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在硅片上制备铜纳米,发现反应方法、铜源等条件均会影响铜粒子的形貌及成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卿)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变铜源可以控制铜粒子的形貌变化,而通过此法得到的铜粉产物纯净但有团聚现象发生,另外铜源不同制备的铜粒子结晶度也不同。

  • 标签: 硅片 溶剂热法 铜粒子
  • 简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保护剂,制备三角形银纳米溶胶。用紫外灯对三角形银纳米溶胶进行光诱导实验。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仪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下的银胶纳米的光谱特性和表面形貌,以PATP为探针分子检测银胶纳米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多,银纳米溶胶颜色变化显著;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峰出现"蓝移";透射电子显微镜图显示银纳米由三角形逐渐转变成截角三角形银纳米、球形银纳米;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增强效应随着光照时间的变化逐渐减小。

  • 标签: 光诱导转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SERS
  • 简介:采用一种快速、简单的化学还原法合成Ag纳米,以酒石酸钠为绿色的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在水相中还原硝酸银溶液。对还原剂的用量、稳定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进行了初步优化,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透射扫描电镜(TEM)以及动态光散射仪(DLS)等手段对合成的Ag纳米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Ag纳米的形貌基本为球状结构,粒径大小为30-50nm;在420nm处具有明显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能够在水中稳定存在14天而吸光度无明显变化。

  • 标签: AG纳米粒子 酒石酸钠 绿色还原 表征
  • 简介:利用化学多元醇法合成Gd2O3:Tb^3+纳米,通过对NaOH的加入速率的控制,能将纳米的直径从1-2nm能增大到4n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Gd2O3:Tb^3+纳米的形貌和尺寸、发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分多次加入NaOH比一次性加入NaOH能获得更大尺寸的Gd2O3:Tb^3+纳米

  • 标签: Gd2O3:Tb3+纳米粒子 多元醇法 NAOH
  • 简介:为寻求一种驱动电导率(大于0.02S/m)溶液的新方法,探讨了利用交流电热效应驱动高电导率微流体.根据交流电热效应理论,建立了交流电热粒子诱捕物理模型,利用仿真软件FEMLAB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特定的微电极芯片结构和交流电热效应,能驱动流体电导率高达1.53S/m的微流体。实现了在低电势下的粒子诱捕.利用交流电热效应驱动微流体,不仅能够实现对微粒的诱捕,而且输入信号电势低,受微流体影响小,容易与芯片集成.研究结果为设计交流电热效应芯片实验室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交流电热 粒子诱捕 电热效应 数值仿真
  • 简介:研究了以3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为原料,对其进行季氨化反应合成3种不同分子量的三甲基壳聚糖,用红外光谱对三甲基壳聚糖进行定性检测,并测定其水溶性.水溶性顺序用分子量表示为70万〉4万〉10万.以分子量为70万的三甲基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三聚磷酸钠作为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以成球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得到制备纳米的最优处方:三甲基壳聚糖浓度为0.4mg/mL,三聚磷酸钠浓度为0.2mg/mL,两者的加入体积比为3颐2.

  • 标签: 壳聚糖 三甲基壳聚糖 纳米粒
  • 简介:利用晶种法,制备得到长径比为6的金纳米棒胶体,在532nm激光激发下,研究其对Rhodamine6G(Rh6G)分子的荧光增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金纳米棒胶体具有强的荧光增强特性。根据局域场增强机理可知,在外光场作用下,金纳米棒形成的强局部电场分布,对居于其附近的探针分子光谱辐射过程有很强的增强特性,从而实现荧光增强效应。

  • 标签: 晶种法 金纳米棒 表面增强荧光
  • 简介:在微积分中有许多关于星形线的计算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一个关于星形线的应用实例,说明星形线来源于实际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相关的计算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 标签: 星形线 定积分应用 纳米磁畴 磁矩翻转
  • 简介:最近,一些高度近视患者接受了一种治疗技术——植入“米粒眼镜”、北大医院眼科晏晓明教授介绍说:“此项技术是针对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疾病的新疗法,对高度近视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高度近视 眼镜 治疗技术 治疗效果 新疗法 大医院
  • 简介:蚁王的王宫里,突然闯进来黑、黄、灰、红四只大蚂蚁,它们都是蚁王的得力干将。蚁王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们这样匆匆忙忙地闯进宫来,有什么事吗?”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电力行业接地装置的导电性、耐腐蚀性、耐冲击性和热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接地装置材料已逐渐被新型的纳米涂材料代替,现已广泛应用在接地和防雷系统中。与传统的接地施工相比,新型纳米接地装置施工工艺简单,劳动强度低,施工质量容易控制。

  • 标签: 新材料 纳米碳 接地 施工工艺
  • 简介:在忽略卷曲效应的情形下.计算(6,0)管的电子能量、群速及能态密度三个参量.然后利用这些参量推算重要热学量电子比热容.结果表明:在低温段.电子比热容的值很小,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电子比热容才开始变大,然后又随温度呈线性变化.

  • 标签: 热容量 能带结构 群速 能态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