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广义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特殊,他不仅参与了几乎每一个关键阶段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学术观念和文化主张,创造了诸多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作品,而且作品涵盖装置、雕塑、影像等多种媒介。此次《存在与超验》是王广义的又一大型回顾展,其标题既可以看做是对展览主旨的“自定义”,也可看做是站在今天的时间坐标点上,对过往艺术思想历程的“再定义”。

  • 标签: 存在 超验 观念艺术
  • 简介:宁夏朴斋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诞生的一个新型文化艺术品经营实体。朴斋定期为书画家、文化艺术团体举办展览、拍卖等文化艺术活动,为“朴斋书画艺术网”会员提供宣传和全方位的服务。“创百年老牌,树一代新风”是朴斋的追求,“诚信为本,服务至上”是朴斋的宗旨。“朴斋”已注册商标,其晶牌和服务,将给宁夏艺术界、中国收藏界带来新的感受。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组织机构健全(公司下设六个部门,三个科室)。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金石书画、古典家具、文玩杂项、学术研讨、艺术展示、礼品研发。朴斋面积两千平方米,内设四个展区:青铜区、书画区、杂项区、古典家具区。

  • 标签: 复朴斋
  • 简介:今年是尤金·奥尼尔逝世60周年、其名作《大神布朗》上海首演25周年,也是名导胡伟民生前执导的最后一部话剧大戏。此次由76岁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张先衡执导,沈磊、田蕤、孙宁芳、谢承颖联手与现代人剧社合作重排该剧。《大神布朗》首轮将于9月6日至14日在新光剧场公演8场。

  • 标签: 布朗 表演艺术家 奥尼尔 现代人 话剧 公演
  • 简介:眼前的景象让我想起伯格曼电影中的场景,或者更为确切地说,伯格曼在上世纪50年代所拍摄的一部电影的场景。太阳在洋溢着幸福的夏日里很少低于地平线,即使在位于遥远的南部城市斯德哥尔摩也一样。鲜花簇拥着大地,枝繁叶茂,鸟语花香,在无限温暖的阳光沐浴下,万物映衬着多彩的草地和植被,翠绿如荫,这些都是只在华滋华斯和济慈笔下才有的乡间景象。

  • 标签: 牧歌 序幕 斯德哥尔摩 50年代 华滋华斯 地平线
  • 简介:地址:宁夏银川市凤凰南街4-6号凤凰商务办公楼三楼邮编:750001电话:0951-5058338传真:0951-5012329网址:www.fpzh.com中文域名:贺兰砚.com朴斋.中国(cn)北京办事处

  • 标签: 复朴 朴博物馆
  • 简介:<正>一当代科学艺术研究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这就是所谓“艺术的时间”,它不同于日常的(或心理上的)和客观的(或物质的)时间。在涉及艺术的系统或艺术的作品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它被运用于特别的速度和发展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文学和艺术的学者们都应用这个借用于绘画艺术的术语,但它却最清楚地适用于音乐。这正是因为音乐的最自然的属性是“时间的艺术”。学者们所说的“感觉的时间“已被用于视觉艺术类,而“感觉的空间”

  • 标签: 复节奏 作品 艺术研究 艺术家 手法 斯特拉文斯基
  • 简介:引言吴子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身份有着广泛的代表性。他很好地融入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潮流。这个潮流短促而激烈,在中国美术史上却发挥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它凝聚了关于这个时代所有的美术关键词:西画思潮、现代绘画、社团、写实主义、国学回归。它所诠释的这个时代是多重而错综复杂的。历史赋予了吴子时代的使命,而吴子终其一生都在为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而努力。

  • 标签: 历史情境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美术史 裂变 实践 油画
  • 简介:波普,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是探讨生活文化与艺术之间的纽带,运用复制、拼接、挪用等艺术手法以诙谐风趣的方式融入作品中。本文以王广义为例,简要叙述波谱艺术的发展与特征,分析其典型作品的题材特点、形式语言、艺术观念、色彩语言在波普艺术创作方式上的运用和对具有历史与政治含义符号的借用,探讨这一艺术形式如何在王广义作品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波普艺术 王广义 政治 符号
  • 简介:中国的艺术教育,出现过一种“招效应”。“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招生初始的、以“老三届”为主要生源的77级、78级,其总体水平或尖子水平,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总体水平之高,亦有可能是绝后的。以陈其钢(77级)、谭盾(78级)等“才子”为代表的“招”音乐家、以张艺谋(78级)为代表的“招”电影家等,尽管他们的实验创作有的引起争议,但不可否认,“招效应”下的艺术家群体,是至今没有超越的高峰。

