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户时代文人画是日本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日本绘画发展历史的特色,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结合,又具有本民族的特点。它的成因一方面由于地理特点和地域文化;另一方面是在禅宗哲学影响下形成的“物哀”思想;它吸收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和精神,又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形成“俳画”特色。它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清新淡雅、遣兴舒怀的自然主义,又有观察细致入微、通过一草一木表现日常生活的市民思想,对江户时代文人画的成因和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对文人画的外延有更多的研究。

  • 标签: 文人画 江户时代 成因分析 发展演变 表现特征
  • 简介:历史常常会和我们开这样的玩笑,由于某种偶然的机遇,一些本来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成了后人永志记忆的对象.例如清初民间画师沈南蘋,他在雍正九年(1731)东渡扶桑、鬻画授艺后,其勾染工整、赋色浓艳的写实花鸟画便在异

  • 标签: 日本江户时代 写实主义 日本学者 西画影响 紫石 文人画家
  • 简介:古琴,君子所常御之物最亲密者,亦为文人修身养性之器也。相传古琴起源于中国上古时代,在唐代传入日本贵族阶层,并有过短暂流行期。明代禅僧东皋心越东渡日本后,倾力传播发展琴学,琴学在江户时代发展至最高峰,共形成五大琴派。在持续兴盛三个世纪后,琴学再次衰微。笔者基于文人琴思想视域,以文化为线索,深入探究江户时代中国古琴在日本之兴衰变迁。

  • 标签: 古琴 琴学 文人琴 江户时代
  • 简介:據文獻記載,早在江户時代初期,中國的戲曲小説就已經東傳到日本。如《水滸傳》於1717年傳入,《西厢記》於1721年傳入,《元曲選》於1762年傳入。傳播到日本的曲本中,既有《琵琶記》《牡丹亭記》等名劇,也有《雍熙樂府》《笠翁傳奇十種》等曲集,其中《八能奏錦》《摘錦奇音》等戲曲選集,在國内已經失傳。1中國戲劇在日本的演出,則又是另一回事。從江户到明治時期,親眼觀賞

  • 标签: 上演中國 中國劇 劇史料
  • 简介:博物馆的空间是展示艺术空间,它既有宣传,交流,满足观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学习辅导的功能,又与一定的社会生活,人文地理,风俗习惯,自然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且用于展示、活动的空间形式多样。基于这些特点,标识的设计应该以博物馆的功能性与地域文化性为基本依据.日本江户东京历史博物馆就是一座融合了浓郁东京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展馆不仅全面地介绍东京的历史,馆内有大量史实资料和实物的展示,而且整体形象也做了精心的设计,特别是在标识的设计上独具匠心,有着日本民族的艺术特色与风格特征。江户博物馆标识设计的主要特点在于:一.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风式的室内设计赋予标识的色彩与艺术形式以指示标识来讲,首先在外形上有采用船形设计,这一形式的设计与古代日本的一些民俗民风是

  • 标签: 东京历史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标识 标识设计
  • 简介:序幕自19世纪90年代被发明以来,电影虽历经了两个世纪的变迁,但在这段时间里,胶片电影、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三合一的状况却从未被改变。然而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仅仅一年时间里,胶片电影就已消失殆尽,而这究竟是技术革命所致还是人类的情感被计算机所物化,这些问题至今都未有答案。电影的产业化发展必将促使商业电影文明也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电影文化又将去向何处呢?

  • 标签: 日本电影 进化论 全媒体 格斗 胶片电影 艺术电影
  • 简介:筱田正浩(MasahiroShinoda)导演的《间谍·佐尔格》(SPYSORGE)作为第一部日本国内制作的数字电影,2003年6月14日在日本东京首映后成为日本舆论界关注的热点。影片2001年1月开机,采用高清拍摄、数字制作、同期录音,制作周期为2年半。其中仅后期数字母版制作大约花费了1年半的时间,制作费用20亿日元,可算是日本影坛当年最大的制作。影片获得了日本第27届日本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摄影、编剧、录音、照明、剪接、音乐八项提名,并获得最佳美术奖以及2003年度日本影像技术奖。

  • 标签: 日本东京 数字电影 数字技术 间谍 解读 数字制作
  • 简介:“日剧”这一名词最早源于卫视中文台上世纪90年代初开辟的“偶像剧场”,从此约定俗成。而在日本国内,真正意义上的“青春偶像剧”是诞生在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剧烈的竞争,各大民间电视台纷纷将目光转向占人口约一半的、二战后出生的第二代年轻人,研究他们的心态,为其量身打造了适应他们的“青春偶像剧”。作为青春偶像剧的鼻祖,日本从此也成为了偶像剧时代的“东方梦工场”。在日剧经典确立的过程中,《东京爱情故事》《Tokoylovestory》(以下简称《东爱》)首先以其浓郁细腻的感伤基调开启了“日剧黄金时代”的大门。《东爱》

