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烫手你就抓耳朵小朋友,当你的手不小心碰到烫(tàng)的东西时,你会怎么办?这时,很多人会立即捏(niē)耳朵,捏住冰凉的耳朵后,就不会感觉那么烫了。

  • 标签: 科学生活 耳朵 小朋友
  • 简介:拿破仑在政治上、军事上有雄才大略,且对数学也颇有造诣。戎马倥偬间,他爱和学者们探讨问题。早在意大利战役中,曾有人问他打完仗之后打算干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将退出军界,从事科学研究,争取有朝一日成为科学院院士。"法兰西科学院共有院士一百四十五名,当院士缺额时才可能增补新院士。1797年12月,拿破仑与贵族工程师蒙塔朗贝尔将军

  • 标签: 蒙塔朗贝尔 法兰西科学院 我将 琴纳 巴黎理工学校 拉郎德
  • 简介:哲学是一门极度抽象的学科。它一方面与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宗教有密切的关联。但哲学既区别于科学,也区别于宗教。从内容上说,哲学既涉及理论研究(比如思维规范),又涉及实践问题(比如伦理规范),因此哲学的特点在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古希腊的哲学家把自己的学说等同于生活规范,因此,他们处在与自己的精神状态一致之中。中世纪哲学家以有学问的经院哲学家身份出现,哲学为神学服务。近代哲学与科学紧密相连,甚至把自己的道德和精神解放的使命也交给了科学。当代哲学依然面临如何处理与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哲学始终应该保持自己独立的地位,哲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宗教,哲学就是哲学。

  • 标签: 哲学 科学 宗教
  • 简介:20世纪的西方文艺理论界百花绽放、异彩纷呈,在种种文艺理论各领风骚的文学批评场域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思想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经典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出现,它的分析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因而,它为观察和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宏观政治学奠定了基础,为研究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生产与运作方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蕴涵了极其丰富又极具研究价值的子视域。可以说,不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形态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都成为了各种理论和实践分析的起点,文学理论研究亦如是。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学者 经典马克思主义 科学 文本
  • 简介:科学课要上成科学样,既要有科学课的结构、科学课的层次、科学课的活动设计,更要有科学味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功效。”马可连柯也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的确,语言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于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讲,更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如何把要求、任务科学、艺术地传递给学生,需要推敲自己的语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 标签: “科学味” 课堂教学
  • 简介:评价理论分为态度、介入、级差三个系统。它是研究语篇中词汇语法框架所体现出的人际意义的理论。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简练、内容深刻,体现了人们对待同一事情的不同态度和思想道德水准。用评价理论对《白象似的群山》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小说语篇资源的深层次解读,展现小说中人物间的人际意义。更多还原

  • 标签: 评价理论 《白象似的群山》 人际意义
  • 简介:姜菱词,在元明两代较受冷落。直到清初朱彝尊等浙西词人,接受张炎的影响,通过评点《暗香》、《疏影》,推崇其醇雅清空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姜菱才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到张惠言等常州词人,从社会性、政治性的角度解读这两首词,影响直至晚清。可见,常州词派并未挖掘新材料,而是通过变换解读角度,从而建构起本派的词学理论。

  • 标签: 《暗香》 《疏影》 评价 接受
  • 简介:“80后”已逐渐成为职场生力军和后备军,这些被称为“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新新人类”、“Y一代”的青年员工与60、70代的员工有着显著的不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坚持科学发展观下,正确对待“80后”员工的特定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他们的潜力,已成为管理者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目前“80后”管理中几个突出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80后”员工管理的建议和策略。

  • 标签: “80后” 员工管理 对策
  • 简介:郭沫若与钱学森可以说是20世纪中华民族最富传奇色彩的两位巨星,是新中国科技文化战线上的两面旗帜,然而,改变民族的命运和振兴民族的时代激流又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到一起。人们可以真切地看到他们交往动机之纯洁,目的之伟大,把事业和理想融于友情之中,而创造出的人际关系是那样高尚、那样美好,那样令人神往。

  • 标签: 艺术 科学 创造 伙伴 郭沫若 钱学森
  • 简介:近代意义上的西方文学诞生自18世纪法国的沙龙中,它曾经参与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在知识阶层爆发的激烈的政治论争。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奠定了文学研究的两条路径,即社会批评和审美批评。20世纪的形式主义理论在“文学性”追求的背后有着浓厚的哲学和意识形态含义,即人类精神的自由与完善,这与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以及二战之后萨特的“介入”理论并无二致。宗教和神学不断为文学叙述提供着不同的世界观和丰富而细腻的生命体验,同时,20世纪的神学和哲学解释学又为文学文本的分析提供了方法论来源,这不但使哲学与文学,而且亦使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文化史”写作与文学叙述渐次走向了融合。

