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包佶任度支郎中当在大历七年(772)十月到大历十二年(777)间,从岭南遏赦北归后在大历十四年(779)六月到建中元年(780)二月间为晏奏起为盐铁转运使判官,建中二年冬十一月丁丑户部郎中包佶因判度支棠而权领勾当诸道轻货盐铁使兼充江淮水陆运使.汴东水陆运两税盐铁使和汴东水陆运盐铁庸租使为包佶在建中三年八月与十二月分置此二职时所任,不可混为一谈。包佶任国子监祭酒时曾诏补郊庙乐章,《全唐诗》所存之包估《祀风师乐章》、《祀雨师乐章》为任国子监祭酒、秘书监时所撰。包佶卒于秘书监任,丹阳郡公当为卒后所封。

  • 标签: 包佶 汴东水陆转运使 秘书监 丹阳郡公
  • 简介:五经博士兴于汉朝,但《毛诗》未立于官学,未有博士之称。至唐代。毛诗博士为国学之官受到关注,史书的解释却说法不一。通过考察唐代国学设置的发展变化,可知在唐代.毛诗博士一称起于文宗时的五经各设博士,是中唐以后国家教育与科举考试推行改革的产物.其影响则延及五代北宋以后。

  • 标签: 毛诗博士 国子博士 五经博士
  • 简介:曹操自20岁踏入仕途至66岁病逝洛阳的46年间,不论是事业有成,还是仕途受挫时,曾多次军谯、返里省亲,对故土人民、父老乡亲友朋怀有深沉的依恋之情与感恩之心,将家的伦理情怀和国的忧患意识融化在一起,把自己的责任和国家的刹益结合在一起.有着强烈而真挚的家国情怀。

  • 标签: 曹操 军谯 家国情怀
  • 简介:唐自中叶以后,宦官专权之局愈演愈烈,宦官世家大量出现。上层宦官通过提携子弟,援引亲族,世代把持内(外)廷的某些要职,形成不少绵亘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宦官家族。受其影响,唐末五代养子之风普遍盛行,构成了这一时期封建政治的一大特点,直到宋代仍遗风流传

  • 标签: 唐代宦官世家 养子制度 专权擅政
  • 简介: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与简牍材料对汉代赎罪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并对密切相关的汉代赎刑制度作了必要的分析。汉代"赎罪"有三种含义(一)指依照法律条文应处以"赎刑"之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的概念;(二)指舍弃本刑而易科赎刑或以其他法定的方式除罪,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三)指在法律制度外,通过缴纳钱财、削除爵位、提供战功或劳役及其他途径除罪、减刑。这三种意义上的"赎罪"在汉代一直存在,而其具体内容则随着法律制度的变革和时代变迁而变化。

  • 标签: 汉代 法律 赎罪 赎刑
  • 简介:黎干墓志和正史两《唐书》为黎干生平事迹之记载互为补充,为探讨黎干在建置南都中扮演的角色、宝应元年离朝而去的经过以及其被德宗赐死的真实原因等问题提供了可信的史料依据。

  • 标签: 黎干 墓志 南都
  • 简介:朱书是清初著名的古文家、史学家、诗人,与石颂功、戴名世、方苞、梁份、张霖等人的交往密切。探讨交游对朱书古文创作、学术研究的影响,可以更好理解朱书在清初文坛、学界的地位。

  • 标签: 朱书 交游 清代学术
  • 简介:<正>《金瓶梅》的作者是谁?国内外论者颇多,有王世贞说、李开先说、屠隆说、汤显祖说、贾三近说、薛方山说、赵侪鹤说、冯惟敏说、徐渭说、卢楠说、李笠翁说。笔者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应为冯梦龙,现如下。冯梦龙是“嘉靖间大名士”说的制造者《金瓶梅》自刊行问世以来,由于署名为兰陵笑笑生作,所以使作者的真实名姓一直成为近三百七十年来的一个谜底。论者多在“嘉靖间大名士”六个字上作文章,即此人一定要是嘉靖年间人,而且此人又须是大名士。那么“嘉靖间大名士”说缘起何人?

  • 标签: 冯梦龙 兰陵笑笑生 大名士 考述 袁宏道 西门庆
  • 简介:对孔子是否修过《春秋》,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是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或修,如孟子、司马迁、班固、王充、臼寿彝、卫聚贤、苏渊雷等;一是认为孔子未曾写作或修过《春秋》,如王安石、钱玄同、顾颉刚、杨伯峻等。本文认为孔子取鲁史旧文,并劳采他国诸史,编次而成《春秋》。

  • 标签: 孔子 《春秋》 修改 考证 儒学思想 《公羊传》
  • 简介:大宗正府是元朝的重要官僚机构,但与前代宗正机构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它来源于蒙古旧制,又兼采汉制,体现了元代政治制度的二元性质,对蒙元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扎鲁忽赤 大宗正府 五府官
  • 简介:在古城西安诸城门中,小南门无疑是大名鼎鼎而又颇富平民色彩的一个.如同西安的城墙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一样,小南门也以其传奇的变迁,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可惜至今人们尽管感其亲切,时常腾之于口,却很少有人能说清它的来龙去脉.本文谨据西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对小南门的变迁作一简单的:

