者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因为模糊性很难通过纯粹的理论方法加以把握,同时笔者对当代艺术家们如何对待日常生活的模糊性问题亦感到兴趣盎然。

  • 标签: 日常生活 模糊性 艺术关系 当代 性问题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