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孙晓云,女,一九五五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中国书法进修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作品七次获全国书法大奖,由华艺出版社、知识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先后出版理论专著《书法有法》,出版个人书法专集、字帖、教学光碟、教材多种。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 标签: 《金陵女儿行》 书法艺术 孙晓云 艺术作品
  • 简介:我爱读元代诗人萨都刺的那首《登石头城》百字令:“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见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艣,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诗人在石头城上留下壮怀激越的吟唱,也给这里的山川抹上一笔重重的人文色彩,从此无法消解。

  • 标签: 南京市 中国画 画家 山水画
  • 简介:明末清初.以“金陵胜景图”为主的实景山水成为金陵画家创作最突出的题材。随着当时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画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金陵胜景图”的创作背景、目的、胜景的选择与组合、内涵、意境、甚至风格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可以寻找出清初遗民情结在“金陵胜景图”中的聚散与消长.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而总结出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特色。

  • 标签: 金陵胜景图 明末清初 遗民情结
  • 简介:"金陵八家"的记载不一,后世学者辗转相抄,既不辨是非,又错误百出。笔者查阅了所有的最早的地方志和大量文献,在本文中给予彻底廓清,继而着重论述"金陵八家"的构成,并以此窥视画史上很多严肃的问题,以及明末清初画坛上不同流派的不同观点。

  • 标签: “金陵八家” 龚贤 陈卓
  • 简介:丁世弼(1939.8)字仲宜,当代国画家,江西南昌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原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丁老自幼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书画艺术,尤善画典籍人物,工写兼得,笔墨精到,意蕴深厚,造型生动,充满生活气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大美术

  •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金陵十二钗 中国古典诗词 意蕴深厚 一级美术师 国画家
  • 简介:清代画史上之所以有"金陵八家"之说。是因为金陵这八位画家的艺术成就及其在当时的影响是旗鼓相当的,有一定的代表性。而有人将"金陵八家"视为"金陵画派"或是"金陵画派的中坚与核心";也有人从清初金陵文人画家和院体画家中筛选出十位精英组合成"金陵画派";甚至将所有清初画坛上包括"金陵八家"多种说法的19人在内的风格不同的各派系画家,只要住在金陵的,统统称为"金陵画派"。本文论述何谓画派?传统画派形成的三个条件:要风格相近、要传承关系一致,要有权威性的开派人物;其中"风格相近"是最主要的。画派命名标志,以地域命名也好,以开派人物命名也好,若离开了这三个条件,便不成其一派。文章最后指出,新世纪掀起一股打造画派热,是违背画派打造规律的。古代画派多带有宗派性,往往门户起见,互为指摘,颇不可取,还是不打造的好,最好是一人一派。

  • 标签: 金陵八家 画派 风格 规律 文人画 院体画
  • 简介:一段疑固的历史,一个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日子,十三位裹挟着秦淮河香脂红粉的风尘女子演绎出一部撼人心魄的史诗--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显然是一部紧掐国人痛穴的电影。和所有关于这场民族伤疤的影视作品一样,电影让中国观众直面那些在七十多年前声嘶力竭的严冬地狱痛苦死去的同胞,再一次把民族最悲情的那段历史摆了出来。本刊遴选了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这部“民族伤痕电影”。

  • 标签: 电影 金陵 专题 评论 一个中国 风尘女子
  • 简介:这次我们介绍丁世弼的"仕女画"。《金陵十二钗》是丁老70岁高龄所作的经典作品。这幅十二开本的画册取材于《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史湘云、秦可卿、妙玉、巧姐、李纨等十二位女性生活。人物形态各异,神情自然,个性鲜明,古韵悠然,赏心悦目。画家准确把握了人物命运,并细细揣摩人物的情感和思绪,极好的运用了"重工重彩"传统技法,形象传神、手姿撩人、着色讲究、笔墨劲健,彰显了十二位女性的动人心神的美艳仪态,展现出画家深厚而老道的国画功力和文学艺术涵养。

