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读后访谈的方式,我们对20名中级汉语学习者阅读时猜测78个词语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猜词步骤和猜词依据使用率两个方面,总结了汉语为二语时猜词过程的一般步骤。我们认为,汉语阅读者的猜词过程体现其阅读模式:既有自下而上的加工,也有自上而下的加工,少数水平较高的学习者还会利用多种语料“交互式”地加工。学习者的具体猜词过程没有固定顺序,存在一些个体差异。总的来说.先利用语素自下而上地猜词,再借助语境自上而下地猜词的比例较高,这说明中级学习者正处于汉语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最后本文将英、汉为二语的猜词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两者的异同及其词汇特征方面的原因。

  • 标签: 汉语阅读 猜词过程 阅读模式
  • 简介:中学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即人机对话,在三年的实施过程中有力推动了中考评价机制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也暴露了些许不足。有关诚信的替考现象严重阻碍了人机对话的发展。本文从改变这种现状出发,探讨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听力口语的课堂训练,让人机对话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管理过程,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道路。

  • 标签: 教育现代化 人机对话 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简介:“怎么个X法”是现代汉语常见的一种构式,其基本意义是询问方式、方法,具体含义则根据X所表达的内容而定:如果X表达动作行为或其相关结果,那么构式就是询问动作行为的实现方式;如果X表达的是性状,则是询问性状的表现方式。该构式中的X具有[+多维方式]语义特征,倾向于单音节,对前文语境具有依赖性,即前文一般都有X的所指成分或相关概念域成员。本文还从语法化角度分析了该构式的固化过程:受到不同句法结构制约的几个语法形式整合为一,并经历重新分析,最终固化为构式。

  • 标签: “怎么个X法”构式 语义特征 韵律特征 语境特征 固化
  • 简介: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实例介绍了过程写作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并提出有效的过程教学法要基于学生的情感体验、策略体验和评价体验。

  • 标签: 学生体验 初中英语 过程法 写作教学
  • 简介:本文从分析口译过程的实质和口译过程教学内容入手,以44名俄语专业四年级学生为对象,研究了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在口译过程教学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对口译过程教学具有明显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解决口译过程教学中的听解、记忆、转换与表达问题的途径。

  • 标签: 巴赫金 言语体裁 口译过程
  • 简介:传统"教学翻译"以语言教学为目的,而当前英语教学更需要注重对翻译能力的综合培养,这也是"翻译教学"的目的所在。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对当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必要反思,并根据现实情况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模式。该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翻译能力的构成,对基于真实项目的翻译过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学生实现对翻译能力的建构。

  • 标签: 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 真实项目 过程教学模式
  • 简介: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仍以传统的成果教学法为主,教师往往将英语写作单纯地视作一项技能,而忽略了其作为英语学习的过程这一实质,故教学过程枯燥、死板,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过程性写作教学法的概念以及步骤,并分析了其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深远影响,同时以作者所参加的一节赛课为实例,进一步说明如何在Task课型中合理、高效地运用过程性写作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 标签: 过程性写作 意义 Task课型 教学设计实例 教学建议
  • 简介:文章通过个案的口头历时语料对两类情态的纵向阶段性习得过程进行了考察,并结合学习者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普遍认知因素对情态偏误进行了偏误分析,体现了5种偏误类型(误代、误加、遗漏、错序、杂糅)在纵向上的数量变化,展示了学习者在情态结构和情态表义方面的历时动态发展。

  • 标签: 情态 习得过程 历时个案 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