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六塔干云,气凌斗牛之上[2];一桥应世,虹贯江海之间[3]。索吊梁拼,缔构胜班输之巧[4];堰围墩固,桩基如鳌极之坚[5]。铺八轨之逵途,旁通枢纽;畅九州之动脉,利涉山川。

  • 标签: 嘉绍大桥 钱塘潮
  • 简介:1国民俗学与江原"民俗学"是在1846年由英国考古学者汤姆斯创造的.①从他第一次作为正式学术用语提出"民俗学(Folklore)"这一概念以来,在各国的学术界围绕对其概念、内容的解释,争议不断.民俗学传入中国,是在正式开始输入西洋新学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时,但此前周氏兄弟开始的共同活动(对于美术、儿童文学的关心②已经体现了对民俗的关心.正式的活动是以北京大学为中心开始的.稍后,创刊,能够收到以"狠亵的歌谣"为代表的有关民俗的投稿,周作人的活动起了的作用,而且普通读者的积极参与也特别引人注目.③除了刘半农的被连载之外,还有江原的大量"小品"(以资料为中心的一系列短文).他广泛地收集分析有关古代仪礼、命名、身体、血液、唾沫等的迷信,以及围绕这些迷信的言行.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考古学 新学 西洋 五四新文化运动 学者
  • 简介:纪念曼德拉那些年我和风打架风从东吹来,吹皱春江水鱼儿跃起像一记直拳击中太阳穴使少年疼得往上跳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1978-1980年间,我因撰写《巴金评传》,曾走访了许多老作家以及巴老的亲友。他们都非常热情友好地接待我,回答了我的有关提问。其中有几位是在通信中用书面形式回答我的。回想他们那种无私的、认真的、慷慨的支持和帮助,至今使我感激铭记。现在,我已把手中保存的柯灵、艾芜、田涛、魏昌、吴朗西、采臣等六位老先生的手书原件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也还鉴于这些书信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有关巴金和文化生活出版社以及扶植青年作家的动人情况,对巴金研究者和爱好巴金作品的读者有重要参考价值,故借《新文学史料》宝贵篇幅,刊布于此。

  • 标签: 巴金 柯灵 艾芜 书信 中国现代文学馆 文化生活出版社
  • 简介:1927年冬,叶圣陶应商务印书馆之约,开始了酝酿已久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的写作。这部小说的素材,大部分取自作者早年从事教育的生活体验与感情的积累。小说从1928年1月20日《教育杂志》第二十卷第一号起在《教育文艺》栏内连载,虽说素材并不匮乏,但每个月至少交出两章,一年内必得连载完毕,当时叶圣陶未想到出版,只是从杂志上一一折订成册,请夏丐尊先生过目,指示应行修改之处。

  • 标签: 《倪焕之》 《教育杂志》 原型 乐山 长篇小说 1927年
  • 简介:摘要张曾是中国近代爱国将领和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发动“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后,沙俄唆使外蒙独立,招降内蒙各盟旗。为平息叛乱,张曾出任绥远将军,主持召开西盟会议,揭露沙俄的侵略行径,宣传五族共和的思想,团结西盟军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张绍曾 辛亥革命 西盟会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徽(1866-1911)是晚清福建女诗人,曾得到姚华、严复、陈衍、陈宝琛、林纾等学界名流的赞誉。她的诗词文造诣颇深,陈衍的《石遗室诗话》赞曰:“好学淹博,日拥百城,益以善病,足迹罕出户外。撰述甚富,诗词骈体文裒然。”(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五)薛徽是典型的闺秀诗人,并不以激进思想附和时代主题。然而,在近代中国新旧嬗变的过程,薛徽的文化心态和文学创作却折射出保守阵营的价值选择。

  • 标签: 薛绍徽 女诗人 诗词 晚清 隐逸 想象
  • 简介:著名学者王光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指出,要把重庆经验放在一个更长的时段、更广的视野里,在社会主义进行新探索的历史脉络里来理解。

  • 标签: 历史意义 王绍光谈 经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