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巍山具有灿烂的文化,在清代时被誉为'文献名邦',境内历史悠久,从公元前109年的邪龙,到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11月成立巍山彝族自治,1958年10月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富了巍山深厚的文化基因,基于此,巍山的民族文化也显得很有特色。本人着重对巍山彝族的第五种打歌——紫金打歌进行赏析介绍,并对巍山的文化特色进行简单介绍,这种文化底蕴为打歌文化

  • 标签: 县打歌 巍山县 打歌紫金
  • 简介:近年来,江西弋阳腔引起了外国学者的关注,日本明治大学福满正博先生[1]通过对江西省弋阳古戏台的考察以及相关历史文献的考证,探讨了弋阳腔的历史与影响。本文[2]经作者授权翻译,期望有助于探究异域学者对我国戏曲现象的认知与解读。

  • 标签: 弋阳腔 江西省 弋阳县 外国学者 历史文献 古戏台
  • 简介:据当时的记录可以确定,弋阳腔在江西弋阳以外的地区也未绝迹,如明末冯梦祯(1564-1605)《快雪堂日记》就有三处(万历一十八年、二十七年、三十三年)关于弋阳腔的记载。下面,引用其中一处:庚寅(万历十八年,1590年)九月二十八,晴。

  • 标签: 弋阳腔 弋阳县 江西省 万历 记载
  • 简介:本文对富平阿宫腔《天女》的音乐创作做了简要介绍,陈述了阿宫腔《天女》音乐唱腔的创作思路、具体做法,着重对阿宫腔板腔的运用和发展以及音乐旋律的改良作了重要的阐述。

  • 标签: 阿宫腔 《天女》 音乐创作 改良
  • 简介:翼城武池村乔泽庙戏台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是我国现存8座元代戏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戏台坐南朝北,台基高1.6米,面阔9.4米,深9.35米,单檐歇山顶。台面四角立角柱四根,与背面墙内立撑柱共八根支撑顶部荷载。角柱之上施大兰额结成井字形框架,八根由外向内支撑华丽的八卦藻井,结构精巧。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乔泽庙戏台 古戏台翼城县 山西古戏台
  • 简介:认识陈希望,源于他的父亲——著名花鼓灯老艺人、“陈氏”流派创始人、艺名“一条线”的陈敬之老先生。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从上海考入安徽省歌舞团舞蹈队,练中国舞、练芭蕾,跳《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草原儿女》、《沂蒙颂》的同时,“安徽花鼓灯”这一崭新的舞蹈名词和样式,拓展了我对舞蹈的认识:那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手巾花、扇花,那刚劲、灵巧又不失妩媚的步法、身段及组合.

  • 标签: 安徽花鼓灯 音乐作曲家 凤台县 《红色娘子军》 印象 《白毛女》
  • 简介:旅游扶贫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对贵州省雷山实地访问调研发现:在雷山县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扶贫中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投资单一、贫困人口参与低、扶贫绩效弱、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融资、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优化产业结构、重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等措施,促进雷山县县域旅游的深度开发。

  • 标签: 雷山县 县域旅游 旅游扶贫 精准扶贫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已取得广泛共识。泸溪作为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其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有一定特殊性。强化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更多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强化对外交流,共同推进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

  • 标签: 新时代 群众文化 建设 发展
  • 简介:闹社火是西北地区农村春节文化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地区不同,社火的内容也不同,其中,业余戏曲演出是众多乡镇农村春节社火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视听观赏设备的迅速普及以及具体地区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戏曲社火逐渐衰落。文章以甘肃省临潭太平村的戏曲社火为视点,在对其生存状态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功能及其衰落原因,论述了戏曲社火在传统戏曲艺术民间传承中的特殊作用,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 标签: 戏曲社火 文化传承 生存状态 衰落 专业化
  • 简介: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自然系统和物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伴随着知识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开始重新组合,进而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引发新的生态危机。当下我国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土地和政策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的滞后,导致农村土地利用和综合生态人居环境呈现不协调的现象,文章以研究迁西潘大水库环湖片区乡村协同发展低碳生态规划为例,着重针对生态环境污染、乡土景观风貌控制、农业基础建设、地域性低碳技术、乡村可持续建筑的技术以及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施行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案,在构建乡村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的生态策略中找到新的符合该地域特殊属性的动力点,为弘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国家战略而不断发挥地域能动性作用。

  • 标签: 低碳生态 乡村人居 生态设计 持续性
  • 简介:中国村落结构中的稳定群体是由一个或多个宗族连接构成。村民就是在宗族体系建构下的村落中生活,宗族身份是村民日常生活以及参与宗族事物的身份标识。在宗族脉络下的交往,逐渐形成牢固与稳定的宗族文化认同。在村落社会,宗族身份是获得参与共同事物的隐性权利,同时也是参与其中的应尽之责。尤其在传统礼俗中,透过宗族脉络,礼俗中的权利与义务更是凸显。宗族认同是解读村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视角。村落中的传统音乐是民间礼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宗族认同组织下的音乐与音乐组织下的宗支具有何种样态?他们在传统礼俗中如何强化宗族认同?

  • 标签: 村落结构 传统礼俗 音乐研究 民间礼俗 宗族 会昌县
  • 简介:土家族拖焰毛虫和点灯民俗仪式来源已久,于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晚间进行,在贵州土家族聚居地流传甚广,在当地文化中具有特殊意涵。文章通过对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大坪村土家族拖焰毛虫和点灯民俗仪式的人类学田野考察,对该民俗仪式具有的文化内涵及功能进行了探究。

  • 标签: 土家族 拖焰毛虫和点灯 民俗仪式 功能
  • 简介:以南传佛教课诵仪式音声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根据笔者2012-2017年间在中缅边境西双版纳勐海打洛镇的持续调查,从课诵仪式套曲及诵经音声的风格变迁中发现问题,确立跨界研究需要探讨的具体知识情境。进而结合南传佛教整体文化观和整体史观,建立历时一共时的纵深线索,进行比较分析,追溯解读变迁成因,书写中、缅两个边境市()跨界音乐文化个案微观研究的历史音乐民族志。该研究一方面通过诵经音声与信仰语境、仪式行为的同构,强调音乐产品的实证性;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更广泛的中国南传佛教课诵音声传统与变迁问题的缩影。由此,希望能够对南传佛教跨界音乐文化的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并为当代音乐文化传统与变迁的研究提供可资比较的视野。

  • 标签: 南传上座部佛教 仪式音声 变迁 跨界比较研究 历史音乐民族志
  • 简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为二者的融合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新平以“花腰傣”为品牌的民族文化旅游已经开展了近20年,其服饰、民居和传统节日成为其民族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要坚持以学术研讨活动提升人们对“花腰傣”原生文化的认知度,持续推出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以原生民族文化内容增加民俗文化旅游内涵,以全方位的宣传营销活动推动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 标签: 民俗旅游 花腰傣服饰 文化自觉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