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绒绣《黄山日出))是以黄山日出风光为主题画面由峻山、松树、日出和云海等景物组成,气势恢宏。作品宽8.53米,高4.10米,总面积35平方米。它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绒绣作品。比原来绣制的北京大会堂香港厅《维多利亚海湾夜景图》还整整大了5平方米,作品由9名绒绣工艺师花费90天时间,日夜精心制作而成。已安装在北京人民人会堂安徽厅内。《黄山日出》以进口澳毛为原料,根据原作的要求,将不同色相,浓度和冷暖相宜的颜色的全毛绒线劈开再组合起来,并在一英寸7眼的麻布上进行斜针绣制,以颗粒状的色点组成的线条或色块,丰富细腻地表

  • 标签: 工艺品 绒绣 《黄山日出》 工艺美术欣赏
  • 简介: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的文物艺术拍卖市场来说是值得回顾和留恋的。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京沪等地的春季拍卖会纷纷延期,不禁让人对羊年的拍卖市场忧心忡忡。直至7、8月各大拍卖会的成功举行,此后更是一路捷报频传,市场的火热程度又使人始料未及,珍品佳作精彩纷呈、拍卖现场异常火爆,争议纠纷屡屡曝光则是这一年的三大看点。

  • 标签: 市场回顾 拍卖市场 艺术品拍卖
  • 简介:海德格尔(M.Heidegger)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说法:艺术家是艺术的起源,艺术艺术家的起源,而在这种相互起源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起源,那就是艺术艺术,好一个抽象的名词!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指出谁是艺术家,什么是艺术,但有谁能够轻易说清什么是艺术?

  • 标签: 艺术家 艺术品 艺术活动 艺术创作 艺术风格 美学思想
  • 简介:中国的绘画已有几千年历史,从它的开始到现在,围绕着作品的真伪始终是一个难题。仅存的、流传到日本、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在中国美术史上也只好无奈地写上“传本”的字样。至于隋代展子虔的《救春图》,五代黄荃的《珍禽图》,还有那从火中救出,一半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一半保存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作品的真伪,都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传说。

  • 标签: 黄公望 天王 中国画艺术 绘画 中国美术史 作品
  • 简介:在当前的中国艺术拍卖市场上,拍品的著录往往是购藏者关注的焦点,很多天价成效的书画作品都与其在美术史上的著录有关,由此引发出许多关于著录的价值、著录的真伪等争议。如何客观地面对著录、成为购藏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 标签: 艺术品市场 著录 艺术品拍卖市场 书画作品 美术史
  • 简介:据纽约《美术报》1989年1月第1卷第2期报道:1989年12月1日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出现了前所末有的争购中国古代艺术的现象,其售价远远超出原来的估价。比如,一尊唐三彩的骑马像——可能是1943年在河南洛阳附近出土的16件著名塑像之一,头部还基本完好地保留着原来的釉色——估价为70,000至90,000美元,后被一日本收藏家以300,000美元捧走,另一尊与传统样式不同的骑马像是一个鼓手,在头部和双手也有釉彩,正抬手敲击一个无形的鼓,造型上有一种运动感,原来估价为70,000至90,000美元,最

  • 标签: 釉彩 《美术报》 中国古代艺术 运动感 克里斯蒂 卷第
  • 简介:对于我的工作而言,材料艺术不同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也不同于现今人们称之为装置的东西。传统的绘画和雕塑,通过对某—媒体的形式赋予而达到某种隐喻,象征和再现,这些都是以形式为中心的。而装置艺术则过分依赖于现场和环境,因此仅仅是一次性的和消费性的。我的综合材料作品所采用的语言我称之为“直喻”。作品是一个精神事件发生的“直观现场”,并通过这一现场而获得某种凝固的具有不可消费的存在性。我的关键时刻是从听到材料的内在声音开始的。

  • 标签: 艺术品 直喻 装置艺术 综合材料 文物 绘画
  • 简介:中国字画艺术市场开始走红朱浩云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预言:20世纪艺术投资将取代股票、房地产投资,成为人类主要的投资方式和内容。一个走出封闭状态的新兴市场我国字画艺术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字画在国内市场上无法流通。为此,国...

  • 标签: 艺术品市场 艺术投资 房地产投资 未来学家 封闭状态 张大壮
  • 简介:青田石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以其独特的魅力享誉寰球。但是石雕艺人精心创作的石雕作品的知识产权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颁布已经十年,其中第六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而至今尚未出台。这使一些急功近利者的侵权行为得不到抑止和惩处,挫伤了青田石雕

  • 标签: 亟待保护 知识产权亟待 石雕艺术品
  • 简介:昌都地区的文化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地方特色。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昌都的文化艺术更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进入到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广大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生活、勇于实践,编排和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节目和美术作品;搜集和抢救了一批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舞蹈。昌都的文化艺术开始从横断山脉的封闭峡谷中走出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显示出了新时期昌都文化艺术成就的魅力与风采。一、搜集整理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984年4月,在昌都举办的昌都县噶玛乡瓦寨民间唐卡展览,标志着昌都地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工作冲破“左”的禁区,开始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当时,不仅展出了传统的唐卡,而且更可贵的是展出了噶玛的民间艺人用唐卡的形式创作出了反映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的新唐卡,这应该说是民间创作上的一个突破。1985年成立了抢救文物领导小组后,更是全方位地开展了搜集整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工作,大致了解了昌都地区文物古迹的分布和收藏情况。1986年,为了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文化艺术,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乌兰牧骑文艺汇演。自治区文...

  • 标签: 成就展示 文化艺术 新时期昌都
  • 简介:这篇文章的题目本该叫做“回顾与展望”。回顾近五年来包头文化艺术事业所走过的道路,虽然步履维艰,却也成绩斐然。洒下辛勤汗水之后,收获了一片心头的喜悦。展望未来,特别是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如何把“代表先进文化”的文化艺术事业推向新的阶梯,我们充满信心,却也深感任重道远。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五年,我们遵循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坚持文化艺术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全面推进包头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战略构想:文化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艺术创作要有新成果、文化基础设施要有新面貌、文化市场要有新发展、文博图工作要上新台阶、群众文化要达新水平。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包头市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紧紧围绕这一奋斗目标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奋力拼搏。一、文化体制深化改革成效明显 改革是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契机和动力,统揽全局深化改革,特别是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则是当务之急。我们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出人出戏多演出”而又有活力和后劲的新机制,开拓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在人事制度、分配方式、管理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改变剧团过去公务费按计划核拨的...

  • 标签: 事业蓬勃发展 包头文化 文化艺术
  • 简介:文化艺术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表征,其话语兴衰同文化命运紧密相连当代中国的艺术受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出现了诸多与西方艺术相整合的踪迹。然而,随着后殖民主义问题的敞开和当代东方话语的觉醒,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未来世界文化不是一种平面化的文化,不是后殖民单边

  • 标签: 中国 文化精神 艺术精神 民族文化 发展空间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