  • 标签: 金陵十二钗 贾惜春 贾探春 史湘云 女性生活 仕女画
  • 简介:电影《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汇集了各种优势资源的而制成的“大片”。它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它却仅仅停留在的娱目、娱情的层次,没有将重大历史转变成为一种“增才益智的”资源。历史的悲情陷阱,创作者的急功近利,学者的惰性和理论惯性,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让历史发声,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对艺术创作与批评同样意义重大。

  • 标签: 《金陵十三钗》 历史 智慧 原因
  • 简介:金陵文交中心作为国内第一家艺术众筹电子交易平台。以艺术众筹模式打包艺术品进行线上交易。井在线下进行艺术衍生品开发销售。文章通过对金陵文交中心艺术众筹模式的分析.指出箕用艺术众筹的模式规避国家相关规定.给投资者带来投资风险。并从法律法规、艺术品价值、人才培养等多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更好的推动艺术市场发展。

  • 标签: 金陵文交中心 艺术众筹 艺术品份额化
  • 简介:金陵女子大学是一所从中国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基督教女子大学。在其酝酿之初,校长德本康夫人认识到作为一种技艺的音乐和英语一样受中国人的喜爱。但在最初阶段,囿于教学条件所限,仅能因人设课。直至1925年,音乐系诞生,在专业化加精英化的办学思想主导之下,遵循女性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女性的性别特征来实施教育,确立了完善的教学模式,实施科学的课程规划,将音乐教育发展成为金陵女子大学的特色学科之一。回顾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的办学历程和课程设置,为现代女子音乐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 标签: 基督教 金陵女子大学 音乐系 女子教育 教学
  • 简介:建安版画与金陵版画是中国古代早期版画的代表,在中国古代版画中建安版画插图具有开创之功,兼收并蓄的金陵派版画承上启下,为明万历版画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建安版画与金陵早期版画交流频繁、相互影响、风格相近,体现了中国早期通俗文学版画插图质朴、单纯民间美术的共同特征。

  • 标签: 建安 金陵 版画
  • 简介:为进一步推动硬笔书法的普及和发展,展示硬笔书法创作的新成果,让硬笔书法精品走向市场,提升全民书写水平,值此中国硬笔书法江湖网成立五周年之际,特举办本次首届“相约金陵”全国硬笔书法大赛。

  • 标签: 硬笔书法 征稿启事 大赛 金陵 书法创作 书写水平
  • 简介:一、引言晚明的董其昌是著名的文人画家、绘画理论家和美术鉴赏家。他的绘画理论特别是他倡导的"南北宗"论对以后的艺术、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几乎成为以后三百年来绘画的主流。但由于他思想的复杂性致使其绘画理论存在着诸多矛盾,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正

  • 标签: 明金陵 明暗说 晚明
  • 简介:孙明经(1911-1992),民国非剧情电影的集大成者、著名教育电影家、电影教育家,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曾一度站在历史的最前沿,又一度被历史湮灭.近些年来,孙明经在影视史上的功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后人研究,但他的一些人生履历却还鲜为人知,而有些说法也似是而非,有做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 标签: 大学履历 孙明金陵 履历考
  • 简介:20世纪中国画坛的变革风云激荡,其间,六个地域性画派的形成与活跃,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是:前半叶的岭南派、后海派和京派,后半叶的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和新浙派。而艺术大师傅抱石,就是新金陵画派的开创者和核心灵魂。鉴于有关专门研究的缺失,笔者广搜史料,分析综合,略呈管见。一则为澄清种种误传与误识,有助于对傅抱石做出更全面的历史定位:二则借以阐述抱石精神的现实意义,为推动中国画的开拓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迪。

  • 标签: 傅抱石 “新金陵画派” 中国画 艺术精神 创新意识 艺术观念
  • 简介:灾难深重的故事背景也许更能成就一部厚重深刻发人深省的作品,关键是如伺叙事?发生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民族永远抚不平的伤痛,也是中国电影绕不过去的主题。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以下简称《金》)再一次选择这场民族伤痛作为叙事的背景,

  • 标签: 叙事心理治疗 电影叙事 金陵 “南京大屠杀” 1937年 故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