  • 标签: 城门 城墙 古城 考述 变迁 平民
  • 简介:林则徐在任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晚清道光二年至道光十六年淮阴的政治、经济、水利等方面的整顿与改革。本文着重从赈灾济贫、兴修水利、整顿社会治安与吏治、维护漕运畅通及推行票盐制等方面对林则徐治淮事迹作扼要归结和评述

  • 标签: 赈灾 缓征 治安 漕运 票盐制
  • 简介:唐代南阳地区为东、西两大政治中心和南北两条漕粮之道的交通枢纽,境内驿道有四条:(1)商山路。自长安经商州入境,沿内乡、菊潭、临湍诸县至邓州,南与襄州接;(2)顺阳路。自临湍县至丹淅口;(3)三鸦路。自邓州经南阳、向城二县至鲁阳关出境北抵洛阳;(4)方城路。自南阳经方城出境,或至汴州,或至洛阳。

  • 标签: 唐代 南阳地区驿道 商山南阳道 顺阳路 三鸦路 方城路
  • 简介:《玉海》是南宋文献学家王应麟为应博学鸿词科考试而编纂的大型类书,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自问世以来,刻印不绝,出现了各种版本,其中元后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刊本最早,为各版本之源头;清光绪九年(1883)浙江书局刊本,是现存校勘较好的版本。目前通行的本子有1987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影印的浙江书局本和199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四库类书丛刊本。

  • 标签: 王应麟 《玉海》 版本 类书
  • 简介:基于人类学对文化研究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方法论引导下,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爨氏统治南中时期在当时民众“爨人”中认同的“爨道德文化”进行考证与分析,研究表明:爨道德文化在生产劳动、部落战争、宗教熏陶、政教统治中形成,并在与历代环境的矛盾运动中得到发展,这些道德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契合。

  • 标签: 爨道德文化 溯源 发展
  • 简介:北魏《宇文善墓志》拓片存于郑州市华夏艺术博物馆,墓志内容不见于各种出版物。现誊录公布墓志全文,并从墓主人的世系和生平两个方面对墓志进行解读,为深化北魏史研究提供方便。

  • 标签: 宇文善 墓志 世系 生平
  • 简介:周培公是康熙名臣,因二月河长篇小说《康熙大帝》及由此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而声名大噪,而其生平史迹却知者甚少,以致众说歧出,亟需正。通过广文献可知:周培公(1634—1702),名昌,字培公,号介庵(葊、菴)、介翁,清荆门州人。其父母均死于明清之际战乱,稍长在地方绿营军中办差,后进京任内阁供奉辅佐振武将军吴丹,被录为七品官员。康熙十五年(1676年),以参议道身份到甘肃平凉前线劝降了呼应"三藩之乱"的陕西提督王辅臣,立下赫赫军功。后授"布政使参政""分守海防道",参与平定吴三桂在湖广的叛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山东登莱道",摄布政使。三年后,因与总兵不合,罢官回家乡荆门,在家乡去世。其子女、族嗣颇多,有成就者不乏其人。培公著作,现有诗集《长征草》《即次吟》和文集《从征纪事》传世,《居乡纪事》存《序》,《慎贻堂书目》载有其《从戎笔记》《明心奏稿》,仅存目。

  • 标签: 周培公 荆门 三藩之乱 布政使
  • 简介:"刺宋案"主谋洪祖,有经世之才,自光绪初年起,即活跃于官场。曾先后为陈宝琛、左宗棠、刘铭传、卫汝贵、叶志超、余联沅等文武官员幕僚,亲历过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参与过"东南互保"活动,办理过浙江教案交涉。甲午之后与维新派人士往来甚密,总理《求是报》,反对缠足,支持戒烟,谋建苏沪铁路,主张训练新兵。新政时期又参与创办汉口警察,筹建安徽全省铁路,总办井陉矿务局。在近三十年中,两度被清廷革职,一度被系狱五年。其经历跌宕起伏,其所为毁誉参半,其为人如郑孝胥所云,"诚小有才之邪人"。

  • 标签: 洪述祖 刘铭传 甲午战争 余联沅 李经方 井陉矿务局
  • 简介:刘镇是南宋岭南地区代表性词人。其性情恬淡,谪居三山三十年,有刻本《随如百咏》,已佚。其词风格清丽可诵,富贵蕴藉,兼乎周(邦彦)柳(永)辛(弃疾)陆(游)之能事,为南渡填词钜工,宋代词家之特出,为诸多著名词选所收录,故亦为岭南词研究的重点对象。考订其集《随如百咏》版本流传情况,现存词26首,提“三点疑问”留待学界思考解答。综述其词的历史评价与当代学人对其词的研究,以作知人论世之助。

  • 标签: 刘镇 生平 《随如百咏》 流传
  • 简介:摘要:北宋时期海盗活动猖獗。在北宋绵延数万里的东部海域之上,无处不有海盗活动的身影,沿海各地区所发生的海盗活动亦各有特点,成为北宋时期海盗活动的特色。

  • 标签: 北宋海盗 海盗活动 活动分布