  • 标签: 近代西方文学 形式主义 文学性 介入 叙述 新文化史
  • 简介: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质量是高校立身之本,育人是高校的首要责任,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使高等教育进步的过程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学生对高校的选择,市场对高校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育人的质量。因此,高校要深入学习践行教育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

  • 标签: 高校育人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 简介:每届游泳世锦赛破世界纪录,已经见怪不怪,但2009年在罗马举行的游泳世锦赛,泳坛好手们共43次打破31项世界纪录。这是因为各国的游泳好手们都穿上了一层特殊的“皮”,这层“皮”让他们在水中弄够风驰电掣,世界纪录就像窗户纸,一捅就破。“鲨鱼皮”让泳池频频“换水”,国际泳联不得不下达“禁鲨令”,2010年1月1日后,曾经的易碎品变得坚如磐石。2011年的上海游泳世锦赛,作为“后鲨鱼皮”时代的第一个世锦赛,世界纪录又有了新的难度。这是近代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应用与影响最好的一个案例,它向我们揭示了当今的科学技术就像是硬币的双面,给运动员带去利益的同时也为整个体育领域带来了负面影响。

  • 标签: 科学技术 竞技体育 科技体育 应用 影响
  • 简介:教育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门最重要的科学,经常面临尴尬,一是教育实践有其特殊性,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另外一个就是了解了未必能应用很好。我们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需要把教育提到一个高度来对待,如果让大家深刻的了解并理解它,如何让它更好地为社会发挥效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本文重点讲述了教育学的产生,教育学的规律,教育学的价值和科学意义,意在揭示教育学对当今社会发展的作用,引起各个层面的注意,让教育学健康的发展,为经济为社会为人类服务。提高教育学知识的科学性和可用性,是教育学改善知识系统,改变社会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教育学 实践性
  • 简介: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民办高校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入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民办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机制
  • 简介:2013年5月23日晚上七时,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魏建教授在中国新诗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对郭沫若“两极评价”的学理分析》的讲座。讲座由新诗所所长熊辉教授主持。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学理分析 教授 评价 中国新诗研究所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简介:契丹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古老民族,最初曾受鲜卑宇文部统治。东晋时,宇文部为慕容部所破,部落分散,遂开始形成新的部落集团——契丹,并正式见于史册。最初契丹只不过是北方诸游牧部族中较弱的一部,唐初始形成了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并与唐建立了臣属关系。公元九世纪中叶,契丹形成了遥辇氏部落联盟,直至阿保机取代遥辇氏钦德可汗建立契丹政权。

  • 标签: 契丹族 女政治家 部落联盟 评价 考证 北方地区
  • 简介:在本尼特眼中,俄国形式主义建构了一种科学美学,通过对科学美学的批判,本尼特完成了对俄国形式主义批判的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维度的介入。本尼特通过文化研究的立场强调了文本符号的文化生成性,他反对和批判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并非绝对纯粹性的自我体系,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化组织的表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文学一方面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现实、社会实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表征。

  • 标签: 本尼特 俄国形式主义 科学美学 意识形态批判
  • 简介:2013年5月21日,教育部社科司公布了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最终立项资助结果。西南大学获准立项资助项目涉及的学科门类数量,与往年相比有所拓宽,涵盖了教育学(9项)、经济学(3项)、语言学(2项)、艺术学(2项)、法学(2项)、民族学与文化学(2项)、哲学(2项)、中国文学(2项)、心理学(2项)、历史学(1项)、管理学(3项)、马克思主义理论(1项)、体育科学(1项)、政治学(1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项)等15个学科。

  • 标签: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项目 教育部 马克思主义理论 博士 魏巍
  • 简介:杜诗记录中唐时代历史乱象与遍地疮痍的社会良知及创作动力自何而来?笔者以为源于杜甫贯穿一生的平民生活体验及其由此形成的推己及人的平民情怀。由奉儒者、游观者、干谒者、客居者、卧疾者串联而成的平民角色,决定了杜甫必然具备平民化特征的仁爱情怀、天地情怀、酸辛情怀、迁徙情怀与伤痛情怀。文章还就郭沫若关于杜诗的“人民性”与杜甫的“地主生活”问题进行了评析。

  • 标签: 杜甫 平民角色 平民情怀 郭沫若 杜甫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