  • 标签: 艺术教育 “文化大革命” 解码 高考招生 陈其钢 音乐家
  • 简介:清姚燮《庄今乐府选》今存三种不同系统的钞本。据《庄今乐府选总目》,此书收録元明清戏曲、说唱、散曲和时调新曲共430种,内有27种未见别本流传。现存本间有姚燮所作批语、题识及跋语,涉及作家创作背景与版本来源等信息。然该书卷帙浩繁,且分藏于五处,未易获知其全貌。今参酌诸家目録,以现存文本的具体考察为依据,整理成详目,细列剧目、折目、批注(选録)、题跋、册数、馆藏地等,以供学者参考。

  • 标签: 姚燮 今乐府选 目録
  • 简介:戡档案朱戡(1900-1989),名义方,字伯行,号静龛,前后用名多达几十个,40岁后,更名朱起,号戡,以号行,上海上。近代著名艺术家。先后定居山东泰安、上海,故自谓“海岳双栖”。

  • 标签: 墨法 草法
  • 简介:<正>自十五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五百年时间,为中国戏剧理论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者有十人:朱、徐渭、李贽、汤显祖、王骥德、潘之恒、金圣叹、李渔、梁启超、王国维。按时间先后为序,朱权为第一人。朱也是明、清两代被称引得最多的戏曲理论家之一。他的戏曲理论专著是《太和正音谱》。然而台湾学者曾永义先生提出了一个颇耐思考的问题,题目是《太和正音谱的作者问题》,他列举李开先、何良俊、王世贞、王骥德、沈德符、徐祚等人有关《太和正音谱》的引述后说:“以上诸家皆为明人,李、何、王三人都生于嘉靖间,可见那

  • 标签: 朱权 朱元璋 正音 王骥德 王国维 戏曲理论
  • 简介:东北瓷都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共法库县委副书记、县文联主席、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八印藏竹轩斋主、沈阳书画院签约书画家:书法在全国各地获奖二十余次;画竹基于古代传统而有自家风格,多次获奖;

  • 标签: 协会会员 常务理事 县委副书记 书法家 书画研究 中国画家
  • 简介:一、朱戡草书创变的时代背景清中期以来,碑学大盛,理论上有阮元、包世臣等人大肆宣扬,创作上则有金农、邓石如、伊秉绶、赵之谦、何绍基等人推波助澜,至晚清,又经康有为的鼓吹,书坛遂成碑学的天下。但碑学的兴盛并不代表帖学的衰微,帖学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 标签: 朱复戡 艺术历程 草书 碑学 包世臣 邓石如
  • 简介:曾静萍所谓的复古,是努力回到梨园戏的源头,重新理解这个剧种最初的艺术自觉和趣味。“。其见天地之心乎”周易卦的彖辞,大概可以用于她对视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梨园戏完成这些传统剧目恢复的最好阐释。

  • 标签: 天地之心 艺术自觉 传统剧目 梨园戏 剧种
  • 简介:中华文化只有放在大背景的宏阔视野中才能弥现它的魅力。从当前的文化格局来看还是多元共存,至少有马列文化,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信、失效、失落的现象。

  • 标签: 万物 中华文化 多元共存 文化格局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 简介:戡是20世纪集金石、书、印、诗、画诸艺于一身的艺术大家。其书法最擅长篆书和草书,并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草书创变之路。朱戡草书的总体艺术特色是刚健凝重,气势开张,又典雅纯正。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其艺术主张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首重金石气,次求书卷气。二是非常重视草书的理法。朱戡一生的草书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海上旧体”:主要师法吴昌硕、沈曾植。“由晚明上追二王”:此期朱戡草书大致并行呈现两种面貌,一是精研二王草书之作,二是以金石气兼融二王草书之作。前者占据了主流。此期是其以篆作草的第一探索期。“以篆作草,兼取隶章”:20世纪50—60年代,朱戡对二王草书的学习运用达到精熟自如的境界。70年代是其以篆作草的第二探索期,也是其刚健凝重、气势开张的草书风格成熟期。80年代,朱戡草书更趋刚健磅礴、古朴凝重,进入其以篆作草的第三探索期,也是其碑帖结合探索的深化期。

  • 标签: 朱复戡 草书 艺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