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我有过一个不大好意思向别人谈起的嗜好,就是酷爱国产劣质电视连续剧。我喜欢,是因为它们对他人生活的想像让我乐不可支。这里面包括城市人对乡村的想像,乡下人对城市的想像,廉洁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想像。至于戴锦华教授提到的那种充斥在全国不同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之中的“所谓‘商战’故事”之所以深得吾

  • 标签: 中产阶级 化学纤维 时尚杂志 想像 城市人 大众文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22
  • 简介:"资本家"这个概念比"中产阶级"更有效地表达了这一阶层的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级标志性的杂志,"瘦身"之所以成为中产阶级时尚

  • 标签: 中产阶级话语 空间扩张 话语空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22
  • 简介:二、谁是中国的中产阶级,《中国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社会

  • 标签: 中产阶级可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1
  • 简介:《中国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社会,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成长来说

  • 标签: 中产阶级可能
  • 简介:中国文学进入新世纪之后,有一种意味深长的现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仿佛是一夜之间,文学对新兴的中产阶级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文学研究和批评中关于中产阶级的言论和思想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中产阶级”这个名词也成为文学写作中的一个关键词,一个人气日益旺盛的关键词。那么,社会转型期的文学为何就对中产阶级产生了极大的关注情怀?在这样的情怀背后,我们是否也会发现文学的某种隐秘的欲望,以及文学精神立场的某些悄然的变异?文学的焦虑和关于中产阶级的文化想象迄今为止,文学关于中产阶级的言论,总体上看是豪华的歌颂压倒了审慎的批评,浪漫的追捧远大于理性的分析,中产阶级的歌功派以所谓全球化的宏大叙事作为话语制高点,占了绝对的上风,表现出两个主要的特点:其一,抒情过度和魅化想象。当下文学对中产阶级的社会预期,特别是说到中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进步意义时,一些缺乏经济学知识的文学研究者往往一厢情愿地拔高和夸大其进步力量,把中产阶级想象成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文化品味的一个阶层,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有的言论者为壮声势,还殚精竭虑地把中产阶级跟文学的生死存亡拉上关系,把中产阶级包装成中国文学复兴的拯救者,好像今后文学的死活就靠中产阶级的偏爱了...

  • 标签: 中产化 中产阶级文学 化写作
  • 简介:英国中产阶级产生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其价值取向融合了上层贵族和下层平民的美德,通过文学作品得以强化和传播。绅士概念的变化揭示了中产阶级对于身份认同的诉求,也展示出文学话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塑作用;郊区住宅的兴起体现了中产阶级对城市问题的担忧.他们试图借助空间隔离摆脱城市贫民的不良影响,维持体面生活。

  • 标签: 近代英国 中产阶级 身份焦虑
  • 简介:作家的创作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至少不能像曹雪芹那样在大年夜泪尽而逝,留给后人半部红楼的缺憾;但作家又不能拥有过于优裕的物质条件,否则过犹不及,因为他需要拿出很大的心力来抵御物欲的诱惑,否则,物质带来的生活层面的积极意义甚至抵消不了精神层面的消极意义。有人的灵魂在泥泞与饥寒中呼号,有人的身体在温暖的壁炉前昏昏欲睡。

  • 标签: 中国作家 苏童 曹雪芹 精神层面 创作 灵魂
  • 简介:苏童有一个令人心疼的童年。有两件事印象比较深刻,一是他曾经生过很长时间的病,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乖乖地坐在炉子边,守着咕嘟咕嘟的药罐,耐心地等待药煎好吃下去。更加难过的是,他不能吃盐。终于有一次,小小的苏童再也禁不住盐的诱惑,蹑手蹑脚地来到盐罐边,用指头蘸了一点盐,

  • 标签: 苏童 中国作家 等待 童年 诱惑 印象
  • 简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新兴的中产阶级下层让中产阶级群体不断扩大,而阶级结构、文化也随之发生了质的改变。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中产阶级下层年轻人常被想象为新的阶级身份和英格兰的象征。罗斯·麦考利的《维持体面》和伊丽莎白·鲍温的《心之死》描绘了中产阶级不同群体的差异和冲突,并在其下层年轻女性身上,看到了更新阶级文化的潜能。本文将在中产阶级下层和青年闲暇文化崛起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以这两部中额小说为例,探讨其对阶级流动性和现代"中产阶级性"的表现,并分析文本中潜在的矛盾立场。

