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语言交际表义方式有两种:直义表达与蕴含表达。蕴含表达是将想要表达的意思"包含"于另一个字面义完全不同的句子之中体现出来,这就是非字面义表达。字面义表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要从理论上说明这种表达如何实现曲折地表达说话主体的意向:如果表达的不是以自己实际要表达的对象本身作为所表达出来的,而是用同对象及其行为有关时空、历史、因果、条件、发展等因素做出描述,与对象建立"曲折"的关系,以进行推论、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因而获得意义,这种表达就是这一意义的字面义表达。字面义表达式具有系统性,包含三个子系统:含义表达、词义变异的修辞表达和词义变义的惯用语的表达;它有四个特性:异质性、生成性、关系性以及历史性。字面义表达这样的运用需要利用含意思维,并要求使用者要对对象表达的本体论事实做出本体论承诺。

  • 标签: 非字面义表达 异质性、生成性、关系性、历史性 含意思维 本体论事实 本体论承诺
  • 简介:在明清时期的吴语里,有“几化”几花V‘几哈'“几罅”、“几呵V‘几吪V‘几夥'“几货”等-系可概括为“几化(X)”的方言词,并且仍保留在现代吴语里.吴语“几化(X)”最初是问数词,来源于中古汉语出现的“几许”,与上古汉语以来的问数词“几何”没有源流关系.吴语“几化(X)”由询问数量变为表示多量,其中有句法、语用等多种变化诱因.表示多量的“几化(X)”又形成AABB重叠式,“几几化化”作定语往往有标记,作补语则是无标记的,性质上近似状态形容词.语言的主观性促动了“几化(X)”重叠式“几几化化”的形成,词汇重叠是语言象似性(iconicity)在汉语构词法上的体现.

  • 标签: “几化(X)” 词形变异 意义与功能变化 语源 明清吴语
  • 简介:摘要20世纪末期以来,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人类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战场管理亦开始呈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 标签: 战场 管理 变化
  • 简介:作为社会交际的要素,言语行为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随处可见,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密切关注。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流行以及互动假说等理论的提出,互动越来越成为二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人们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言语行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言语行为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直到十几年前才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在对言语行为的定义和相关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研究,回顾了西方二语习得领域的言语行为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尝试性建议。

  • 标签: 二语习得 教师非言语行为 学生非言语行为
  • 简介:近30年来山西长治方言在声、韵、调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其中表现最为显著的有三点:一是古日母字[l][θ]声母的消失,[]声母的出现。二是入声字虽然老派仍然可以分成[]和[]两套韵母,但个别字(“爵嚼”)已经由原来的[]韵转入[]韵,中派、新派则完全合成为[]一套韵母。三是去声字出现了由阳去(高降)并入阴去(高平)的现象。文章认为,从总体看,这三点变化分别由三种不同的原因所导致:日母字的变化是受普通话影响后发生的变化;入声韵的归并则是在语言经济性原则支配下的结果;阴阳去归并读高平调,不读高降调,是由于长治方言内部系统的制约发生的变异。

  • 标签: 山西长治方言 历时音变 音变原因
  • 简介:摘要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越发广泛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目前,我们基本是处于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电子环境之中,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毕业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更是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点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这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需求与体现。但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依旧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状况。

  • 标签:
  • 简介:湖北省兴山县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因县治兴起于群山之间而得名。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使得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遗存着楚汉文化精髓,一言一语,一风一俗无不浸润着昭君文化的灵光。在这个璀璨的文化宝库中,孕育了一门极富地域文化特性的艺术——兴山围鼓。它广泛应用于红白喜事、生儿打喜、春节灯会、集会游行、寿诞庆贺、朝山进香等各种活动以及平时自娱,与民俗紧密相依,与生死紧密相连,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从以下四方面深入讨论昭君故里兴山围鼓的艺术特色:1.兴山围鼓的发展源流;2.兴山围鼓的乐器特色;3.兴山围鼓的演奏特色;4.兴山围鼓的曲牌特色。

  • 标签: 国家非遗名录 昭君故里 兴山围鼓 艺术特色
  • 简介:摘要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既是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基层文化馆是保护与传承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本文先阐述了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然后对其保护与传承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仅供相关研究参考。

  • 标签: 基层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 简介:作为指导语文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具有鲜明的国际性、时代性、统筹性与前瞻性等特性,它不仅规范当下语文课程实施的取向,还引领未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近30多年来信息社会的积累与发展的时代格局中,公平与质量成为全球教育的主题,聚焦"全民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创新精神"的共同话题以及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质量的评估业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

  • 标签: 语文课程标准 国际视野 课程结构 课程理念 语文教育改革 解析
  • 简介: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比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华裔学习者和华裔学习者各方面的学习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华裔学习者和华裔学习者在学习动机、语言课堂补充活动、语言课堂练习方式、语言课堂分组方式、教辅工具、课外学习活动、教材、教师角色等方面的需求均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同时也对面向这两类学习者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需求分析 华裔 非华裔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 简介:该文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在梳理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基础上,提出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的原则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同时,指出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的新任务,新思路。

  • 标签: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能力培养 教学原则
  • 简介:马正平教授的“构思写作学”值得充分肯定的贡献表现在:颠覆传统写作学的定势思维,成为写作学教学改革的急先锋,丰富了写作学学科理论建设体系和建设资源。不过,作为一种学术探讨,“构思写作学”还存在不少疑点,甚至可以说就是硬伤,需要商榷,诸如过度强调“构思”,不免失之偏颇;强调“构思”理念的同时,须知写作中理性处理要素的不可或缺:当心把人的写作模式置换成了机器人的写作模式。这些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 标签: “非构思写作学” 马正平 质疑与商榷 写作理论
  • 简介:通过分析和总结“构思写作理论”及当代写作学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观点:写作学理论研究应尊重写作能力的成长规律;写作学理论研究者通常缺乏深入的多元的写作实践.致使其写作理论难以深入或指导实践,难具普适性;“构思”与“构思”二者最终统一于“文本”,写作学理论研究者应正视基于“文本”属性的写作规律的研究;写作学理论研究者应注意写作过程中立意、“结构”、内容、语法、“修辞”等构成部件的微观思维动向;写作学理论研究者应关注商业与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意写作对写作理论中的写作动机、写作秩序、写作思维与写作文本的影响及变革。

  • 标签: 非构思写作 创意写作 写作思维 写作能力 修辞 写作规律
  • 简介:通过英语专业学生在不借助词典或其他资料独立完成的译文,评估了其汉英翻译能力现状,发现多数学生译文存在以下问题。词汇层面:词汇使用不当,未能有效使用固定搭配;句子层面:语法错误频现,中式英语当道;篇章层面:衔接不到位,缺乏连贯性。结合专家对汉英翻译能力发展的理论阐述和实践研究,建议大学英语汉英翻译教学从以下方面着手:一、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二、教学中引入实践性较强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 标签: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汉英翻译能力 英语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