  • 标签: 偶像剧 爱情故事 泡沫经济崩溃 日本人 真正意义 工场
  • 简介:在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化交流项目中,20位来自科隆造型学院的学生与20位来自名古屋艺术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展示了他们对别国的富有创意的解释。

  • 标签: 日本 德国 设计学院 交流项目 学生 艺术
  • 简介:喜欢一边坐车一边听音乐的人要留意啦,在日本,现在竟然有会演奏乐曲的音乐公路。音乐公路是由日本北海道工业研究所发明的,设计师将色彩斑斓的音符涂在路面上,提醒人们前面就是会演奏音乐的路段了。

  • 标签: 日本北海道 音乐 公路 工业研究所 设计师 演奏
  • 简介:在歌舞伎演技方面:一是确立了上方(大阪,京都)坂田藤十郎写实的“和事”演技;二是确立了江户(东京)初代市川团十郎,二代目市川团十郎写意的荒事勇士威武的演技;三是确定了自禁止女性登台演出以来,男性演员饰演女性形象的“女方”演技。近松门左卫门是净璃璃大师,也是歌舞伎名家,他的歌舞伎

  • 标签: 演技 歌舞伎 演出 写意 舞蹈 演员
  • 简介:日本的《雅乐》又称《舞乐》是日本的“宫廷艺能”。它是由中国传去的唐代《燕乐》和高丽传去的《高丽乐》舞,以及天竺僧人菩提和林邑僧人佛哲传去的印度舞所组成。还有更早一些的是我国隋代(公元612年推古天皇二十年)百济人味摩之(米玛西)把中国江南吴地的《伎乐》(面具舞,和西域的乐舞)带到日本传习,还是建立了学校。笔者曾在正仓院展中见到过“吴公用具的展出。(日)《日本书纪》卷22:”推古天皇二十年首:“百济人味摩之归化·日:学于吴,得《伎乐舞》。则安置樱井、二集少年,令习《伎乐舞》于是真野首弟子,新汉齐文二人,传习其舞”。真野首是百济归化人,新汉齐文是归化的汉人。圣德太子时把《伎乐》

  • 标签: 百济 天皇 高丽 西域 太子 乐舞
  • 简介:本文是为纪念《雷雨》诞生80周年撰写的论文。文中分三个阶段回顾了《雷雨》在日本演出、翻译及研究的历史。第一个阶段是1930—1940年代,是介绍和研究的初期阶段,1935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演出《雷雨》后引起了日本剧界的关注,此后,由秋田雨雀做序的日文版《雷雨》问世,继而出现了多种剧评和书评。第二个阶段是1950—1970年代,演出和研究都进入了专业和系统的阶段。这一时期有多家日本职业剧团演出该剧,学界也出现了不少研究曹禺的专家。第三个阶段是1970年代至今,《雷雨》的日译出现多种版本,其演出、翻译、研究工作都已走向成熟。2006年,在东京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上,北京人艺演出的《雷雨》引起轰动。在日本,《雷雨》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 标签: 话剧 雷雨 曹禺 中日文化交流 中日戏剧交流
  • 简介:巷口十月的一个上午。出租车开到巷口。村井义男准备下车,后面跟着他的父亲不二男。

  • 标签: 悲剧 日本 出租车 巷口
  • 简介:日本现代的设计思潮的形成具备了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其形成与发展都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外部文化的融入是分不开的,这样的设计思潮也在影响着日本现代包装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 标签: 现代设计 传统创新 继承发扬 日本文化
  • 简介:日本的鬼怪电影历史源远流长,百年来出过不少经典妖魔传说,如《牡丹灯笼》《四谷怪谈》等,都以千变万化的厉鬼恶魔来见证每一个时代的地狱风貌。1952年的一部《雨月物语》勇夺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并当选为当年世界十大电影之一。自此,凄美神秘的影像便成为日本鬼片在海外观众眼中的标记。不过,日本恐怖片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连好莱坞也购买放映版权,还是近年的事。日本恐怖片为什么会形成气候,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它究竟有什么吸引人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日本人为我们营造的神秘灵异世界吧!

  • 标签: 刮恐怖 恐怖风 日本刮
  • 简介:日本趋势剧(trendydrama)又称日本偶像剧。严格说来,在日本并没有所谓“偶像剧”这种戏剧类型的名称,日本人通常称其为“趋势剧”。偶像剧的名称主要在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使用。又称“青春偶像剧”。

  • 标签: 青春偶像剧 戏剧 评介 日本人 大陆 港台
  • 简介: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岛国,它的音乐有着一定的历史。其音乐可分为雅乐、声明、琵琶乐、能乐、筝曲、尺八乐、三味线音乐还有民谣与民俗艺能。日本音乐与中国音乐有相同之处,但风格就完全不同。

  • 标签: 雅乐 琵琶 太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