  • 标签: 中产阶级下层 中产阶级性 英国性
  • 简介:最近,黄桂元在《南方文坛》发表《立场、身份与诗歌“笼子”——读〈中产阶级诗选〉的一种观感》,张清华在《星星》发表《精神的冰或诗歌的雪——关于2009年诗歌的散记》,包括《诗评人》总11期出版的《中产阶级立场写作》所收的近三十篇文章,以及为数众多的误读,让我在《中产阶级诗选》问世一年之后有话要说。在不明当前诗歌进展的人面前,

  • 标签: 中国诗歌 阶级立场 张清华 公民意识 写作 当代
  • 简介:“四清”运动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之后,贯彻抓阶级斗争理论的一个重要举措。它的正式名称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因其包括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等四项内容,故称“四清”运动。1963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在农村搞“四清”运动的同时,还决定要在城市进行“五反”运动,——后来又规定,无论农村和城市,通称为“四清运动”。从1963年开始,复旦师生也分期分批地参加“四清”工

  • 标签: 阶级斗争主课
  • 简介: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MSN上的一位朋友,美国厨子,名字叫什么什么A呀什么什么T,这些天很是认真地向我求教汉语上的问题。这位厨子原先是我练习英语时在一个烹饪网站上找到的,该厨子现供职于一家上海西餐厅。这位厨子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在英语中有所谓TeacherWu,汉语中也有吴老师,也就是一个职业或职务加上姓氏的连称。

  • 标签: 有所谓 TEACHER 赵老师 你那 上台面 吴学
  • 简介:<正>“右派无产阶级”是何概念?“右派”可以理解,而“右派无产阶级”就需进一步说明了。我们知道,在《九日恨》(1948)和《石棉中的火》(1956)出版前,左派文风是不流行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加布里埃·华的《廉价的幸福》(1945)也是一部左派作品,因为作者曾是共产党员。难道在此以前没有

  • 标签: 无产阶级 文风 右派 共产党员 左派 石棉
  • 简介:<正>王忍之在《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解放日报》90年2月17日)一文中指出:对已经提出来的自由化观点的批判,要连续不断地搞几年,不仅要写文章,出小册子,还要有专著,并且要体现到文科教材里面去。新教材应该体现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的统一,应该有战斗性。对种种错误观点的批判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对于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自由化观点,要批判,

  • 标签: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理论观点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四项基本原则 不同方法 批判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的中产阶层叙事,根植于新的现代性的想象。中产阶层被形塑为现代性的主体阶层,其传媒形象主要在三个维度展开:消费主义的主体、市场经济的主体以及公民权利政治的主体。

  • 标签: 传媒 现代性 中产阶层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简介:左翼民主宪政派要实现阶级平等和社会和解,左翼民主宪政派强调反抗阶级压迫和阶级平等,自由宪政派维护阶级不平等和阶级压迫制度

  • 标签: 宪政社会 社会解放 阶级斗争宪政
  • 简介:底层的班级:物理空间的阶级隐喻来自四川的十五岁女孩杨洋梦想成为一个街舞高手,与世界各国的街舞高手同台竞技。然而,现实与梦想之间总是存在距离,一个

  • 标签: 学校阶级 底层学校 阶级再生产
  • 简介:一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作品在中国被大量翻译出版后,劳伦斯研究也随之在中国盛行起来,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一时间很多研究者将劳伦斯的作品简单、粗暴地归入了资产阶级"色情文学"或"颓废文学"。但是,想

  • 标签: D.H.劳伦斯 无产阶级文学 作品 阶级性 20世纪80年代 翻译出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09
  • 简介:译一本关于无产文学的书,梁先生说作者的阶级,是也和梁先生一样地对于无产文学的理论

  • 标签: 文学阶级性 硬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